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一公里”的超充時代來了,充電行業盈利難題有解了嗎?
“我們認爲時間的拐點已經到了……市場的爆發就在當下。”
4月18日,星星充電高級副總裁、中國區CEO王磊對界面新聞這麼描述中國液冷超充市場的供需情況。當日,星星充電在重慶舉辦“0元升級 超充時代”發佈會,並在會上宣佈超充時代已到來。
星星充電是中國充電樁領域的頭部運營商,截至今年3月運營公共充電樁50.99萬臺,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特來電。
隨着新能源電車滲透率提升、補能需求增長,對充電樁的性能要求也在提高。“超充”是指比“快充”更快的充電設備,還未有國家統一標準定義,目前深圳明確單槍功率480千瓦及以上的設備爲超充。快充一般指能在1-2小時內使蓄電池達到或接近完全充電狀態的一種充電方法。
充電樁散熱主要採用風冷、液冷和自然散熱三種類型,其中液冷被業內視爲超充樁未來幾年的發展主流。例如去年4月,華爲推出全液冷超充樁,最大輸出功率600千瓦、最大電流600A,稱其充電速度能達到“一秒一公里”。
目前,星星充電“超充”產品全系支持1000V高壓平臺,最高功率可達960千瓦,額定電流600A且支持最大800A的電流輸出,能實現“充電3分鐘,續航400裡”的補能效果。
王磊對界面新聞表示,星星充電今年在液冷超充方面的整體規劃較爲激進,將在126個城市開展推廣,並計劃在2024年將1萬座充電站升級成包含液冷終端的超級充電站。
支持液冷超充的車輛快速增長,是王磊認爲超充時代來臨的重要原因。他提及,今年國內某主力電池供應商將聯合各家車企,發佈60款以上具備800伏以上的車型。
今年1月,華爲智能充電網絡領域總裁王志武在2024智能充電網絡十大趨勢發佈會上表示,隨着以碳化硅和氮化鎵爲代表的第三代功率半導體與高倍率動力電池的日益成熟,電動汽車正加速向高壓化超充方向發展。預計到2028年,高壓超充車型佔比將超過60%。
近年,廣州、海南和深圳等地爭相發佈政策支持超充樁建設。今年4月初,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重慶市新能源汽車便捷超充行動計劃(2024—2025年)》提出將建設形成“1公里超充圈”,到2025年底建成超充站2000座以上,建成超充樁4000個以上。
以車企爲代表的玩家已積極入局。其中,華爲激進地提出到2024年部署超過10萬個華爲全液冷超快充充電樁;此前,小鵬汽車曾表示希望在2025年達成再建設2000座超充站的目標,在2027年底之前建成5000座超快充站;理想汽車也計劃到今年底建成超過2000座高速和城市超充站。
儘管超充將有望加速建設,但充電樁運營商投資仍需解決回收難保障、收益模式單一等痛點。
據中金證券研報測算,建設擁有八個120千瓦充電樁的場站,單樁設備成本爲0.5元/W、綜合建設成本1.3元/W,充電樁使用壽命10年,假設小工商業主掌握較優土地資源、單樁利用率達到12%,測得單樁租賃收入3.2萬元/年;最終測算得出投資回收期4.9年,充電運營商普遍需要3-5年時間纔可達到盈利週期。
超充站則面臨更高的成本。王磊也直言,液冷超充意味着場地的電力需求和富餘電容要更大,在硬件方面的投資會更大。
“場站支持液冷超充後配電櫃的容量其實是很大的,如果大量時間段都沒有超過如300千瓦的實際充電需求,意味着整個場站的投資回報週期會變得非常長。”王磊指出,星星充電基於各類算法模型和管理系統,來支撐選址和場站的運營。
充電場景進入電力市場、進行能源運營,也是充電樁企業考慮的潛在獲利渠道。
星星充電能碳業務中心總經理牛雷在4月18日的發佈會上表示,充電場景有概率做電力二級調節的市場,從電力交易、虛擬電廠補貼收入,以及參與削峰填谷或需求響應等方面獲得額外收益。
從行業整體來看,組成超充聯盟成爲資源共享、降低成本的大趨勢。
早在2022年,大合新能源、一汽、東風、長安、江汽、奇瑞、長城和北汽藍谷等多家車企,就宣告發起中國新汽車超充大合聯盟,並逐漸拓展至包括小鵬汽車、蔚來汽車、理想汽車等在內的28家。
2022年5月,特來電和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計劃在2025年之前在全國聯合共建1000座超充站。
去年11月,中建科工集團有限公司聯合中國綠色建築與節能(香港)委員會、華爲數字能源技術有限公司等20家行業龍頭企業、科研機構和行業協會,共同組建粵港澳大灣區超級充電產業聯盟。
今年1月,中國石化江蘇石油分公司與星星充電母公司萬幫數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中石化萬幫新能源(江蘇)有限公司正式揭牌。
4月18日的發佈會上,星星充電與協鑫集團、綦江區人民政府高新區管委會、西部科學城沙興實業發展集團、重慶國際物流樞紐園區簽署了合作協議與意向書,將在重慶合作建設園區微電網、打造新能源汽車MALL項目,以及共建沙區虛擬電廠。
值得注意的是,4月24日,華爲數字能源也將舉辦2024智能電動&智能充電網絡戰略與新品發佈會暨超充聯盟啓動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