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職業駛上鄉村新賽道

從鄉村規劃師“畫”出鄉村新模樣,到“村播”達人帶旺土特產、帶火鄉村遊;從“鄉村CEO”帶領村民闖市場、搞經營、創品牌,到無人機“飛手”實現“一人耕種萬家田,一機在手不下田”;從智能農業顧問利用大數據優化農作物種植,到農業供應鏈協調員整合物流資源暢通產業鏈……當前,溫縣廣袤鄉村正不斷涌現一批新職業,在鄉村全面振興中大放光彩,爲鄉村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貨郎”變“主播”開啓農村潮生活

“想不到,以前的織布機、縫紉機成了稀罕物;更想不到,以前我這個走街串巷的‘貨郎’有了新職業——網紅主播。”11月4日,78歲的溫縣黃莊鎮南韓村村民王炳輝說。

時下,電商直播帶貨成爲農村“新業態”。在南韓村,活躍着一支由10餘名鄉村老人組成的“銀髮直播團”,他們藉助網絡平臺助力家鄉農特產品“出村進城”。與土地打了半輩子交道的王炳輝就是其中一員。他們的賬號每日直播兩場,平均每場觀看量達3.5萬人次,年賣出農產品300萬單。

嶽村街道的韓郭作村是遠近聞名的“直播村”,河南省最大的鐵棍山藥專業市場就在該村。每天早上5時,市場商戶的網絡直播間就陸續上線開播。

“天賜之精華,懷藥之上品。溫縣鐵棍山藥味美無比!”鏡頭前,該村益生堂懷藥種植專業合作社的主播韓志凱正拿着鐵棍山藥,熟練地講解、展示並和網友互動。這樣的直播帶貨從早到晚,淡季一天四五百單,旺季一天三五千單。

主播、助播這些新職業的誕生,吸引了越來越多年輕人“迴流”農村,從事農業產業。

村裡有了“CEO”桑梓情深開沃土

“‘清華碩士’是俺村的第一個‘CEO’!之前,只要假日旅遊小高峰,她都會和我們一起接待遊客、安排住宿、策劃活動。”11月3日,在趙堡鎮陳家溝村,民宿“招熟小住”老闆原帥說。

原帥口中的“CEO”,就是90後姑娘郜釃棋。

隨着太極拳成功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太極拳發源地陳家溝村以“太極+文化+產業+旅遊”聚集了千萬人的目光。到陳家溝尋根謁祖的遊客越來越多,對村內館校和特色民宿的要求也日益增高。

如何讓特色民宿帶火太極聖地全域旅遊,激活鄉村振興“一池春水”?2022年9月,清華大學碩士選調生郜釃棋來到陳家溝。“村裡急需招募到懂鄉村、愛太極、善經營、能管理的人才。”該村黨支部書記陳沖說,“真是瞌睡遇到枕頭。我們正考慮給村裡招個‘CEO’呢,郜釃棋一進村就主動兼了這塊工作。”

郜釃棋的到來提升了陳家溝村的面貌。依然是“民宿+館校+文創”,但通過她對“招熟小住”等民宿的設計改造,融入“住、食、學、賞、研一體化”理念,使陳家溝走出了一條高附加值的新路。這背後,郜釃棋有着自己的經營之道:她以特色景觀的設置、服務設置的優化、文創水平的提高,爲民宿產業的發展、鄉村文化的創新開闢了新路徑。

在立足資源稟賦、盤活沉睡資產、挖掘自身優勢、經營鄉村產業的同時,郜釃棋還在太極拳創新推廣方向上做努力,把現代生活的“共享”方式運用到文創生產上,在“太極+”上做文章,打造獨具特色的太極拳文旅品牌,輻射帶動村民及周邊近千戶農戶共同致富。

“雲端”展翅耕新綠科技揮毫繪豐收

當前,無人機已成爲助力鄉村振興、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助推器,它廣泛應用於農藥噴灑、土地測繪、安全巡查等多個場景,高效便捷地改變着農業生產。

黃河街道灘陸莊村的王磊是焦作市擁羣農業技術合作社的一名“機手”,提及自己現在的職業,他自豪地說:“現在市場上對專業無人機駕駛員的需求非常多,就拿我們合作社來說,有一半以上的員工都具備無人機駕駛技能。”

新需求帶來新職業,新職業促進新就業。在黃河街道麻峪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工作間裡,每季度都會舉行一次無人機裝調檢修培訓。合作社負責人張法軍說:“我們請來了無人機應用技術的專業老師,定期培訓無人機調試、檢修等,每次學員都爭相添加微信好友,方便日後繼續請教。”

無人機飛得穩、飛得好,才能更好地服務人民羣衆,服務鄉村振興。無人機裝調檢修的工作就是給無人機當“醫生”,使其更高效運作。黃河街道中張王莊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的陳玉昆介紹:“自從合作社有了專業的無人機裝調檢修工,我們無人機服務農業生產和安全飛行更有了保障和底氣。”

鄉村藍海蘊藏無限機遇,亟需開發新職業、匯聚新人才,去匹配新需求、適應新發展。目前,溫縣正不斷完善引才、育才、留才、用才機制,在社會保障、職業晉升、技能培訓等方面積極探索,提升相關人才的職業認同感與從業獲得感,讓願意建設鄉村的人留得安心,讓樂於奉獻鄉村的人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