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少運動 北醫大開課教

吳映蓉近年在研究所教授「運動營養特論」,班越開越大,今年有40多人搶修,還有許多在職進修者旁聽,其中多數是營養師。

吳映蓉說,以往營養師的培訓着重在「吃」,包括他自己,過去也都沒有運動的觀念。就算課程有帶到,也多是照本宣科,鮮少真的「實踐」。

一直到近年,吳映蓉才慢慢發現運動和飲食同樣重要,如此才能擁有真正健康的體態,以及良好的體力。她現在以身作則,每週至少運動3次,每次30到40分鐘,也鼓勵修課學生多「實踐」,把課堂學得的知識用在生活之中。

吳映蓉說,多數修課學生都是想減肥,但觀念不見得正確。例如很多人運動前只吃蛋白質,其實在運動前1小時應補充優質碳水化合物,避免身體透過分解肌肉產生能量。

除此之外,許多人以爲運動後不能吃東西。吳映蓉卻說,其實爲了長肌肉,運動後20分鐘到1小時應進食,且不能只吃蛋白質,碳水化合物也必須補充,才能幫助分泌胰島素,刺激肌肉合成。

吳映蓉建議運動後碳水化合物與蛋白質的比重應爲3比1,以她自己爲例,運動後會吃一個御飯糰、一顆茶葉蛋,也可以吃地瓜、穀類等。此時吃進的營養,會迅速運至肌肉幫助修復而非製造脂肪,反而不容易發胖。

擁有美國營養師和體能專家執照的藝人戴祖雄,今天應邀到課堂上分享,會前受訪表示,美國運動教練一定會修營養學,臺灣卻分開,讓他很納悶。

戴祖雄說,臺灣人常抱怨沒有時間運動,他認爲可以朝「少量多餐」的方式,利用閒暇時間運動,但有氧運動儘量要持續20到30分鐘以上,才比較有效果,無氧運動則要達到一定的心率。105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