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餘力不足 歐洲沒有足夠的軍隊保衛烏克蘭
歐洲是否能組織一支足以嚇阻俄羅斯的維和部隊? 1945的分析師頗爲悲觀。(圖/EU)
當歐洲領導人承諾,派遣數萬名士兵擔任烏克蘭的維和任務時,這可能只是他們的宣示,因爲歐洲各國可能沒有足夠的軍隊。
1945網站報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表示,要使俄羅斯不敢進犯,至少需要20萬名部隊。英國首相施凱爾(Keir Starmer)提議,組建一支由30 個國家合組的3萬部隊,不過之後他可能認爲難度較大,所以下修到1萬名士兵的可能性。
理論上,歐洲應該能夠履行任何這些承諾。歐洲約有150 萬名現役軍人(北約有近 350 萬,但其中包括美國、加拿大等非歐洲國家)。即使考慮到其中許多部隊還需要執行訓練,以及國土安全任務,應該仍有相當數量部隊可以外派,也就能前往烏克蘭進行維和行動,儘管這可能已低於澤倫斯基提出的20萬人。
然而,歐洲歷史上幾個最強大的軍事大國,如今實力早已不復存在。英國陸軍人數已縮減至僅 7.3萬人,是拿破崙戰爭以來的最低水準;法國陸軍約有 11.8萬名士兵,而曾經是歐洲最令人恐懼的德國,陸軍僅有 6.2萬名士兵。
撇除英、法、德,其他歐盟有 27 個國家的軍隊規模就更小,例如比利時,僅有8500名士兵;荷蘭有1.5萬名士兵,而挪威就更少了,只有4,000名士兵。
至於最積極支援烏克蘭的波蘭,其軍隊規模爲7.1萬名,已是歐洲第3大的軍隊。
諷刺的是,北約第二大軍隊(僅次於美國)是土耳其,擁有 26 萬名士兵。但土耳其不是歐盟成員國,而且土耳其與俄羅斯有着友好的政治和貿易關係。儘管有報導稱土耳其願意向烏克蘭派遣軍隊,但安卡拉可能會會提出什麼回報,例如加入歐盟。
很明顯,歐洲陷入了困境。任何維和部隊都必須足夠強大,有實力才能阻止俄羅斯再次入侵烏克蘭,否則,如果克里姆林宮認爲與歐盟與北約不足爲懼,那麼他們可能向數量少的維和部隊發動攻擊。
更復雜的問題是,不能勉強湊足人數,還必須有足夠的新部隊和人員,才能定期輪調。
翻看歷史,1995 年,北約以維和的名義,向波士尼亞駐紮6 萬名士兵。但這個數字包括一個美國裝甲師和後勤支援,然而這在如今的川普政府,顯然不太可能。
這已經是個老問題,冷戰結束後,歐洲武備廢馳,多年忽視軍隊發展。英國最精銳的機械化師幾乎無法正常運作。德國聯邦國防軍,長年深陷裝備不足和備用零件短缺的困境。波蘭正在大舉購買武器,企圖打造有歐洲最強大的陸軍,但他們還處在發展期,新武器的適應仍需要時間。
歐洲保護烏克蘭的行動,將需要充足的設備、備用零件,特別是砲彈、飛彈和無人機等彈藥。現在歐盟已決定,實施一項價值 8,400 億美元的重整軍備計劃,以振興歐洲大陸的國防工業基礎。
但是更根本的問題是軍人數量不足,歐洲和美國軍隊在招募志願從軍方面,一直都遇到了困難。許多歐洲國家,例如德國,在冷戰後結束了徵兵制(但以前中立的北約成員國,例如瑞典仍然保留徵兵制)。歐洲公衆是否願意再次接受徵兵?這需要更多溝通,否則,駐烏克蘭維和部隊就只是一股空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