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艾俐專欄》大陸經濟出現曙光

基期低的大陸股市成爲全球投資人關注焦點。(圖/shutterstock達志)

2025年第1季,中國經濟在連續數年衰退後,露出復甦的曙光。過去幾個月,從科技創新到資本市場、政府政策,從房地產回穩到產業升級,各方面都頻傳好消息。

開第一槍的是樑文鋒,一位80後的企業家,1月中發佈DeepSeek,改變全球AI版圖,開發的大模型技術不僅媲美OpenAI,因爲「好用又便宜」引發全球關注。成本只有ChatGPT的1/5,也因此造成美國市場AI相關科技股大幅下跌,輝達股價1月27日暴跌17%,市值蒸發近6千億美元,創下美國股市單日市值下降最高紀錄。

中國經濟向來是政策先行,2月17日最重要的訊號出爐。時隔6年,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召開民營企業的座談會,期待國內企業與政府齊心抵抗美國的貿易戰及科技戰,也就是不再堅持國進民退。衆科技大頭,如雷軍、馬化騰、任正非等都出席,連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也在座,表示他通過了政治這關。

會中習近平強調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從融資、法令、資本市場都會改革,促進民營企業在國內外市場的競爭力,而且凡是黨中央定了的就要各級政府堅決執行,不能打折扣。

除了民營當家、科技當家的政策外,從去年第3季開始,中國喊了多少年的促進經濟需求面,終於大幅落實,中國大陸政府提出了一項針對洗碗機、家居裝修、電動車和智慧手錶等以舊換新的補貼計劃,預算是410億美元;同時也研擬發給民衆消費券,提高薪資和延長有薪休假時間,鼓勵人民打開他們的錢包消費。這種從供給面過渡到需求面的經濟發展模式會主導中國多年,此次經濟復甦關鍵仍在需求面管理得當。

股市方面也有進展,從去年9月中國上證指數兩週上漲25%後,投資者認爲是曇花一現,但半年多來,3400點似乎成爲上證的底部,漲跌幅都在5%上下。同時間歐美大型投資者已重新進場,打破了2021年後亞洲資金主導中國股市的局面。高盛首席中國股票策略師劉勁津進一步指出,若全球共同基金將中國股票的配置比例提高1個百分點,將帶來約80億美元的現金流入。

近期股票市場流行「GARP」(Growth at a Reasonable Price) ,就是尋找某種程度上被市場低估的股票,同時又有較強的持續穩定增長的潛力。這在美、歐、日、臺市場已不可得,能符合GARP投資原則的只剩中國大陸等幾國市場了。

最重要的是,對外資也伸出歡迎之手,近期有Apple和阿里巴巴合作往AI邁進,德國汽車如賓士、大衆、福斯、BMW等都在中國投資1580億左右人民幣新建生產或研發基地,甚至高壓電池廠,以期技術創新,並推出新車款。2、3線城市,如東北的瀋陽、安徽合肥都將受惠。

此外,對外企的寬容也有信號,習近平將在3月28日接見數十位全球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這將是習近平在17個月內第3次會見跨國公司領導人,更在前兩天放出拘留兩年的美思明智公司的5位員工,他們被控違法到新疆地區收集供應鏈廠商資料,這似乎放出「經濟歸經濟,政治歸政治」的訊號,讓外商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