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實體清單”來襲,國內半導體產業鏈積極應對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張賽男 上海報道
12月2日晚間,美國新一輪“實體清單”剛剛公佈,立馬在各個半導體行業交流羣內引發激烈討論。
儘管市場此前對美國的新一輪限制有所預期,但力度之大、範圍之廣,讓不少業內人士直呼“瘋狂”。有無奈、有悲觀,但也有人看到了機會,身處清單中的公司則表示會積極應對。
“我們在準備積極應對,但這個事情顯然超出了單個公司的決策權限。”一位被列入清單的半導體公司相關人士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
一位投資界人士則注意到清單所暗指的產業方向,其表示封測環節設備被高度重視,因爲清單中列入了兩大龍頭設備之一。
半導體行業向來是資本市場關注的焦點。在清單發佈後,不少人注意到有多家知名上市公司在列,包括北方華創、拓荊科技、聞泰科技、華大九天、華峰測控、中科飛測、華海清科、南大光電、拓荊科技、盛美上海等。12月3日早間,多家公司對此作出了積極迴應。
但從二級市場的表現上看,“實體清單”的發佈仍然對資金情緒有所影響。截至午盤,芯片股普跌,中科藍訊、華峰測控、敏芯股份跌超4%,芯朋微、力芯微、芯聯集成、北方華創跌超3%。
積極應對
3日早間,華大九天率先就被列入清單進行公開回應。其稱,公司EDA工具軟件所涉及的核心技術來源於公司自有專利及自研所形成的技術,公司擁有相關技術的完整權利,能夠保證公司業務經營的獨立性、完整性及其技術服務的安全可靠性。公司嚴格遵守國際商業慣例及法律法規,合規開展業務。
華大九天表示,“本次被美國列入實體清單的影響總體可控。目前公司經營及財務情況正常,各項業務穩步推進。公司將抓住發展契機,加速推動全流程EDA工具的國產化進程。”
聞泰科技此次也被列入了名單。公開信息顯示,聞泰科技主營半導體IDM業務、光學模組業務和產品集成業務。公司半導體業務主體是旗下安世半導體,集芯片設計、晶圓製造和封裝測試等全產業鏈環節於一體。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獲悉,3日早間,聞泰科技緊急召開了一場電話會議,管理層針對清單影響進行釋疑。在表示意外的同時,公司管理層表示正在對影響進行評估。
在電話會上,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清單將聞泰科技(母公司)作爲投資機構的屬性列爲一般實體清單,子公司實體業務開展不受影響。在對供應端和採購端評估後認爲,對公司採購的影響相對有限。“後續還會進一步評估影響,這是一個持續的工作。”
多家上市公司則從供應鏈角度進行了迴應。拓荊科技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是多個供貨源採購,國內、國外都有供貨源,且之前也有一些備貨。經評估,目前不會對公司和一些子公司的日常經營產生實質性影響,公司各項業務穩步推進,經營狀況正常。
華海清科迴應,公司核心零部件大部分已經實現自主可控,並和供應商達成穩定供應關係。後續公司會繼續關注這一事件的影響,並和供應商以及客戶做好溝通。華海清科主要產品爲化學機械拋光(CMP)設備,CMP是先進集成電路製造前道工序、先進封裝等環節必需的關鍵製程工藝。
華峰測控是國內最早進入半導體測試設備行業的企業之一。公司相關人士表示,採購現在已經基本上實現國產化,對公司業務沒有影響。
中科飛測專注於檢測和量測兩大類集成電路專用設備。公司迴應媒體稱,在四五年前已經提前佈局應對外部措施,主要涉及零部件生產製造和銷售兩方面,公司關鍵零部件已經實現全自產,銷售區域也主要面向國內市場。
倒逼國產化加速
近年來,美國已經多次發佈“實體清單”,對中國半導體發展進行限制,市場有所預期,並進一步加深國產化的決心。
平安證券分析指出,此一輪“實體清單”重點轉向制裁設備企業,並對HBM和軟件工具進行限制。相比此前列入實體清單的企業主要是龍頭半導體設計及設備公司不同,此次的清單對國內產業鏈覆蓋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較前幾輪制裁嚴厲。
“美國此舉將進一步割裂全球半導體市場,也將倒逼國內ICT行業加速國產化進程。”平安證券稱。
其表示,一方面,半導體由於投入大、風險高,需要做到規模化和集聚化,全球化的供應鏈可減輕單一國家和地區的投資壓力,分散風險並還能夠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避免重複造輪子,如此行業纔可以得到更良性的發展。另一方面,美國的限制政策可能“損人不利己”,中國是全球重要的半導體產品和設備市場,也是全球不多的半導體產能投資活躍的區域,尤其是先進設備需求量大,限制對中國的出口,也可能限制美國自身企業的發展。
中信證券研報指出,本次制裁仍然主要圍繞先進製程的“小院高牆”式策略,意在卡住中國先進半導體發展進程,市場已有所預期,由於相關企業已有提前準備,短期實際影響有限,長期而言則需放棄幻想,自立自強,有望進一步加速全產業鏈國產化進程。
中國商務部也做出表態:“半導體產業高度全球化,美方濫用管制措施嚴重阻礙各國正常經貿往來,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全球半導體業界都受到嚴重影響。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21世紀經濟報道瞭解到,多家公司已經加速去美化率。例如,中微公司在今年7月透露,目前主要零部件的自主可控率已達到90%以上,到第三季度末可以達到100%。至純科技在6月份的股東大會上表示,目標在今年達到80%的在地化供應鏈切換。
從半導體產業鏈格局來看,設備環節市場空間較大。據Omdia數據,在經歷2023年的小幅回調後,全球半導體銷售額預計將在2024-2026年迎來新一輪增長;根據Gartner數據,預計2024年全球主要半導體企業的資本開支合計爲1174億美元,設備是其中的主要組成部分。
相比之下,中國半導體設備國產率較低,但在快速滲透。此前有機構預測,到2025年時,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會超過50%,初步擺脫對美國設備的依賴。
“說什麼呢?加油幹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在此次限制升級後,一位半導體行業資深從業人士在社交朋友圈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