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視點|抓到“野豬”可以免費帶走?景區“吸睛”項目存隱患

新華社成都10月19日電 題:抓到“野豬”可以免費帶走?景區“吸睛”項目存隱患  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唐文豪、尹恆  遊客在景區獵場徒手抓“野豬”“野兔”“山雞”,抓到還可以帶走。近日,四川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一景區“徒手逮獵”旅遊項目在網絡上受關注,引發質疑。  北川羌族自治縣文化廣播電視和旅遊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協同相關部門對該項目的安全性,以及檢疫、宰殺的規範性進一步監管。      以“博出位”引流量 “野豬”實爲雜交豬

國慶假期,一位網友在社交平臺分享了在綿陽九皇山景區的特殊旅遊體驗。視頻裡,一羣年輕人在林地裡對“野豬”圍追堵截,最後成功抓住一頭。視頻最後,是一桌好菜。隨後,這一“徒手逮獵”旅遊項目引發更多關注。  “野豬不是野生動物嗎?”“之前去過,這麼大頭豬衝過來嚇死人了。”網上評論區內大家議論紛紛。  輿論發酵後,九皇山景區迴應稱,視頻中所謂“野豬”實爲野豬與家豬的雜交品種。  九皇山景區位於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於2010年7月5日正式對外開放,以自然風光和羌族民族風情爲主要看點。  北川縣文廣旅局介紹,爲增加遊客體驗感,北川九皇山生態旅遊公司結合當地羌族羣衆狩獵、殺年豬的習俗,開發了“徒手逮獵”項目。  10月12日,記者在景區看到,“逮獵場”位於九皇山景區後山。入口處的展板介紹稱,“逮獵場”佔地面積6000多畝,可以追逮野豬、野兔、山雞等各種野生動物。入口的窗口貼有安全須知,規定除15公斤以下的小豬和帶崽母豬,抓到都能免費帶走。  據瞭解,野豬於2000年被列入《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名錄)。2023年,在部分地區致害嚴重的野豬被調出“三有”名錄。  2016年,經綿陽市林業局批准,北川九皇山生態旅遊公司辦理馴養繁殖許可證,可在景區內馴養繁殖野豬、野兔、環頸雉等動物。同年,景區引進200頭成品二代雜交野豬(家豬和野豬雜交),放入後山封閉區域進行散養,並供遊客自由追逮,對外宣傳時稱“野豬”。  記者向當地居民求證瞭解到,目前九皇山的“野豬”是景區放養的,近年來沒有見過或聽說九皇山上有野生野豬。景區負責人還表示,目前景區內的“野兔”實際爲當地養兔場提供的比利時兔,“山雞”爲人工飼養的環頸雉。

“徒手逮獵”存安全風險 自行帶走處理不妥

景區負責人表示,“徒手逮獵”的成功率不高,今年以來,遊客逮住雜交野豬9只。記者搜索發現,近年來,許多遊客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逮獵”的經歷,但往往空手而歸。  然而,“徒手逮獵”的安全隱患不容忽視:一位網友稱,“上次在九皇山和閨蜜逮兔子,給我們摔得厲害”;還有網友表示“三個人攆了幾個小時,褲子都摔破了,一隻也沒逮到”。  記者調查發現,在進入逮獵場前,景區要求遊客閱讀安全須知,但參與活動的風險需遊客自行評估,景區配置的安全員也不能確保完全沒有危險。  記者以遊客身份諮詢景區售票處瞭解到,購買門票的遊客都可免費參加“徒手逮獵”,抓捕成功可以委託景區以8元一斤的加工費代爲宰殺,也可以自行帶走,並不需要辦理其他手續。記者在網絡搜索發現,不少遊客在“逮獵”成功後,都會選擇擡下山自行處理。  北川縣農業農村局表示,九皇山景區的雜交野豬長期繁育迭代後,逐步向家豬基因靠攏,但從根源上來說還是屬於野豬。景區一直以放養形式任雜交野豬自行繁育,沒有提交過檢疫申請,由遊客自行帶走處理不妥。  專家指出,人工繁育非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雖然無需辦理人工繁育許可,但也不意味着就可以隨便養殖,而是需要具備一定條件,比如相關設施、技術、人員,符合有關技術標準和防疫要求等。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羣衆生命健康安全的決定明確,禁止食用人工繁育、人工飼養的陸生野生動物。專家指出,九皇山的“野豬”能否宰殺食用,能否由遊客自行帶走處理,需當地監管部門進一步規範。  記者在短視頻平臺發現,有“護農”博主拍攝捕獵野豬的視頻,熱度頗高。近日,一家媒體在九皇山景區開展“徒手逮獵”直播,大量評論表達出對該項目的嚮往。  四川省野生動植物保護協會會長冉江洪認爲,需警惕這類娛樂化捕獵項目對公衆的誤導。以“逮獵野生動物”爲名吸引遊客,也可能會讓公衆產生誤解:難道普通人都能抓野豬了?  北京金誠同達(成都)律師事務所律師董慧指出,野豬雖已被移出“三有”名錄,但根據國家相關法律規定,以食用爲目的獵捕野豬仍可能被處以罰款等行政處罰,情節嚴重的可能構成非法狩獵罪或非法獵捕、收購、運輸、出售陸生野生動物罪。  相關討論發酵後,北川縣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協同農業農村局、宣傳、林業等部門,對九皇山景區“徒手逮獵”項目的安全性,以及檢疫、宰殺的規範性進一步監管,也將對全縣範圍內各級景區宣傳內容的真實性和旅遊項目的合規性進行覈查。

簡單靠新奇“破圈”並非文旅發展正道

隨着消費者對於旅行體驗感的需求不斷增強,打造新奇項目博眼球“出圈”,成爲一些景區依靠的“法寶”。  業內人士表示,近年來全社會形成前所未有的保護野生動物的高度共識,“逮獵”活動與保護野生動物、革除濫食野味陋習等價值觀相悖。  受訪專家認爲,藉助短視頻平臺吸引遊客是第一步,真正重要的是後續爲遊客提供優質的文旅產品和配套服務,讓流量轉變爲長期的知名度、美譽度。  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也指出,旅遊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中長期規劃、公共服務、產業投資、項目建設,而不是逐浪式的網紅和碎片化的“出圈”。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基礎投入不足、長期規劃不明,是一些景區目前面臨的痛點——旅遊資源相對平庸,與周邊景區旅遊產品存在一定同質化,盈利不足和融資難形成惡性循環。  專家建議,一些地區擁有豐富的少數民族文化資源,可以在研學、旅居等文化體驗類旅遊熱潮興起的當下,深入挖掘本地資源,開發更富特色與底蘊的旅遊項目。(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