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心簽約短劇甜心馬秋元,短劇長劇演員互相搶飯?丨經紀公司篇

作者|莉拉

最近演技綜藝都在蹭短劇的熱度,每一檔演綜裡都有短劇演員的身影。被稱爲短劇甜心的短劇演員馬秋元近期也簽約了壹心娛樂旗下的心心傳媒,一時之間,短劇演員好像上桌了。

但細看各檔演綜裡的選手構成,我們發現,80%的演員還是來自傳統影視行業的演員,而原生於短劇生態的演員只有20%不到。這桌似乎也沒完全上。

抱着“短劇演員究竟上沒上桌?”的問題,娛樂資本論找到幾家頭部傳統經紀公司、頭部短劇公司坐下來聊聊:當下的影視經紀業務中,短劇演員究竟是一個怎樣的存在?短劇演員與影視演員的壁壘是否還存在?短劇公司又如何營造自己的經紀業務?

對於這個問題,傳統經紀公司與短劇公司給到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傳統經紀公司的視角里,長劇演員進入短劇是無奈的選擇,隨着大劇開機的減少,他們測算後發現只能容納160人的長劇演員生存規模,但二者仍然存在壁壘,他們對短劇的態度仍然審慎;

短劇公司則開始積極擁抱演員簽約的業務,建立自己的一套簽約體系,推動短劇演員生態從無序逐漸走向有序。(本篇爲經紀公司篇,翻閱公衆號娛樂資本論今日推送可見短劇公司篇)

但共性在於,從演短劇到演長劇依然是一次短劇演員的躍遷,在整個演員版圖中,“長劇-橫屏短劇-豎屏短劇”這一流動鏈條依舊存在。

待業演員的流向 :長劇--橫屏短劇--豎屏短劇

最近在主流的影視市場,短劇演員的參與度和存在感似乎在大幅提升,那些在短劇行業“如雷貫耳”的名字都在涌向傳統影視內容。

點開《開播短劇季》會看到好多頭部的短劇演員面孔,徐藝真、許夢圓、李沐宸、代高政、何健麒、舒童……而且徐藝真作爲亮相環節第一個出場的女演員,相當受節目組重視。最近芒果tv的綜藝《花兒綻放》中也有專門的“鄉村短劇”環節,讓女選手與短劇“三巨頭”孫樾、王道鐵、何健麒搭檔出演短劇。王道鐵也在近期上映的院線電影《那個不爲人知的故事》中拿到角色。

與短劇演員往傳統影視行業方向發展相向的,是一批傳統影視演員、愛豆開始爲自己貼上短劇標籤,《開播短劇季》中不乏歐陽娣娣、林墨、盛一倫這樣有知名度的藝人。

節目中最讓人驚訝的,還有從話劇行業跨入短劇表演的吳悠悠,在與演員蘇可搭戲“父女”的片段中展現了話劇演員的專業性。通過這次綜藝錄製,之前對短劇零接觸甚至有些排斥的吳悠悠,對短劇有了全新的、客觀的認知。

在吳悠悠的經紀公司十間傳媒看來,目前公司藝人對短劇的態度是開放和擁抱的。“如果我們公司有了精品短劇,這種週期短,品質高的產品形式,我們就可以讓公司新人以及更多行業新人在這個過程中精進業務並嶄露頭角。”十間傳媒負責人表示。

這樣的生態足以讓行業有所推測,短劇演員與長劇演員已經在業內流動,長劇演員願意進入短劇領域,而短劇演員也通過知名度打響,能夠走到更大衆的視野裡。

但在娛樂資本論與部分經紀公司的從業者詳聊後,發現這樣的想法還是太樂觀。

《開播短劇季》中一位參賽藝人的經紀人告訴娛樂資本論 ,願意去參加這檔節目的現實因素更多還是因爲當下“沒有工作”“她是我們公司簽約的年輕演員,近幾個月也沒有戲的邀約,所以能有個露臉的機會爲什麼不去呢?這個節目中很多藝人也都是因爲現在沒有工作去的。”

今年影視大盤整體步入寒冬,頭部項目的演員選擇範圍相對固化,始終集中在頭部演員圈子裡,而腰部項目又因爲大環境越來越少,這導致市場上大批原本的腰部、尾部長劇演員接不到戲。就算能接到戲,也很可能在劇集裡鑲邊,片酬被壓得很低不說,也很難積累觀衆認知度。

一家頭部經紀公司的經紀人小Z告訴娛樂資本論:“大家都在搶這碗飯,因爲現在大劇太少了,很多演員在大項目裡都卡不進前8番,可能一部劇只有4、5場戲可以演。然而這樣的項目,下半年可能也就開20個左右,按前8番滿打滿算只有160個演員的位置,剩下的,這個市場上還有多少演員沒戲演。”

據德塔文統計數據顯示,今年6-8月中旬,電視劇只開機了20部,相較去年同期38部,數量同比下降47%。

待業的演員只有兩個選擇,一是等待傳統影視項目,二是“向下兼容”,從長劇轉向中劇、分賬橫屏短劇。

第一部分的演員,或許更多也會將目光投向市場上的演綜,無論是《開播短劇季》還是《芒果新生班·搭檔季》,這些在熱播劇中不常見的“生面孔”都佔到選手數量的一定比重。對於他們來說,參加“短劇”爲噱頭的演綜,更多是爲了提高曝光度,帶有“跑通告”屬性。即使最後節目落點是讓演員參演短劇IP,但這與真正從這檔節目走向短劇行業,還是兩回事。

選擇橫屏短劇的演員則依然要面臨市場的選擇,哪怕是曾經傳統影視行業“鄙視鏈”下層的橫屏短劇,當下也呈現市場相對飽和的狀態。

“我們現在去試橫屏短劇都要排大隊才行。”一位經紀人告訴娛樂資本論,她認爲橫屏短劇曾經能給到很多腰部、尾部演員出頭的機會,但現在連這個機會都很難爭取到。

而這部分連橫屏市場也難以拿到好項目的尾部演員,有很大一部分流入豎屏短劇市場,成爲最早期被豎屏短劇所認可的頭部演員,徐藝真、許夢圓以及最近因《閃婚老伴是豪門》而成爲“五十歲頂流”的鄔倩,都是傳統影視劇演員出身。

(許夢圓新開機電視劇)

於是,影視行業的演員版圖中呈現着這樣的一個格局:“演不到長劇的演員”進入“橫屏短劇”領域,而“橫屏短劇”也演不了的演員去演“豎屏短劇”。但這個鏈條反過來卻很難走通,即原生於豎屏短劇的演員,想要躍遷轉型到橫屏相當困難。

經紀公司與短劇的“壁”在哪

在經紀公司的視角看來,即使當下很多豎屏短劇演員累積了一部分觀衆與媒體聲量,但公司層面想要培養的藝人,和短劇演員本質還是有“壁”。

第一道壁壘,來源於市場反饋。

經紀人小Z 表示,目前她所接觸過的傳統影視項目,無論是影視劇還是電影,在重要角色的選角上還是比較排斥豎屏短劇演員的,“選角導演或者製片人會明確告訴我們不要豎屏短劇的演員。”

背後的原因在於豎屏短劇與傳統影視內容所需要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表演方式。

從短劇的拍攝方式來看,演員展現的更多是外化的情緒,“情緒”是推動短劇劇情發展的第一要素,同時也是畫面中最重要的表達,這要求短劇演員的表演“短”且“外放”,需要在更短的時間內把表情做到位,放大內心情緒。這與傳統表演學院派所秉承的“體驗派”“表現派”等方法論大相徑庭,科班出身的演員往往比較難適應。

“長劇的表演,要一些起承轉合的動因,情緒醞釀要有一個支撐。但是在短劇的表演上,只需要劇情結果,注重結果性的表演,不要過程性的表演。”小Z解釋道。這樣的表演方式導致大部分豎屏短劇的演員去試長劇的角色時“屢戰屢敗”,而長劇的演員去演豎屏短劇時也“水土不服”。

在經紀公司看來,無論是橫屏短劇還是豎屏短劇都只能是在長劇之外的補充。“一是擔心破壞對戲劇的感覺,之後很難轉回來,二是短劇履歷多了的話,很多長劇就不接納了。”

即使接短劇,頭部經紀團隊也會非常看重班底與合作演員,尤其是對已經有一定表演經歷和作品的藝人來說會更看重。

去年檸萌影視短劇廠牌“好有本領”製作的《二十九》中,兩位主演楊蓉、王一菲都是傳統影視行業中有作品積累和觀衆認知度的演員;《創造101》出身的愛豆徐夢潔也在今年年初和長劇演員李川搭檔拍了短劇《大過年的》。

第二道壁壘,來自商業價值的評估。

在經紀公司培養藝人的邏輯中,“商業價值”是很重要的一環。就目前來說,短劇演員的商業價值僅僅存在“片酬”的體系,而涉及品牌、商務等方面,他們的價值還很難被市場認可。

小Z 接觸過的某些品牌會直言他們暫時不考慮和短劇演員做商務上的合作,即使合作也是非常“短期”的,停留在社交平臺上推廣產品的階段,而非代言、大使等長期合作模式。這與很多KOL的屬性更類似。

在品牌看來,他們仍然看中藝人的質感與粉絲效應,一方面目前大部分短劇質感仍然不敵長劇和電影,演員的level也以此區分;另一方面,長短劇演員在國民度上仍然有差距,絕大部分演員還未形成自己的IP認知度,粉絲效應和帶貨能力和傳統藝人不能比。

“短劇演員哪怕在接推廣的時候,形象也是固化在短劇中經常塑造的角色上的。”小Z說道。

對她所在的經紀公司來說,養成藝人的邏輯,還是致力於突出本人的特質,讓這些特質成爲演員的記憶點和標籤。

但短劇演員身上的標籤往往與他們常塑造的角色有關,標籤的強綁定,則意味着後續接戲或商務都被框限到固定角色之中,很容易臉譜化演員形象,發展路徑會變狹窄。比如短劇男演員身上就常跟着“霸總”標籤。今年美團外賣的“神券節”就找了代高政、蘇袀禾、趙弈欽三位短劇演員以“霸總”的身份做直播。而演完中老年閃婚題材之後的女演員,也會持續演好幾部閃婚題材的中年女主角。

短劇是經紀公司的新人練兵場

事實上,經紀公司也沒有全然拒絕短劇生態。他們仍在做一些嘗試。

對他們來說,如若要做,更好的模式是以短劇演員的單獨業務來做。

2023年,壹心娛樂與檸萌影視共同註冊了一家新經紀公司心心傳媒,而這家公司近期簽下了短劇行業的頭部女演員馬秋元。今年,馬秋元連續拿下了幾部橫屏短劇《春宵》《三嫁魔君》的主角,進一步拓展賽道。

娛樂資本論拜訪的另一家經紀公司就表示他們已經在籌備自己的短劇平臺,有專門的短劇演員的經紀業務,並且已經簽了一些演員。

這樣的業務佈置,或許會顛覆以往的“星探”邏輯:星探不再執着於進專業表演院校找演員“苗子”,而是從短視頻網紅、廣告、平面模特等各個渠道尋找。

該公司的負責人表示,這部分原生於短視頻、社交媒體、短劇業態的演員,往往也更自洽於短劇之中。他們對於進入傳統影視領域的野心更低,只要拿到足夠的片酬,在短劇行業不斷有戲拍,就能夠滿足他們對於職業的需求。

在發展影視製作和藝人經紀業務兩個板塊的同時,十間傳媒也在積極佈局短劇業務。今年是十間傳媒成立的第七年,在他們今年開年總結會中,已經定下要正式佈局短劇賽道的業務目標。目前十間傳媒已經成立了一個製作公司,專門孵化製作豎屏短劇和精品微短劇,逐步推出短劇IP,打造標杆性的作品。

(十間傳媒 新人演員)

在經紀業務方面,短劇業務會是十間傳媒未來簽約新人的練兵場,“我們會鼓勵公司簽約的新人演員去參與短劇的拍攝,這個新人主要指我們從專業院校挖掘出來的,有一定表演經驗的演員。因爲他們青春的顏值符合網生年輕人的審美,最主要他們互聯網節奏、網文題材都是與生俱來的吃很透。當然,我們會幫他們去挑選劇本和題材,幫他們在項目品質、團隊等各方面把關。”

與前者不同,十間傳媒的選人方式仍然遵循經紀公司的邏輯,即看中演員的能力與類型,“未來如果在項目落地的時候發現好苗子,我們會考慮簽約。至於評估標準,我們不會按照短劇和長劇來進行區分,核心會關注的還是‘專業能力’和‘類型稀缺性’。”

AI作圖 by娛樂資本論

的確,現有的長短劇之間的壁壘,讓很多經紀公司仍在觀望。但當短劇以強勢的姿態影響着整個影視生態時,處於核心的藝人生態自然無法忽視。如同上述兩家公司,隨着越來越多的影視製作方與短劇掛鉤,着眼於短劇的經紀公司也會越來越多。

同時,短劇行業從業者也在積極佈局短劇演員經紀業務,娛樂資本論將在《短劇公司經紀捲起來了:MCN達人轉化,簽約演員給定製丨短劇公司篇》中討論短劇公司如何搭建經紀業務,爲我們提供一個不同的行業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