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成第4個實現空間對接的國家,下一步要完成載人飛行
印度當地時間2025年1月16日上午9時左右,該國實現首次空間對接,成爲繼美國、俄羅斯和中國之後第4個掌握並測試這一技術的國家。該行動任務由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執行。
兩顆各重約220公斤的衛星於2024年12月30日搭載印度國產的PSLV火箭發射升空,經過一系列複雜的軌道機動後於今天在近地軌道進行會合併成功對接。ISRO稱兩顆衛星組成的航天器一體化控制流暢。作爲任務的一部分,這兩顆衛星還將進行電力傳輸。
空間對接技術對於一個國家的太空事業至關重要,是實現空間裝配、回收、補給、維修、航天員交換及營救等任務的基礎要求,尤其是載人航天和空間站建設。因此這次任務直接關係到未來印度航天計劃,包括月船4號任務,空間站任務,載人登月任務。具體轉移內容包括月球樣本和人類。
儘管起步較晚,印度航天技術在近年取得了顯著進展,尤其是其月球探測項目的推動,其中“月船4號”任務計劃在2027年發射,目標是在月球上採集土壤樣本並安全返回地球,該項投資規模爲210億盧比。ISRO的時間表還包括在2028年發射其首次金星軌道任務,在2035年之前建造自己的空間站,在2040年之前將宇航員送上月球。
事實上,由於技術問題,印度曾在今年1月7日和9日兩次推遲該對接試驗。而印度的首次載人飛行尚未實現,且計劃還一直推遲。ISRO打算在今年先進行無人飛行任務,2026年首次進行載人飛行。
總理莫迪隨後在社交媒體X上對此表達祝賀,並稱“這是印度未來幾年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務的重要基石”。在印度之前,美國、俄羅斯和中國是僅有的已經開發和測試空間對接能力的國家。如今印度至少躋身“世界第二航天梯隊”之列。
近年來,印度還大力推動其航天工業商業化,允許私營企業和放寬對外國投資的審批,外國投資的重點是以更便宜的價格建造和發射小型衛星進入近地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