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之妙:興,一個“村”的創新熱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石家莊3月29日電(記者白林、落飛麟)從北京中關村驅車向南100多公里,一片曾經的農田上,一座名爲“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創新高地正悄然興起。這裡傳統村莊的裊裊炊煙已遠去,涌動着科技與智慧的熱浪;這裡已不見農田阡陌,結出了產業升級的累累碩果。從人工智能到元宇宙,從無人駕駛到3D視覺,這個“村”正書寫着新時代的創新故事。
——政策賦能之妙:企業成長的“加速度”
“從提交註冊材料到營業執照下來,只用了1小時!”雄安興元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鞏文通至今仍感慨於雄安的效率。2024年3月,他參加“千企雄安行”活動,短短5天便決定來到雄安發展。“我們敢這麼做,實際上是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快速周到的服務,給了我們很大的信心。”
在這個“村”,設有集成服務中心,許可證打印、營業執照打印等多項業務都可以在這裡高效辦理。園區還提供了“多對一”服務體系——一名招商人員、一名產業服務人員、一名物業服務人員協同對接企業需求。雄安時代凌宇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譚嘉麒對此深有體會:“園區工作人員會主動協助對接符合我們的政策,讓我們能輕裝上陣。”
政策紅利不僅體現在速度上,更轉化爲真金白銀的支持。致覺智能技術(河北雄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玲提到,公司在“雄才杯”比賽獲獎後,得到了相應獎金,員工還能享受住房補貼。而梅卡曼德機器人作爲行業獨角獸,獲得了新區和其他投資機構的支持。
——創新生態之妙:技術落地的“交流羣”
在這個“村”,很多落戶科技園的企業,都會被拉進一個由該企業、科技園、雄安新區各類企業組成的“交流羣”。在這裡,每一家企業的創新技術會被科技園進行推薦,讓技術深度嵌入產業場景,化爲“看得見、摸得着”的美妙新體驗。
在雄安興元科技的VR大空間體驗館裡,體驗者戴上VR眼鏡,足不出戶便能來一場有趣的“密室逃脫”。鞏文通介紹,通過科技園的技術交流與推薦平臺,公司正在與很多雄安企業進行合作,將他們的AI數字人技術應用於品牌宣傳、文化旅遊等場景。“雄安新區有豐富的應用場景,科技園把我們‘引進來’,也在推動我們‘走出去’。”鞏文通說。
通過“交流羣”,企業不再是孤島,而是彼此聯結的“創新共同體”。巡飛智能(雄安)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無人機巡檢平臺,已在道路病害檢測、園區安防等領域大顯身手,公司經理黃玉強說:“來到中關村科技園這個大家庭後,我們科技企業的聯姻創業和技術交流都更加便捷了。科技園組織的走進企業等系列活動,豐富了我們的客戶資源,也拓展了我們對服務場景的新思路。”
這種協同效應,正推動產業集羣加速成型。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總經理劉晶晶透露,園區已初步形成以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爲主的特色產業生態,2024年產值突破4億元。未來,這裡還將吸引更多高科技企業,打造中關村的雄安樣本。
——人才引力之妙:安居樂業的“新家園”
“孩子就在隔壁上學,我從辦公室就能看到他的課間活動。”如今,黃玉強一家已落戶雄安,住進7折優惠的公租房,孩子入讀北京四中雄安校區。對於創業者而言,雄安不僅提供事業舞臺,更解決了“後顧之憂”。王玲對此感觸頗深:“孩子已經在雄安順利入學,我們也能夠安心搞研發。從一個人來雄安到現在一家人都來雄安,這都離不開雄安新區的支持。”
園區還通過“雄才杯”等賽事挖掘潛力人才,並依託梅卡曼德技術學院等平臺培養技能型從業者。每月一次的3D視覺培訓課程,吸引了全國各地的集成商和工程師。“雄安正成爲人才‘磁鐵’。”劉晶晶表示,目前園區已聚集140多家科技企業,涵蓋人工智能、空天信息等前沿領域,研發投入超億元,新增知識產權121項。
正如王玲所言:“雄安的創新熱度非常高,來中關村科技園之前擔心沒人管,來之後發現是被‘拽着走’。”在這裡,政策、技術、人才與夢想交織,不斷溫暖着這個“村”的創新熱度。
站在雄安新區中關村科技園的頂層俯瞰,低空經濟大廈的玻璃幕牆映照着無人機起降的軌跡,雨林空間開放式辦公區裡,創業者的討論聲此起彼伏。這裡的一切都充滿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