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美育甘泉沁潤童心(暖聞熱評)
李鐵林
【關鍵詞】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
【故事】湖南寧遠縣水市鎮大元自然村,地處湘南九嶷山北麓。2016年,畢業於中國美術學院的周燕和丈夫劉休在這裡成立大元社藝術文化交流中心(以下簡稱“大元社”)。每逢寒暑假,多個高校的志願者會來這裡教孩子們舞蹈、聲樂、寫作等。8年間,大元社直接服務了8000餘名留守兒童,以藝術陪伴他們成長。
【點評】
“那裡有很多的畫/那裡有很多的書籍/優美的環境/我們在鞦韆下玩耍/快樂的大元社……”女孩芳芳用一首小詩,表達對大元社的喜愛。
周燕和劉休創辦大元社的初衷與動力,源自兒時的經歷。年少時,周燕家鄉有不少人外出務工,一些孩子成爲留守兒童,周燕也是其中之一。劉休就是土生土長的大元村人,也曾在村中留守。2015年,兩人回到村子時,全村470多人中有超過300人在外打工,兒童留守現象依然普遍。他們深知留守兒童在教育資源與精神生活上的相對匱乏,因此決心爲他們打開一扇藝術的窗口。因爲自己曾淋過雨,於是無私爲他人撐傘,這是暖心的共情,亦是愛心的傳遞。
大元社在當地民政部門和社會力量幫助下,整合古琴工坊、露天劇場、森林圖書館等多處空間供孩子們學習。與瑤族老人一起唱瑤歌,搭建天馬行空的裝置藝術,籌辦鄉村藝術節……在這一方天地,孩子們與年齡相仿、背景相似的小夥伴們一起徜徉於藝術的海洋,用眼睛、用手、用身體去感悟,變得更加陽光、自信。藝術如同甘泉,沁潤着渴望的心靈,澆灌着孩子健康茁壯成長的土壤。
隨着我國義務教育實現縣域基本均衡發展,鄉村教育的短板已不是條件短板,而是功能短板。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困難家庭兒童等重點羣體的關愛保護,有賴於優質教育資源的進一步下沉。美育具有陶冶情操、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等重要作用,是補足鄉村教育短板的重要方面。近年來,從鄉村美育“空中飛課”行動,到走進鄉村的“流動美術館”,各地推出一系列切實舉措,有效提升了鄉村孩子的審美和人文素養。
當前,人們對美育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類似大元社的公益實踐也越來越多。在重慶,四川美術學院教師王天祥探索藝術參與鄉村改造的“柳蔭計劃”,將廢棄倉庫改爲藝術倉庫,爲村裡兒童建起“星星美術館”;在雲南,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康瑜發起詩歌教育公益項目,爲超過17萬名鄉村孩子送去了詩歌課;在貴州,中國美術學院“鄉村藝課”項目走進小學,開設傳統書畫、創意版畫、沙畫等豐富課程……志願力量的點點星火,擴大了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面,爲鄉村美育提供了有益補充。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相信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一定能讓更多鄉村孩子擁有更加充盈的精神生活,成爲全面發展的棟樑之材。
《 人民日報 》( 2024年09月24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