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植麟“感恩”公開信迴應,創辦月之暗面並無問題

2024年12月6日,針對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社交平臺的一系列言論,月之暗面創始人楊植麟發文感恩所有循環智能投資人和月之暗面投資人支持早期創業夢想,相信分歧會有合理的解決方式。

▲圖:楊植麟公開信

兩天前,朱嘯虎在社交媒體平臺連發三條動態,聲稱月之暗面是循環智能內部開發兩年的項目,“分拆”直到今天都沒有得到循環智能股東決議簽字。

▲圖:朱嘯虎朋友圈截圖

此外,朱嘯虎還表示,董事會決議拖延到今年1月才簽字,但由於存在張予彤對自己重大利益衝突的隱瞞,可以被認爲無效。

朱嘯虎指出,張予彤向金沙江創投、循環智能投資人以及股東隱瞞了重要事實,其在“分拆”後的月之暗面免費獲取900萬股權,佔比高達14%,遠高於當年循環智能分得的9.5%,因此被解僱。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一個月前,循環智能的部分投資人,對楊植麟和月之暗面聯合創始人張宇韜提起仲裁,指控他們未經循環智能投資人同意,就成立月之暗面,並啓動融資。

不過月之暗面通過代理律師表示——上述事項既缺乏法律依據,也不具備事實基礎,將依法提出抗辯。

楊植麟也在公開信中稱,循環智能董事會決議通過了月之暗面成立新公司的安排,循環智能的每一位董事均簽字同意。循環智能和月之暗面簽訂了協議,內容包括循環智能的佔股安排,豁免自己和宇韜的全職義務,約定了兩家公司的合作關係等等。根據循環智能交易文件的約定,楊植麟完成了離開循環智能重新創業的所有必要手續。

1、拆解月之暗面誕生疑雲,孵化還是創業

朱嘯虎與張予彤、月之暗面矛盾的起點始於2016年成立的循環智能。該公司由楊植麟攜手清華校友陳麒聰、張宇韜創立,是一家專注於行業大模型和會話智能產品及解決方案的企業服務公司。

▲圖:循環智能融資歷程,源自天眼查

由於聚焦極具想象力的AI賽道,循環智能於2018年開展業務後,就成爲了資本寵兒。天眼查信息顯示,成立以來,循環智能共完成五輪融資,金沙江創投參與了最近四輪融資。2021年12月完成C輪融資後,循環智能估值爲2億美元。

▲圖:天眼查

不過此後,楊植麟並未依託循環智能開展AI業務,而是於2024年4月成立了月之暗面。天眼查顯示,月之暗面中,楊植麟持股78.97%,爲公司實際控制人。周昕宇、吳育昕、張宇韜和汪箴等聯合創始人分別持股10%、5.957%、5%和0.075%。

在朱嘯虎看來,月之暗面是從循環智能“分拆”出去的業務,其自然有干涉的權利。朱嘯虎在接受虎嗅採訪時表示,“循環智能總共融資了4輪大約6000萬美金,任何資產分拆動作都有明文約定該如何操作。我們希望按照這個約定流程進行。但實際上完全未按照流程進行,連開個會都沒有。”

對此,楊植麟發文稱,“2023年2月,我跟循環智能CEO陳麒聰達成了一致,月之暗面單獨成立公司,循環智能無償獲得月之暗面一定比例的股份,溝通過程有書面記錄。”

據朱嘯虎透露,循環智能拿到了月之暗面初始股份的9.5%。

2024年3月,朱嘯虎曾公開對外表示,中國大模型公司沒戲,我一家都沒有投。“楊植麟在科研上很有實力,公司在國內大模型上是領先的。但商業化方面還需證明價值,如果能超越開源,團隊的價值才能真正體現。”

▲圖:月之暗面融資歷程,來自天眼查

然而,出乎朱嘯虎判斷的是,月之暗面卻兇猛成長,創造了商業神話。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2023年以來,月之暗面完成四輪融資。2024年5月,完成3億美元融資後,月之暗面估值高達33億美元,遠高於循環智能,成爲大模型領域的“獨角獸”。

由此,再來反思此前操作,可以發現不少值得玩味之處。既然“分拆”出去的業務存在問題,爲何不在當時提起仲裁,而是等月之暗面估值飆升之後,才挑起是非?既然已經提起訴訟,爲何還要在輿論場掀起論戰?

2、漩渦中心的張予彤

此次朱嘯虎和月之暗面的論戰,還捲入了張予彤。據瞭解,張予彤於2011年加入金沙江創投,專注科技與企業服務領域的早期投資。

▲圖:公開信息

2013年,在金沙江創投在斯坦福舉辦的創業比賽上,張予彤與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林仁俊投中毛文超創辦的小紅書。現如今,小紅書已經成爲中國互聯網賽道的獨角獸,估值高達170億美元。

因屢屢幫助金沙江創投押中高成長性的企業,2020年,張予彤成爲金沙江創投創立以來第二位憑業績機制晉升至主管合夥人職級的投資人。

朱嘯虎在“小作文”中指出,張予彤向金沙江創投、循環智能投資人以及股東隱瞞了重要事實,其在“分拆”後的月之暗面免費獲取900萬股權,佔比高達14%。

知情人士透露,“這個數字並不準確,但即便是14%,和LP們的9.5%也完全是兩個概念。”

此外,與循環智能拿到的9.5%股份源於“情分”不同,張予彤拿到的股份,很大程度上都是自我價值的體現。

▲圖源:Bendi

據瞭解,2024年2月,張予彤促成阿里巴巴對月之暗面的10億美元投資。此外,張予彤一手將Kimi的C端業務做了起來,用戶增長200倍,10月份3600萬MAU。基於這些成績,張予彤拿到月之暗面的股份,無可指摘。

對此,楊植麟在公開信中也作了明確回覆,“我邀請予彤作爲聯合創始人加入月之暗面,股份按照多年兌現(vesting),兌現的條件是持續性爲公司提供多年的服務及產出業績。迄今,予彤在業務、戰略以及多場融資戰役中對公司做出了重要貢獻。”

3、輿論戰的背後,還是利益

月之暗面成長過程中的獨立腳步,清晰地表明它不是簡單的“循環智能分拆”,而張予彤通過個人能力拿到月之暗面的股份,亦是市場經濟下常見的合作模式,且要加入後分四年才能兌現。

從公開爭論看,這場風波或許並非單純的“質疑真相”,而是涉及商業利益的深層次較量。

對於外界而言,這些紛爭背後,反映的是創業公司與資本方在複雜博弈中的微妙關係,以及在利益糾葛下,規則與情感間的艱難平衡。

但,如果Kimi沒有出圈,會有今天的事情發生嗎?

作者|安輿

編輯|胡展嘉

運營|陳佳慧

頭圖|論壇上的楊植麟

出品|零態LT(ID:LingTai_L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