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超低成本登月

圖╱美聯社

新聞提要■印度月球探測器登月成功,但最吸睛的倒不是締造人類登上月球南極的歷史,而是印度以極低廉的成本達成探月任務。

精句選粹■Perhaps the most remarkable aspect of India’s moon landing is the shoestring budget — by government standards — the country spent to achieve the mission.

印度探測器「月船3號」(Chandrayaan-3)8月23日在月球表面着陸,成爲全世界第四個成功登月的國家,還創下登陸月球南極的首例。但比起這些紀錄,更引人矚目的是印度的探月成本,竟比好萊塢賣座片《芭比》及《奧本海默》的製作費還低。

根據哈佛-史密鬆天體物理中心天體物理學家麥克道威爾(Jonathan McDowell)編纂的數據,蘇聯歷經11次失敗才登上月球,凸顯出印度成功登月實屬不易。

印度登月告捷前這十年,中國、印度、以色列、日本、俄羅斯共八度嘗試登月,只成功了三次。

就在「月船3號」順利登月的前幾天,俄國探測器「月球25號」(Luna-25)展開近50年來首次探月任務,卻失控墜毀在月球表面。日本航太新創公司Ispace打造的「白兔-R」M1登月艙,4月底挑戰登月但失敗收場。

印度「月船3號」8月的探月任務,最了不起的或許不是率先登陸月球南極,而是用極少預算達成登月壯舉。

比NASA預算少逾十倍

印度太空研究組織(ISRO)2020年估計,「月船3號」探月任務的成本在7,500萬美元左右。但「月船3號」延後二年發射,總成本理應會增加,ISRO對更新成本數字的要求未做迴應。

印度「月船3號」登月任務的成本,甚至比今年掀起「芭比海默」迷因熱潮的賣座片《Barbie芭比》和《奧本海默》還便宜。《Barbie芭比》的製作成本1.45億美元,《奧本海默》爲1億美元,兩片的預算相較其他好萊塢暑期檔大片不算高。

美國航太總署(NASA)的十年商業月球載運計劃(CLPS),是NASA近年登月任務中預算最低的,但也要26億美元。

據瞭解,NASA的年度預算輾壓印度的ISRO,NASA今年獲編列254億美元經費,ISRO只有16億美元。

根據太空基金會(Space Foundation)報告,美國太空支出佔國內生產毛額(GDP)的比重居全球之冠,佔比雖僅僅爲0.28%,仍遠高於印度的0.04%。

前NASA署長布萊登斯坦(Jim Bridenstine)強調,NASA的預算高出許多是因爲實力不同,NASA持續將太空人送上軌道,執行探索行星、小行星等任務。他表示:「印度應有此雄心壯志擴大投資,培養不輸美國的太空實力。」

可望躋身太空強權

印度在太空地緣政治上逐漸嶄露頭角。中國繼俄羅斯之後,成爲美國在太空競賽的最大對手,如今印度也可望躋身太空強權俱樂部。

布萊登斯坦希望,印度能利用「月船3號」成功登月時趁勝追擊,「他們已是大型經濟體,有辦法砸錢投入太空探索。」

他說,「成本會持續下滑,這對有興趣從事太空探索的人來說是正面發展。隨着愈來愈多企業熱中探月任務,成本自然降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