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奉獻獎得主曝偏鄉困境 民衆牙齒照護只剩「痛就拔」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健保牙醫門診總額特殊計劃召集人簡志成,多年來深耕偏鄉,在桃園復興、觀音、新屋,爲住在山邊、海邊的居民服務(鄭鬱蓁攝)
土、洋牙醫今掀戰,本土小牙醫聯盟今天上街頭,反對衛福部偏鄉牙醫計劃,將大量開放國外學歷實習名額,並稱臺灣沒有真正的偏鄉。深耕偏鄉服務長達20年的醫療奉獻獎得主簡志成,同時也是桃園市醫師公會理事長,他直言,真正的偏鄉是,民衆因缺醫,牙齒照護只剩下「痛就拔」一招。
醫療奉獻獎得主簡志成醫師(前右)、國際牙醫校友聯合會理事長林宗億(前左),24日召開記者會,強調國際牙醫學生在海學習期間,必須完成嚴格且充足的臨牀實習,甚至有些醫院的規模與制度比臺灣更完善。(陳俊吉攝)
本土小牙醫聯盟協同、牙醫系學生及教師號召民衆上街頭,反對衛福部即將推行的24億牙科偏鄉計劃,憂心將大量開放國外學歷實習名額,並指,全臺55個無牙醫鄉鎮,其實是沒有牙科診所,但有一半以上已有牙科醫療站,剩下的也有巡迴醫療,並不是找不到牙醫師看診,反對衛福部偏鄉計劃。
中華民國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健保牙醫門診總額特殊計劃召集人簡志成,多年來深耕偏鄉,在桃園復興、觀音、新屋,爲住在山邊、海邊的居民服務,他直言,偏鄉長期缺乏人力、設備,和都會區搭個電梯上樓,一層就有好幾家牙醫門診相比,偏鄉居民要到市區才能就醫,「但是許多孩子阿嬤照顧、媽媽是外配,是要如何到市區?」
「就算有巡迴巴士,但一天兩班,復興鄉的原住民要顧着果園、菜園,如何配合時間,真的疼痛起來,就只能喝小米酒先止痛,碰到豐收採收季節,他就忍着工作,痛到最後,牙齒照護只剩拜託醫生拔掉,這是都會區遇不到的。」
過去像是雲林縣古坑鄉石壁部落,位在海拔1350公尺,因爲人口數不多、腹地廣,民衆到斗六市區看病都要花上近2個小時的車程,臨時牙痛就無法看診,村裡也時常發生小孩或老人突然牙痛,縣府雖然有配置「幸福巴士」,但一週三班,還是會陷入無法立即得到醫師治療的窘境。
他直言,自己不是國際醫生,但是對偏鄉居民來說,只要通過國家考試,拿到牙醫師證書,就是合格的醫生,可以治療民衆的,就是好醫生,講的是實力,不會說臺大畢業的就可以收費貴,纔是好醫生。
他認爲,偏鄉計劃解決缺醫問題可行性高,應該儘快上路,否則,現在現況就是本土牙醫不願意去到偏鄉,但又不承認填不滿偏鄉實習名額,自己已五十多歲,再過十年也老了做不動了,政府再不開放年輕新血加入,還有誰要做?
簡志成表示,目前偏鄉資源不足狀況並非牙醫界、社福團體幫助而已需要政府介入,才能達到病人優先弱勢優先品質優先。呼籲儘快落實第二期實施,讓有意願的牙醫師儘快上線照顧偏鄉,進快爲偏鄉居民多保留一顆牙,口腔健康身體就可以多獲得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