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件中國文物,憑何實力能成爲老外趨之若鶩的鎮館之寶?
中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按理說文物存量也應該冠絕全球。然而,因爲一些衆所周知的原因,中國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高達上千萬件,遠遠超過我國本土博物館現有藏品總量。我們的博物館數量也遠低於美國、法國、英國甚至日本。
所以讓人遺憾的是,很多堪稱絕世罕見的中國文物,要到國外才能一睹真容, 其中有五件中國文物還成爲外國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不知何時,它們才能迴歸祖國。
一:蘭亭雅集玉山子
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博物館是美國中西北部最大的博物館,始建於1883年,並於1977年成立亞洲分館,收藏了亞洲各個國家數萬件文物。其中有14個常設展廳專門用來展示中國文物,可見重視程度。
館方曾在法國一場拍賣會上高價拍得一件大玉山子,是當年乾隆皇帝的心愛之物,一買回去就成爲鎮館之寶。
此件玉山子和北京故宮藏乾隆大禹治水玉山齊名,高57.15釐米、長97.47釐米,用一整塊上好籽料雕刻而成。玉山中亭臺殿閣,百花環繞,浮雕的人物、流水、蒼松翠竹、古道夕陽等景物,無不體現了清代高超的玉雕技藝。
上面還雕刻有乾隆皇帝御筆臨摹王羲之的《蘭亭序》,更顯彌足珍貴。它本來收藏在圓明園,在1900年被八國聯軍掠奪,就此流失。
二:永樂大帝寶劍
1991年,英國皇家軍械局博物館斥資10萬英鎊購入這把寶劍,不僅成爲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還被館方專家譽爲“古兵器收藏之首”!
明成祖朱棣雖得位不正,但他遷都北京發展經濟,北征蒙古,南平安南,編修《永樂大典》,派鄭和七下西洋,開創了“永樂盛世”,因此被後人稱爲“永樂大帝”,他的寶劍如今自然也是無價之寶。
此劍鑄於15世紀初,由明朝皇家兵器工坊精心打造,是永樂帝賜給西藏活佛的禮物。劍長903毫米,重1.3公斤,劍鞘爲2公斤,護手是一隻猛獸的臉,雙眼鑲嵌貓眼石,兩頭爲一隻身在火焰中的龍。
劍身雕刻鎏銅古篆銘“永樂劍”,劍鞘爲木質,覆蓋着皮革與鎏金鐵片。它代表着15世紀中國劍鑄造的最高水準,同樣是八國聯軍掠奪走的。
三: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流失在日本的中國文物也有很多,比如著名的南宋曜變天目茶盞,因其炫目的光彩,成爲日本舉國皆知的寶物。但能被稱爲“神品”的“御物級”國寶文物只有一件,那就是螺鈿紫檀五絃琵琶。
自唐朝傳入到日本被聖武天皇收藏後,一千多年以來它都被珍藏在奈良東大寺的正倉院,是該院第一名品,日本皇家收藏最珍貴的寶物。
一件樂器爲何能獲得如此殊榮?它通體採用紫檀木製成,通身鑲嵌螺鈿,也就是打磨成如翡翠版華美大氣的貝殼,並嵌螺鈿騎駝人撫彈琵琶圖,腹面杆撥處還貼以玳瑁薄片。
它是傳世唯一的五絃琵琶,不僅可以當琵琶,還能當吉他、三絃琴甚至冬不拉,能彈奏最美妙的音樂。體現出大唐盛世繁華的代表性文物,這件琵琶當之無愧。
四:景泰藍麒麟
楓丹白露宮是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也是一座國家級博物館。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將景泰藍麒麟等大量文物帶回國,當時拿破崙三世的皇后歐仁妮特別喜歡,認爲這是中國的瑞獸,便擺放在王宮最顯眼的位置,有時甚至在入睡後置於枕邊。
此後景泰藍麒麟便一直是楓丹白露宮最有名的鎮館之寶之一。
景泰藍學名爲“銅胎掐絲琺琅”,是一種將各種顏色的琺琅附在銅胎或是青銅胎上,燒製而成的瑰麗多彩的工藝美術品,清代時景泰藍工藝已獨步天下。
此件景泰藍麒麟以寶藍琺琅點綴,頸部飾以綠鬃,眉毛鬍鬚皆外展鎏金,背部還有一開蓋,可放置香料,點燃後能讓整個房間香氣四溢。遺憾的是,在2015年景泰藍麒麟被人偷走,至今下落不明。
五:《女史箴圖》
當年八國聯軍進京後,有一位叫克勞倫斯的英軍上尉,沒有搶到金銀珠寶,便趁亂將頤和園裡的《女史箴圖》盜走。
但他哪裡懂得這幅畫的價值,在1902年他找到大英博物館,想諮詢畫軸上的玉扣有沒有價值,博物館負責人大喜過望,以買玉扣的名義,僅以25英鎊就將整幅畫買下,後來成爲大英博物館的鎮館之寶之一。
《女史箴圖》是當今存世最早的中國絹畫,傳爲東晉顧愷之根據張華的《女史箴》一文所作,在中國美術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書畫作品之一。
如今大英博物館將這幅畫視若珍寶,一年只展出一次,原因是當初他們錯誤的按照日本裝裱方法,將《女史箴圖》攔腰截爲三段,導致畫作出現損壞掉渣現象,後來還是邀請中國文物專家前去修復,才能拿出來展覽。
中國流失在外的國寶級文物遠不止上述五件,而且並不如大家想象的那樣,國外博物館能把中國文物保護的很好,損壞丟失事件屢見不鮮。 我們能做的,就是不放棄任何機會,終有一天,要讓這些中國文物回到自己的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