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盃/慘敗日本 中華隊換血陣痛期的開端?
▲歷經換血潮的中華男籃亞洲盃慘敗日本。(圖/取自FIBA官網)
中華男籃在亞洲盃以69:81落敗,創下隊史在亞洲盃(含改制前的亞錦賽)對日本最大比分差落敗的紀錄,對照2001年同樣剛處於換血狀態的中華隊,這場落敗再度象徵着換血後,戰績「陣痛期」的開始。
2001年籃協執行換血政策,超過25歲的球員幾乎未入選,中華隊該屆亞錦賽以第七名作收,爲當時隊史最差成績,引來一陣不小的批判。
該年對日本,中華隊以60:69落敗,已經是當時輸最少的一場,對中國以29分之差落敗,對黎巴嫩輸了15分,亞洲盃的失利,幾乎是換血政策被罵得滿頭包的主因。
不過當年換血後頂替成中華隊主力的成員們,也撐起近十年中華隊的擔子,2013年亞錦賽迎來隊史最輝煌的一刻,有戴維斯的加入,以及林志傑、田壘、李學林、田壘、曾文鼎、楊敬敏等當年的換血班底加持下,拿下第四名的成績。
▲中華隊隊史亞錦賽對日本交手成績。(圖/翻攝自FIBA官網)
今年在拿下東亞資格賽冠軍後,亞洲盃纔是換血世代的真正考驗,結果第二場就被日本痛宰,這是陣痛期可能會出現的情況,但總不能以一句換血陣痛期就帶過。
畢竟確實在缺少歸化的戴維斯影響戰力,而且這隻中華隊在亞洲第二場賽事而已,慘敗日本開啓了陣痛期的序曲,但換血是必然政策,只是是否該深入瞭解,政策上還有什麼該做的或者該改進的。
接下來的2019年籃球世界盃資格賽,中華隊又與日本同組,且打主客場制,目前國際籃總對亞洲盃、世界盃的賽制修改,碰頭的機會很多,一直輸下去也不是辦法,且國際籃總對世界盃的賽制更動,除想增加票房外,也是強迫各個國家設法提升籃球實力。
▲歷經換血潮的中華男籃亞洲盃慘敗日本。(圖/取自FIBA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