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車真就那麼簡單嗎?
中國工業幾十年的發展史是一部不斷升級和不斷迭代的長期主義畫卷,隨着中國用戶對生活的不斷嚮往,從老三樣到新三樣,中國工業一直在不斷向前發展。汽車行業也是一樣,成爲推動行業發展的動力。正是在長期主義的觀念下,那些通過科技創新爲人們創造更美好生活的願景,讓人們的生活既要有“面子”,也要有“裡子”。
今年汽車圈更是熱鬧非凡,華爲鴻蒙智行接連推出智界S7和問界M9兩款重磅車,後有小米汽車緊跟其後,聲稱帶着核心技術,立志通過15到20年的努力,成爲全球前五的汽車廠商。可以說,中國汽車品牌,正在集體崛起,但這條路依然充滿艱辛。
說起面子活,中國自主汽車品牌深諳其中的發展策略,在電動化、智能化來臨之前,中國自主汽車品牌一直走的是“堆料路線”:由於動力、底盤這些影響用戶長期使用的“裡子活”技術難以突破,所以大家只能在汽車配置這些用戶看得見的、技術容易掌握的“面子活”上下功夫。
通俗來說,不管用戶是否需要,只要供應商有配置,車企就上配置,比如電動座椅、真皮座椅、12寸大屏、L2以下的智駕配置等等。
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來臨後,一些中國電動車企業在打造產品競爭力的過程中,沿用了“堆料主義”,但是堆出了新花樣:在汽車這個移動的家上面增加了“冰箱沙發大彩電”。究其原因是,這些花哨配置實現難度低,不需要know-how,並且用戶看的見,摸得着,體驗好。
在此,我們從工程造價的角度剖析一臺車:如果一臺車尺寸大,擁有冰箱沙發大彩電這些高價配置,價格還便宜,那麼這臺車的“裡子”可能不夠好,甚至偷工減料。
五六年前,中國自主品牌“小陽春”的時候,行業出現了一些空間大、配置高、價格低的SUV車型,上市後備受用戶歡迎,產品火了兩三年後,便各種問題頻發,比如發動機這些關鍵零部件故障率較高,油耗越來越高,底盤的操控性和舒適性較差,甚至還會出現重要的安全問題。
看車買車一時爽,用車賣車一把淚,覆盤當年的那些車型,問題頻發的原因是,底盤這些需要know-how的“裡子活”沒搞好。
中國的傳統自主品牌,很多年前就意識到了底盤這個“裡子活”的重要性,提出口號一定要做好底盤,但底盤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
要做好底盤需要兩個基礎,一是要有“錢”,二是要有“技術”。
第一個條件好實現,傳統自主品牌不缺錢,在底盤這個用戶看不見的“裡子”裡面投入巨大,這是做好底盤的前提條件。
第二個條件很難,從技術層面說,傳統底盤由“硬件+調校”兩部分組成,傳統自主品牌苦苦追了二三十年,搞出了各種各樣的架構,摸到了合資品牌的水平,但始終無法實現超越。
造成這種技術窘境的原因是,傳統底盤沒有智能化加持。依靠“硬件+調校”來提升水平,熟悉賽車的朋友都知道,在理論無法閉環的情況下,做好底盤調校的傳統方法是“調參數、跑實車、採數據、做分析”,如此循環,這就意味着底盤的研發測試需要數以年計的週期,我們很難追上外資企業,這還是應了那句話,底盤不是你想做,想做就能做。
這種窘境持續了二三十年,但不得不承認,中國汽車從業者是聰明的,和新能源汽車換道先跑一樣,智能化的出現顛覆了底盤行業,我們從“傳統底盤”迅速切換到了技術更高、壁壘更高的“智能底盤”賽道,在新的賽道上,我們領先了世界同行半個身位。
傳統底盤幾乎沒有實時數據的採集能力,而智能底盤擁有強大的數據採集、數據分析和自主決策能力,我們以數據採集爲例,底盤實時數據會像自動駕駛數據一樣,即時反饋底盤的決策系統和執行系統,進而應用於底盤調校。
提到智能化,華爲在這個領域擁有絕對的優勢,如果華爲不進入智能底盤領域,也許是行業的遺憾。
但是華爲智能化龍頭的名號也不是白送的,其很早就看準了智能底盤這個領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11月28日,在智界S7正式上市發佈會上,華爲正式面向全行業公開了途靈智能底盤,並且首發搭載到智界S7。
小米汽車的技術發佈會也發佈了小米智能底盤,集成了多家供應商的先進技術,但至於效果如何,還得等車輛上市後再體驗一番。但,像底盤這種“裡子技術活”,並非一朝一夕嘴上說成就能成的。
然而,華爲途靈智能底盤的推出不是向傳統底盤宣戰,而是高維技術的碾壓,類似智能手機顛覆傳統手機一樣,智能化的出現徹底顛覆了傳統底盤,這是很多業內工程師的共識。
在傳統底盤維度,途靈智能底盤擁有豪華的底盤結構+大師級調校,特別是後者比自主品牌的底盤高了半個身位。
在底盤結構方面,智界S7的途靈智能底盤在前雙叉臂及後五連桿獨立懸架結構的基礎上,搭載了CDC可變阻尼減振器和空氣懸架系統,可減少路面崎嶇不平產生振動顛簸,讓行駛狀態更平穩、駕駛質感更高級。坦率的說,如果其它企業願意“花重金”,也能搭載上這些豪華硬件。我們必須承認的是,這是華爲和大家能做到的行業最領先的硬件水平。
在調校方面,大數據的策略和大師級的團隊奠定了智界S7底盤調校水平,華爲專門組建了強大的底盤團隊,招募了來自全世界多個國家(中國、德國、意大利、英國等)的頂級底盤專家,具備奔馳Maybach、寶馬5系和7系、蘭博基尼Hurracan Sterrato和Revuelto等知名豪華車型的調校經驗,正所謂大國工程大師造,途靈底盤大師調,豪華硬件和大師級調校使得華爲具備了追趕甚至超越德系傳統底盤百年積累的條件。
如果說依靠豪華的硬件和大師級的底盤調校,華爲領先比傳統底盤高了半個身位,那麼在智能底盤維度,在華爲的賦能下,途靈智能底盤將行業前沿的智能控制與機械調校完美結合,則是對傳統底盤的顛覆。
沒有技術壁壘的競爭力不叫競爭力,沒有革命創新的顛覆,也不能稱之爲顛覆,而途靈智能底盤做到了兩者兼顧,途靈智能底盤基於HUAWEI iDVP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搭載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這是華爲技術的實力,用AI與軟件能力與機械素質緊密結合,這是行業革命性的創新,發揮到極致,兩者的結合,給用戶帶來了更好開、安全、舒適的駕乘體驗。
簡單來說,高水平的智能底盤不僅要有健壯的骨骼,更要有聰明的頭腦,後者是華爲最大的優勢。用一句話概述,智界S7的途靈底盤在智能架構加持下,可以實現對路況和行駛狀態的全方位感知,依靠低時延傳輸、強大的計算能力和先進算法進行智能決策控制,保證良好的駕乘體驗。這裡面有兩個關鍵詞——眼睛和大腦。
我們先來看“眼睛”,也就是感知系統。途靈智能底盤的ADS路面感知可以提前150m掃描路面,iVSE車輛狀態智能感知系統可以提供多維度的車輛運動狀態和路面特徵信息,提升車輛續航、舒適、操控、穩定等性能的基礎保障。
簡單來說,途靈智能底盤可以看路,而傳統底盤是沒有眼睛的,實際上,中國傳統自主品牌造車都是近視眼,因爲傳統底盤沒辦法提前看到路,即使對車速等車輛狀態感知也都是不精確的,途靈智能底盤解決了行業“近視眼”問題。
眼睛收集的信息需要大腦做決策,途靈智能底盤的“大腦”是感知和車輛智控的中樞,集成了多模態融合感知系統、HUAWEI DATS動態自適應扭矩控制系統和HUAWEIxMotion智能車身協同控制系統等一系列用以協同控制車輛的智能算法。
基於大腦的決策,HUAWEI DATS系統通過動態自適應調節扭矩,減少車輛整體的衝擊度,更快速地讓車身穩定下來,另外,從安全的角度說,傳統底盤在冬季冰雪路面非常容易打滑,途靈智能底盤可以監測路面附着力變化,並在毫秒級時間內動態調整扭矩輸出, 讓打滑程度下降35%,衝擊度下降30%,甩尾風險下降25%,大大提升安全係數。
我們日常行車過程中,很多朋友出現過顛簸頭暈等問題,HUAWEI xMotion可以增強底盤的濾振能力,減少剎車點頭等現象,大家乘坐的舒適性更高。
以上這些高科技功能都是傳統底盤缺失的。在汽車行業,底盤卻是一門讓人看不懂的“玄學”,不少朋友很難理解傳統底盤和智能底盤的區別,我們打個比方,傳統底盤像是功能機,而智能底盤像是智能手機,更加智能和數字
途靈智能底盤, HarmonyOS 4智能座艙以及DriveONE 800V碳化硅高壓動力平臺,這些都是里程碑式的技術。我們可以從技術願景的維度說,智界S7是行業里科技實力較強的純電轎車,是最安全的純電轎車之一。能超越華爲的,只有華爲。
新能源是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上半場,智能化是行業的下半場,未來智能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一定是智能爲主,形成“智能+電動”、“智能+底盤”、“智能+服務”的生態。在任何一個行業,大家都喜歡做短期的事情,而忽視長期的事情,智能底盤就是長期的事情之一,華爲途靈智能底盤給行業開了一個好頭。
任何產品想勇立潮頭,都離不開長期主義,而長期主義是一場系統性的變革,既要有“面子”,也要有“裡子”,途靈智能底盤的出現本質上就是幫助行業開展變革,讓大家看到的不止於眼前,還有遠方,這是長期主義最好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