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餐順序築3層保護牆 專家教簡單吃法 護心穩血糖

用餐時應先吃蛋白質,再吃蔬菜、水果,然後纔是碳水化合物,有助穩定血糖,降低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機會。(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冷冷的天氣,啃個熱饅頭好對味。不過,營養醫學專家洪泰雄表示,若要吃饅頭等高碳水化合物,應先吃水煮蛋等蛋白質當第一層保護膜,再依序吃蔬菜、水果,簡簡單單的進食順序,能形成三重保護膜,避免血糖一早就暴衝,具有穩定血糖、抗氧化、抗發炎功效,並能降低罹患糖尿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洪泰雄在臉書粉專PO文指出,蛋白質、蔬菜與水果是裸食的三重保護膜,若要吃饅頭等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前,蛋白質應該作爲第一層保護膜,爲身體提供穩定的基礎,再搭配蔬菜和水果作爲後續補充,形成完整的三層防禦機制,可幫助穩定血糖並促進健康。

爲什麼要先吃蛋白質呢?洪泰雄指出,蛋白質可以減少饅頭這類高碳水化合物食物的血糖衝擊,因爲它能延緩胃的排空速度,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變慢,避免血糖快速飆升,且蛋白質的消化時間較長,能讓身體維持更長時間的飽足感,避免快速進入飢餓狀態。

洪泰雄表示,先吃蛋白質能平衡血糖波動,讓身體穩定釋放能量,避免血糖震盪帶來的疲憊感,且蛋白質能提供身體修復肌肉與細胞的重要原料,特別是在含碳水化合物的飲食結構中顯得尤爲重要。建議的食物有雞胸肉或魚肉切片、豆腐或豆漿、無糖優格。

洪泰雄表示,在蛋白質之後,建議接着吃蔬菜作爲第二層保護膜,進一步支持血糖穩定與腸道健康,蔬菜中的植化素,例如葉黃素、β胡蘿蔔素,能幫助對抗體內自由基,減少氧化壓力對細胞的傷害,不同類型的蔬菜提供可溶性與不可溶性纖維,有助於腸道蠕動與益菌生長,建議食物有綠葉蔬菜,例如菠菜、羽衣甘藍、十字花科類的花椰菜、甘藍菜、胡蘿蔔、番茄。

至於第三層保護膜,洪泰雄建議吃水果,補充維生素、礦物質和天然糖分,完成整體的營養補充,建議的水果有高維生素C的奇異果、芭樂,抗氧化能力強的藍莓、草莓與含有果膠的蘋果。

洪泰雄表示,吃饅頭前先吃一份蛋白質,形成第一層「保護膜」,穩定血糖並延長飽足感,接着吃蔬菜,作爲第二層防線,進一步延緩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提供膳食纖維與抗氧化保護,再來吃水果補充維生素,做第三道防線,這種飲食順序有效減緩血糖波動,避免空腹直接吃饅頭造成的「裸食效應」,具有穩定血糖、抗氧化與抗發炎效果,還能降低罹患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風險等好處。

前臺大醫師蒼藍鴿曾實測,發現吃同樣份量的定食,進食順序若是先吃飯再吃肉與菜,餐後半個多小時,血糖即從餐前80mg/Dl,狂飆1.28倍到183mg/Dl,2個小時後再降回原點;若順序改成先吃菜、肉再吃飯,飯後血糖最高只到134 mg/Dl,血糖相對平穩,且飽足感可維持至4、5個小時,都不會想再吃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