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憂 恐引北京不必要反感
我將與美國簽署海巡合作備忘錄,圖爲海巡署新北艦。(海巡署提供)
中國《海警法》2月1日生效實施,周邊海域情勢緊繃,與此之際,臺美今天將簽署「臺美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實質內容引人關注。學者認爲,海巡始終只是海上執法力量,軍事意義不大,內容若涉及釣魚臺事務,恐使區域情勢複雜化。
若涉釣魚臺 情勢更復雜
國內學者憂心兩岸正寄望「春暖花開」之際,此時籤備忘錄,恐引來反效果。而大陸學者也直言,臺美這時候簽署備忘錄,「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淡江大學戰略所副教授黃介正指出,國際公約上,海巡被視爲公務機關而非軍事機關,海巡間的執法協議不能算軍事同盟,過去我國海巡跟大陸海警在金門曾聯合演習打擊犯罪。
黃介正說,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才講到「春暖花開」,我們就和美國籤海巡合作備忘錄,若牽涉釣魚臺事務,會不會引起北京不必要的反應?日本爲《海警法》跟大陸鬧得很不愉快,臺灣沒必要此時搶出鋒頭,尤其臺灣官方更應避免稱呼「第二海軍」。
外交意義大 給中共難看
他認爲,爲了長遠的利益跟美國合作沒有錯,可以跟美國籤MOU,但是最高目標應是爲了兩岸和平穩定,不要敲鑼打鼓、刻意製造太多新聞量。我們不要因爲能讓北京生氣就高興,海峽兩岸的和平穩定,我們也要負些責任。
國政基金會國安組召集人林郁方說,臺灣海峽這麼狹窄的海域,兩岸一旦開戰,海巡艦艇缺乏防空能力,戰力相對脆弱,最多隻能擔任輔助性角色。「臺美海巡合作瞭解備忘錄」簽署象徵臺美關係提升,某種程度也是給中共難看,外交與政治意義比較大,軍事意義不大。
美國抗中國 不需海巡署
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張競直言,美國若要跟中國對抗,不需要跟中華民國的海巡署聯手,「我們不必往自己臉上貼金」。國防安全研究院軍事戰略暨產業所長蘇紫雲說,臺美海巡本來就有訓練和情報合作,雙方早就有默契,簽署MOU應是要公開化,不論實質條文如何,都象徵美國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臺美雙方從低強度的海上防衛角度進行合作。
大陸資深國際關係學者時殷弘表示,《海警法》明顯是針對東海和南海,沒有人認爲是對臺灣海峽而來,此外,近期臺海間也沒有發生任何讓臺灣民衆憂心的事。
大陸學者稱 何必多此一舉
時殷弘也認爲,「美國政府跟民進黨有些人很激動,其實不要激動,激動對誰都沒好處」,若指責的太厲害,反引發大陸採取更激烈對臺的壓力措施,何必多此一舉?
時殷弘同時認爲,臺灣的國造遠程打擊飛彈,可以打上海、南京或武漢等地,且已量產一事,「這嚴重多了!」大陸內部有一部分人肯定會認爲這必須嚴懲,這將會帶來實質性的事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