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現戰略定力 民族復興行穩致遠
旺報社評
美國明年即將大選,國內政治分裂更嚴重,國務卿布林肯即將訪中,新任衆議院議長麥卡錫卻準備訪臺。臺灣也進入大選倒數,有意大位的角逐者逐漸浮現,都希望創造有利於己的形勢,兩岸議題將成爲選戰攻防焦點。從內閣改組可以看出,蔡英文拒絕跛腳,大權緊緊在握,有可能在兩岸議題上有所動作。種種美臺內部政治因素都將牽動兩岸敏感神經,對北京的戰略定力將是極具挑戰性的一年。
妥善應對麥卡錫訪臺
引爆臺海衝突的因素很多,除了北京對臺獨的擔憂、美國的霸權焦慮之外,美國內政的矛盾也是很重要的原因。這十餘年來美國社會嚴重分裂,政黨惡鬥加劇,政治菁英爲轉移內部矛盾,積極尋找外部敵人。在政客與媒體推波助瀾下,美國民衆對中國的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反中成爲兩黨唯一的共識。特別是接近總統大選年,選舉政治邏輯將高於一切,經貿利益、國際政治穩定、全球危機議題都會被暫置一旁。
上次裴洛西在北京高調抗議下仍順利訪臺,雖然事後北京讓美臺見識到其堅持底線的決心,但是整個過程也讓中共的威信受到一定程度的傷害。2021年初,北京成功阻止了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克拉芙特訪臺,讓北京以爲可以用同樣的方式阻擋裴洛西出訪。不但未能考量到美國政府三權分立架構的特殊性,也對美國國內政治情勢有所誤判。過度的抗議動員,激起大陸民衆的民族主義情緒,當裴洛西的專機安全降落,不少大陸民衆憤恨難平。
有了上次教訓,若麥卡錫真的今年春天訪臺計劃成行,屆時北京如何應對將是一大考驗。北京也不是不知道美國政治與社會的多元性,秦剛在駐美大使任內身段柔軟、語言靈活,讓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是北京對於一旦外力涉臺就表現得過於僵化,反而在國際與兩岸之間的話語權失去說服力。
不只是麥卡錫議長可能訪臺,外傳總統府正在運作蔡英文訪問美國,美國國會議員也附和呼籲美方提出邀請。如果蔡英文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無論實體或視訊,都將爲臺海安全投下震撼彈。如果解放軍有激烈反應,會讓民進黨的總統候選人再度撿到槍,轉移臺灣民衆對內政的不滿。去年民進黨在地方選舉大敗,民進黨無法保障臺海安全實爲其失敗原因之一。
臺灣人不再相信美國
特別是俄烏戰爭爆發,美國不但未出兵援助烏克蘭,反而有意讓臺灣烏克蘭化,這讓臺灣人民心生警惕。根據臺灣民意基金會的民調,原本有6成5的民衆相信美國會出兵協防颱灣,俄烏戰爭後只剩3成5。
臺灣民意基金會1月中旬發佈的最新民調顯示,雖然有53%的受訪者不認爲美國對臺軍援會將臺灣推向戰爭。但仍有38.1%的受訪者說,美國軍援反將臺灣推向戰爭。特別在20至24歲年齡羣的受訪者中,更高達51.5%的受訪者認同這樣的說法。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1月發佈的民意調查也發現,高達56.6%的臺灣人並不相信美國的承諾,足見臺灣民心的變化。民心趨變迫使賴清德再三調整「臺獨工作者」的自我定位,還主張以「和平保臺」取代「抗中保臺」。民進黨政府也開始微調兩岸關係,內定海基會董事長李大維尚未就任,已開始安排與大陸臺商會談,展現恢復兩岸交流的強烈企圖心。
兩岸關係十分複雜,有歷史因素,也有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的結構因素,更有各自短期內部政治的干擾。在民主國家,選舉決定政權,政權決定路線。近年來民主國家的選舉已經不是追求最大公約數的社會共識,而是調動一切可用資源的動員求得勝選,在競選過程中自然難免會有罔顧國家長遠利益的出格言行。北京若隨之起舞,恐怕自亂陣腳。無論何種政治體制,合法性來自民心。避免戰爭,爲人民創造幸福,爭取民心,是所有執政者的道德責任,以此初心,兩岸就能行穩致遠,平安度過這一年的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