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 |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邁上新臺階

《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的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各項制度,符合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的基本規律,其推進與實施必將使我國的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邁上新臺階。

事關我國經濟穩定繁榮發展

當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國際環境錯綜複雜,全球產業鏈供應鏈正面臨重塑,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加。在此背景下,產業鏈供應鏈作爲現代經濟發展和運行的重要基礎,其韌性和安全水平直接關係到我國整體經濟的穩定、繁榮和發展。

一是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要求。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把握未來發展主動權的戰略部署,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戰略決策。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既要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推動國內大循環順暢運行,還要提升參與國際循環的質量水平,提升我國在國際循環中的話語權、影響力和控制力。增強國內大循環的內生動力,需要通過制度建設,確保糧食、能源資源、重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提升對關鍵技術和節點的掌控能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也是我國有效參與全球產業分工和合作的基礎。只有在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上有國際競爭力,才能吸引外資企業投資中國,才能不斷增強我國企業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的競爭力,提升我國在全球價值鏈分工中的地位,拓展參與全球產業分工的空間。

二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必然要求。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具有安全可靠性,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徵。我國現在基本形成了規模大、體系全、競爭力強的產業體系,但“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問題依然存在,部分產業鏈對外依存度過高、關鍵技術受制於人的問題仍沒有完全解決。這就要求我們洞察國際國內產業發展大勢,順應產業運行底層邏輯變化,通過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統籌推進產業發展和產業安全,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競爭力強的現代化產業體系,爲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穩定、可持續的產業根基。

三是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公共產品屬性的迫切需要。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分工日益深化,全球產業分工日益複雜,產業鏈供應鏈超越國家邊界,各國之間經濟關係相互嵌套加深、相互影響加大。但近年來,美國政府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全面推進所謂的“增強供應鏈韌性”戰略,肆意擾亂全球經濟秩序,不僅在短期內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造成巨大沖擊,長期來看,也會加劇產業鏈供應鏈上的“公地悲劇”。中國過去是、現在是、未來也必將是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器”和“壓艙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穩定是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符合世界各國人民共同利益。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不僅是保障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需要,還是共同構築安全穩定、暢通高效、開放包容、互利共贏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體系所必需。這有利於中國與世界各國一道,深刻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機遇,共同應對各種風險挑戰,從而促進全球經濟循環暢通、世界經濟繁榮增長,爲增進人類福祉作貢獻。

以四大能力建設爲着力點

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就是要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能力、控制能力、抵抗能力和恢復能力。《決定》提出的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全面覆蓋這四方面的能力建設,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符合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提升規律。

首先,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創新能力與控制能力需要健全強化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最終目的是推動發展,離開產業鏈供應鏈發展,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也就會因失去物質和技術基礎而難以爲繼。健全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制度,必須首先健全強化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提高重點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和控制能力。由於不同的產業鏈對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同,面臨的短板、弱項以及挑戰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突出重點。《決定》提出,要健全強化集成電路、工業母機、醫療裝備、儀器儀表、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先進材料等重點產業鏈發展體制機制。這些產業對我國在新一輪技術革命和產業變革中贏得競爭優勢、搶佔制高點意義重大。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是無論如何都買不來的,必須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這就要求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加快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加快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同時要根據產業鏈供應鏈各環節相互影響的特點,加大全鏈條技術攻關,抓好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廣。

其次,提升產業鏈供應鏈抵抗外部衝擊的能力,需要完善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的協作機制,建設國家戰略腹地和關鍵產業備份,完善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在國際競爭格局中,我國當前面臨產業鏈供應鏈向外遷移的壓力。一些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也出現過因產業外遷產生的產業空心化問題。提升我國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根植性。爲此,我國應發揮各地比較優勢,推動產業在國內梯度有序轉移,使各地根據資源稟賦、產業結構、技術水平,因地制宜開展產業鏈供應鏈佈局。重點要解決好轉出地和承接地的利益關係問題,建立轉出地和承接地利益分享機制。同時,當前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局部地區衝突頻現,我們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做好關鍵產業備份,從而在產業鏈供應鏈某個關鍵環節出現問題或受到外部衝擊時,能夠迅速找到替代方案,確保其在極端情形下的正常運轉。因此要加快關鍵設備、關鍵零部件、關鍵材料等備份基地建設,積極構建必要的產業備份系統,做到重要產品和供應渠道至少有一個替代來源。此外,我國部分關鍵礦產資源對外依存度較大。爲提升我國關鍵礦產資源的保障水平,必須加大勘查力度,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通過完善戰略性礦產資源探產供儲銷統籌和銜接體系,提升各方勘查投入的積極性,推動勘查成果轉化和採礦權定價的合理化,提升礦產資源產業全鏈條的協調性和整體效能。

最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恢復能力,需要建立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評估和應對機制,加快完善國家儲備體系。一方面,對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風險進行評估,有利於提高應對風險衝擊的時效性、科學性。因此要構建一套科學系統的產業鏈供應鏈風險評估指標體系,科學評估重大自然災害、地緣政治衝突、全球金融危機等各類“黑天鵝”“灰犀牛”事件可能引發的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問題,對重點區域、行業、企業風險提前預判,提早做出預案部署。另一方面,國家儲備是國家治理的重要物質基礎,具備戰略保障、宏觀調控和應對急需的重要功能,有助於填補產業鏈供應鏈的“意外缺口”,促進產業鏈供應鏈快速恢復。因此要加快推進國家儲備體系建設,統籌解決好“儲什麼、誰來儲、怎麼儲”的問題,持續優化儲備品種結構佈局,加快形成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實物儲備和產能儲備、政府儲備和企業儲備相結合的儲備機制。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新媒體編輯:崔岑

如需交流可聯繫我們

點個“在看”不失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