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春紅包襲來,數字人民幣添消費活力
買房、購車,即可收到數字人民幣補貼。春節臨近,蘇州市拉開發放數字人民幣補貼促消費的序幕。北京、深圳等地也陸續推出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迎雙節促消費活動,讓過節更添一份濃厚的喜慶氛圍。
業內人士建議,後續可在提振消費工作中擴大數字人民幣運用,利用其技術和業務優勢滿足財政補貼資金精準、安全、高效投放和定向施策要求,在提振內需助力經濟發展、服務營商環境建設和提升數字化治理能力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顯身手
爲拉動居民消費,促進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去年以來,多地探索推出各項促進消費舉措,包括髮放消費券、補貼商家、以舊換新等,數字人民幣以其業務和技術優勢成爲一些試點地區發放補貼的選擇。
“去年買了新能源車,政府補貼了5000元數字人民幣紅包,”蘇州市民陸先生打開數字人民幣App,“消費紅包”欄展示了他收到的“2024年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
“年前到賬,這筆錢線上、線下都能用,置辦了不少年貨。蘇州之前發過幾次,今年國家促消費的政策也非常多。”陸先生稱。
記者瞭解到,開年伊始,蘇州推出了新一輪促消費發數字人民幣補貼紅包的活動。其中,蘇州高新區推出購房、購車發放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補貼舉措,活動期間購房人可獲得2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補貼;購買車輛消費可獲得2000~4000元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補貼。
在深圳,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與福田區政府聯合發放百萬數字人民幣紅包,支持居民春節期間使用紅包在福田迎春花市購買花卉和特色年貨,單筆消費最高可減200元。
數字人民幣消費紅包的背後,是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運用。
據專家介紹,數字人民幣兼具賬戶和價值特徵,可以加載智能合約,實現支付定製化,通過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搭建的智能合約生態服務平臺和智能合約模板功能,持續提高消費補貼發放精準度,提升補貼資金使用效率,充分滿足複雜場景和靈活定製的消費補貼政策需求。
“數字人民幣的底層互通性、數據統計便利性和智能支付等能力,可以評估財政補貼的真實消費激勵效果,能夠爲各級政府及財政部門提供基於數據的決策前依據、決策中監測以及決策後評估,爲後續補貼工作提供決策支持。”一位銀行人士介紹道。
業內人士指出,數字人民幣具有法定貨幣屬性,天然具有打破地域、機構、工具和平臺壁壘的優勢,能夠在“兩新”、國補發放等全國性大規模消費提振措施實施過程中,助力優化財政和社會資源配置效率,促進資金和信息的高效流動,提升全國性消費提振政策實施效果。建議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在後續政策實施中,將數字人民幣消費補貼與現有補貼相結合,充分發揮數字人民幣優勢,提升補貼政策的精準度和資金使用效率。
多個創新應用落地
發放財政補貼,賦能數智化社會治理只是數字人民幣智能化應用的一個縮影。
隨着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字人民幣正在掀起一場深刻的變革:預付了一年的健身房會員費,商戶倒閉後錢還能退回來;不用下載數字人民幣App,拿到手機就能付;硬錢包除了能“碰一碰”支付還變得“可視”“可掃”……數字人民幣產品生態逐步多元,多個創新應用落地,產品服務能力不斷提升。
在雙層運營體系下,人民銀行負責向運營機構發行數字人民幣,並承擔管理和統籌角色,運營核心基礎設施;運營機構負責面向公衆提供數字人民幣的兌換和流通服務。
這一設計有效激發了數字人民幣各參與主體的創新活力,2024年一系列服務便利民生、優化營商環境、助力政府治理的應用陸續推出。在預付費管理領域,數字人民幣應用幫助消費者守住了“錢袋子”。比如,2024年7月,青島一家健身房因經營異常,無法再正常提供服務。在部分消費者爲預付費打了水漂苦惱之際,王先生卻收到了一筆自動退款,他還未消費的健身費被原封不動退回。原來,王先生購買了依託於數字人民幣智能合約的預約消費管理產品——“元管家”預付卡,該產品支持用戶在實際消費前,預付資金仍然歸用戶所有;消費時,智能合約將依據預設條件,自動執行資金劃轉至商戶錢包。商戶出現破產、捲款跑路等異常經營情況時,智能合約保障合約錢包內的預付資金安全退還。
2024年,數字人民幣還在業內首創推出組件化服務,並率先在鴻蒙系統部署,創新實現法定數字貨幣功能與手機系統的深度融合,即把數字人民幣基礎服務能力嵌入手機的底層操作系統,用戶無需下載數字人民幣App,“拿到手機就能用”。
記者瞭解到,後續數字人民幣將進一步提升組件化服務水平,將數字人民幣服務能力內嵌於智能物聯網的芯片、模組、設備、操作系統等底層平臺上,實現數字人民幣與智能物聯網的深度融合。
隨着國內移動支付的快速發展,掃碼收款日漸成爲商戶主流收款方式,硬錢包產品也在不斷創新擴大應用場景。
2024年4月,便利小微商戶、個體商戶收款的數字人民幣App“碰一碰收款”功能上線,支持用戶使用數字人民幣硬錢包“碰一碰”商戶手機即可付款。11月,數字人民幣再次推出加載動態付款碼的可視硬錢包,既可“碰一碰”,又“可視”、“可掃”,符合境外人士、老年人羣使用習慣,兼容了境內商戶掃碼收款的受理現狀,可以顯示餘額,幫助用戶隨時掌握資金情況,適用於商家、出租車、地鐵、公交等多個應用場景,極大提升了境外來華人士的支付便利性。
2025年1月,按照數字人民幣相關規則標準,中國銀行、中國聯通、北京一卡通聯合研發併發布跨境支付創新產品“冪方卡”。該產品以SIM卡爲載體,境外來華人士入境後可在機場辦理,插卡即可獲得通話、上網、數字人民幣支付以及北京城市公共交通乘車等多種功能。
中國銀行相關負責人介紹,“冪方卡”充值後插卡即用,無需再下載註冊任何App,手機沒網沒電時也能“碰一碰”支付,十分方便。
據介紹,該產品後續的市場推廣有望在春節後逐步展開。
此外,除日常消費場景外,數字人民幣在更廣泛民生場景的便捷支付也不斷取得進展。
目前,青島地鐵、蘇州地鐵和公交、海南公交等已全面實現數字人民幣硬錢包受理,“碰一碰”即可乘車,還支持無網無電應用。數字人民幣App中相繼接入乘車碼、生活繳費、話費充值等便民繳費應用。
其中,“生活繳費”和“手機充值”兩大板塊,截至2024年末服務金額同比增長206%,服務筆數同比增長141%。
截至目前,線上京東、美團、淘寶、微信數百萬小程序及視頻號、滴滴、攜程、高德地圖等頭部平臺已全面受理數字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