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內閣要回應民意

(圖/本報系資料照)

過去,臺灣在1970年代出現大量引進外資及技術,復以優質勞動力創造亞洲四小龍之一的財經內閣;1974至1979年間則有重視十大建設的工程內閣。如今,卓榮泰任行政院長是重協調與派系平衡,鄭麗君任副院長以其歷練來看應是重忠貞,但若進一步從近期陸續公佈的3波新內閣人事,要嗅出究爲何種內閣,定調尚待觀察。

520後,賴清德重責大任,應誠實面對能源問題,臺灣爲海島型經濟結構,能源政策至關重要,首當其衝難以迴避,約98%仰賴進口,自有能源嚴重匱乏。

賴在行政院長任內欲重啓深澳火力發電廠興建計劃,後又宣佈停建,評估理由未爲明確,決策反覆,監察院糾正經濟部及臺電、環保署,後依《公民投票法》第30條第1項第1款公投通過,108年5月7日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電業法》第95條,刪除2025非核家園的規範條款。新內閣未來的能源轉型政策究竟如何落實,復以光電弊案能否徹查,面臨嚴峻挑戰。

新公佈的經濟部長郭智輝,產業出身能否更務實解決能源問題,有待觀察。衆所期待的數位發展部,唐鳳確定離任,黃彥男接掌。數發部111年8月配合組改成立,爭議不斷,非編制員額過多,屢創特例。在AI之時代,數發部業管依《組織法》第2條第1項第6款,「政府數位服務、資料治理與開放之策略規畫、協調、推動及資源分配。」治理定義不明,責效力應予強化落實。

值得注意的是,公共工程委員會主要負責政府採購,包含前瞻基礎建設公共建設類計劃經費,臺灣地震頻繁,工程品質管控十分重要,目前公佈的主任委員陳金德,過去曾由監察院彈劾移送公懲會(現爲懲戒法院)議決通過。他的公職生涯歷練多職,經高雄氣爆、815大停電案等諸多重大案件,未來有待全民檢驗。

整體而言,內閣佈局防衛重於開創,穩定重於革新,未覓得雄才大略型的人物。其他諸多職位如財政部、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衛生福利部、國防部等人事,均尚未公佈,希望全民的期待不要落空。

溝通協調的基礎,仍是應迴歸2300多萬人民的共同利益上,然少數政府如要爭取更多的支持,勢必擺脫選戰的部分策略,真正關注多數人所切身關心的民生重大議題,維持專業門檻,以及基本權之保障,方能創造雙贏。(作者爲文化大學政治系兼任副教授、前監察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