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推廣無形文化資產 梅派經典戲曲週日新店登場
文化局強調,吳明生拉奏樂器至今仍堅持使用傳統「絲絃」,並未跟隨潮流改用「鋼弦」,才讓圓潤有厚度的傳統京胡「老味兒」得以在臺灣保存下來。(文化局提供/李奇叡新北傳真)
新北市政府爲推廣無形文化資產,每年都會補助傳承演出計劃,其中「京劇(梅派)京胡藝術」將於本週日下午2時30分在新北市新店區馬公運動中心演藝廳,舉辦成果發表會,由吳明生藝師帶領學藝一年的學員沈詩珊、吳思偉、龍奕,演出梅派經典戲曲《鳳還巢》、《洪羊洞》、《女起解》等精彩選段,爲讓觀衆聚焦於樂器及唱腔,演員們皆未施粉墨扮裝,全程採清唱方式進行,有興趣的民衆不妨前往,一睹藝術盛宴。
新北市文化局局長龔雅雯表示,吳明生15歲時由前場轉爲後場京胡琴師,曾任陸光劇校及陸光劇團文場領導首席京胡琴師,後於國立臺灣戲曲學院任教,曾伴過的名角有魏海敏、王海波、唐文華等,2020年經新北市政府公告認定,成爲傳統表演藝術「京劇(梅派)京胡藝術」保存者。
龔雅雯說,吳明生退休後仍持續留在學校指導後進,秉持「口傳心授」及「中字理論」之教學理念,理論與實務並重,突破京胡之傳統教學法,讓學生更容易體會並實現梅派京胡之韻味。
文化局表示,京胡是京劇文場音樂的領奏樂器,琴師往往與演員相得益彰,而梅派京劇的唱腔深入人心,唱功圓潤,琴師的伴奏琴音更是演唱者的最大助力,「京胡琴師要懂戲懂唱,演出時才能與演員同步同調,搭配唱者調整出最適合的調門,運用靈活弓法、指法,完美烘托出演員的唱腔韻味」。
文化局強調,吳明生拉奏樂器至今仍堅持使用傳統「絲絃」,並未跟隨潮流改用「鋼弦」,才讓圓潤有厚度的傳統京胡「老味兒」得以在臺灣保存下來,並經常與文化局合作推廣傳統表演藝術,透過年度補助計劃,指導更多有心向學的年輕學子,將梅派京胡藝術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