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筆記|更加積極有爲的宏觀政策將進一步打開增量空間

本報評論員 胡光旗

逆週期調節政策是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打破經濟負反饋預期,強化市場主體信心,修復部門資產負債情況的重要工具。特別在宏觀經濟面臨有效需求不足的情況時,逆週期調節政策的目標需要進一步向需求側偏移,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相互配合,全力推動總需求曲線右移,在更高產出水平和價格水平之上形成更具動態效率的均衡產出。

宏觀政策的目標決定宏觀政策的空間和強度。近日召開的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明年要保持經濟穩定增長,保持就業、物價總體穩定,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促進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增長同步。”宏觀政策的主要目標是充分就業、物價穩定、經濟增長和國際收支平衡,本次會議的目標中均有涉及。值得關注的是,會議明確將保持經濟穩定增長放在目標的首位,表明明年各項政策的核心目標就是要保持經濟增速運行在合理區間。

高質量發展是“質”“量”並重,不可偏廢其一。總量不大,必要增速無法保證,則會影響基本盤的穩定,進而對就業和物價產生負向反饋;質量不高,則會加深對傳統增長路徑的依賴,進而影響整體的底色和成色。因此,在保證必要增長率基礎上適度推進質的提升,是合乎目前經濟現實和經濟規律的做法。不同時期的矛盾不同,當前的主要矛盾更多體現在“量”一側,因此緊抓主要矛盾,着力解決增長速度問題,是當務之急。

同時,本次會議也將穩就業和穩物價一併提出,向市場傳遞了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進而實現穩預期的“四位一體”目標。價格指數是測度宏觀經濟冷熱的重要依據,同時價格水平的穩定上升,更關乎居民增收和企業盈利。今年以來物價增長較弱,GDP平減指數已連續6個季度爲負,此時需要全力彌補通脹缺口和需求缺口。

宏觀政策方面,明年“寬財政+寬貨幣”的組合已經明確。事實上,財政政策可以更加積極有爲,特別是中央財政有繼續發力加碼的空間。目前,一些地方政府面臨較高的還本付息壓力,此時需要中央財政適時適度增加槓桿。明年的狹義赤字率應當繼續提升,以體現財政政策“更加積極有爲”的導向。同時,隨着大規模化債行動已經開始,整體利率水平持續下行,這爲政府部門藉助超長期國債和專項債打開政策增量空間提供了更爲有利的金融環境。在增加政府可用財力、加大支出力度的基礎上,應當搭配減稅降費等政策。

貨幣政策方面,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重在預期落地,主要有三方面值得重點關注。一是降準降息,這是目前市場的核心關切。目前政策利率(七天逆回購利率)保持在1.5%的水平,未來預計可有50個基點的空間;自今年9月末降準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爲6.6%,明年預計可降準兩至三次。二是修訂M1統計口徑對金融數據的影響。央行公告稱,將在明年1月啓用新修訂的M1統計口徑,將個人活期存款和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納入其中,並對2024年的數據進行追溯調整。三是高度關注可能而來的新政策工具。新政策工具的着力點或將集中在完善利率走廊以及宏觀審慎兩大方面,涉及宏觀審慎的參數體系可能迎來擴充,藉助參數對金融機構實施引導將更具效果。

總體來看,明年經濟目標立場不會退坡,政策還將繼續打開空間,增量工具還將繼續創設。在“寬財政+寬貨幣”的政策組合下,國債作爲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的重要連接點,其重要性還將不斷上升。明年一季度的經濟運行對衡量全年逆週期政策效果至關重要,保證量的合理增長,仍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