血漿療法安全有效 專家籲提前部署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在今年2月發表COVID-19恢復者血漿指引,明訂新冠康復者的血清中若抗體量達規定,可用於治療新冠患者。不過這種治療方式在國內尚未普及,有專家認爲,國內已有數千名康復者,政府應蒐集康復者血清做爲治療用的戰備庫存,作爲瑞德西韋、單株抗體藥物後的最後一道防線。
去年大陸發起「千人獻漿救千人」活動引起廣大回響,大陸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也指出,血漿療法安全有效,使用過血漿療法的病人,通常在2、3天后臨牀症狀都能獲得改善;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今年2月也發表新冠恢復者血漿指引,明訂康復者的血清若抗體量達規定,可用於治療。
中華民國防疫學會理事長王任賢指出,根據韓國經驗,血漿療法用於重症病患比單株抗體更有效,不過國內目前卻難以推廣,主要原因在於血漿療法需蒐集康復者的血漿,而康復者的名單卻握在指揮中心手中,只要指揮中心不願意推廣或釋出名單,就無法建立康復者的血漿庫。
王任賢說,國內現在已有7000多名新冠病患康復,建議指揮中心可考慮建置康復者血漿庫以備不時之需,但這種療法得考量到康復者是否願意捐血,倫理上還需要進一步規劃。
萬芳醫院感染科主任李文生表示,血漿療法是一種被動的免疫療法,類似於美國的單株抗體治療,透過康復者捐血的方式,將抗體提煉出來,輸入到病患體中,但這種療法使用上限制很多,例如國內有多少人願意捐血?還有每個人血型、體質都不一樣,萬一發生過敏或排斥反應,可能會讓病患得不償失。
李文生說,因此血漿療法應作爲醫療指引中的最後一線療法,國內還是要積極研發單株抗體技術,尤其未來因應變種病毒,可能會出現多株抗體藥物,應會是將來治療新冠肺炎的主流。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黃高彬表示,指揮中心最新的一次專家會議中曾就血漿療法一事討論,目前暫時還是被列在治療的參考指引中,國際間的研究顯示,血漿療法實際治療的成果沒有想像中好,有效性可能低於五成,疑與變種病毒的出現有關,有待更多研究的進一步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