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哮喘最易被忽視!哮喘防治仍存不少誤區
健康時報
權威健康資訊,因專業而信賴!
受訪專家:瞿介明,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會主任委員、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
瞿介明教授
支氣管哮喘(哮喘)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刊發在《柳葉刀》的一項由王辰院士主持的“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顯示,我國20歲以上哮喘患者4570萬,患病率爲4.2%。 ①
哮喘易經常性反覆發作,如不加以積極控制,最終可造成肺功能衰退,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喘息、胸悶、乾咳...這些哮喘最易被忽視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教授說:“目前支氣管哮喘病因較複雜、多樣。有外源性的因素,比如過敏源,還有一些內源性因素。仍有待醫學界進行系統、全面地探究。”
一般,支氣管哮喘最常見有三大症狀:
1. 喘息聲。患者自己能聽到非常高調的喘息聲、呼吸哮鳴音,甚至周圍人也能聽到。
2. 無原因的胸悶。有一些哮喘症狀不典型,患者感覺胸悶,也不一定能聽到喘息聲。
3. 長時間的乾咳。支氣管哮喘裡面有一種咳嗽變異性哮喘,僅僅表現爲乾咳。比如,一般感冒咳嗽一週左右就好了,但有些咳嗽兩三個月都不好,可能是支氣管哮喘。
“第二種和第三種情況常常會被當做一般的胸悶、咳嗽感冒而忽略。因爲當下的悶或者咳,過一段時間自己會緩解,患者也就不再去看病,直到下一次發作、反覆。”瞿介明介紹,其實支氣管哮喘中有一定比例沒有被診斷。他們上從來不知道自己有哮喘,更無從談起能接受到及時、針對性的有效治療。比如,對於過敏性支氣管哮喘患者,環境中有敏源纔會有症狀,而這部分人會覺得只是短暫的不適,或者只是一個過敏而已,事實上這就是過敏性支氣管哮喘。
對哮喘知識的瞭解,有助於患者早發現、早就醫,而篩查的作用也亦是如此。“肺功能檢測,包括支氣管激發試驗等,能夠比較早期、準確的篩查出支氣管哮喘。”瞿介明談到,尤其是對於高危人羣,呼吸科醫生也要有意識去篩查。比如過敏性鼻炎的患者,有比較高的概率存在支氣管哮喘。
哮喘治療,在實際中仍存不少誤區
“對支氣管哮喘是一個無菌性炎症的認識,使得診治進入了全新階段。尤其是在治療方面,我們引入了抗炎治療,尤其是吸入激素的治療,這從根本上是一個大進展。”瞿介明說,“目前在我國無論是最新的臨牀研究,還是治療方法和藥物,基本都與國際達到同步。”
不過,與先進的治療技術比,醫療技術發展不平衡,大衆對哮喘認識不夠、治療依從性較差以及慢病全程管理不足等問題,使得我國哮喘診療與管理依然嚴峻。“中國成人肺部健康研究”顯示,接受調查的哮喘患者中,僅有28.8%之前得到過明確診斷,23.4%曾接受肺功能檢測,而近95%的患者未接受規範的吸入糖皮質激素治療。 ①
目前,治療哮喘的藥物可以分爲控制藥物、急救藥物以及重度哮喘的附加治療藥物。包括吸入性糖皮質激素(ICS)、全身性激素、白三烯調節劑、長效β2受體激動劑(LABA)等、速效吸入和短效口服β2受體激動劑、吸入性抗膽鹼能藥物和生物靶向藥物等。 ②
“支氣管哮喘治療過程中要抗炎,如吸入ICS,另外目前解痙使用一些長效的β2受體激動劑。最近國際上正在開展ICS+LAMA+LABA的三聯治療研究,而這三聯藥物應用在慢阻肺的治療上,比二聯有更好的作用。這比之前的LAMA+ICS二聯製劑的吸入,可以說在治療層面又有新的進展。”瞿介明教授說。
一般只要遵醫囑每日規律用藥,大部分哮喘患者可實現哮喘控制,像正常人一樣生活。“現在更強調穩定期的預防性治療,預防它不發作、不加重,同時用最少的藥、最低的劑量使病情處於穩定狀態,這是目前治療的最主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瞿介明教授說。
然而在治療方面,實際仍存不少誤區。瞿介明舉例,一是,認爲哮喘只有發作時才需用藥。但支氣管哮喘是一個終生治療的疾病,就像高血壓、糖尿病一樣。二是,認爲穩定期堅持用藥治療不會發作。但哮喘發作因素因人而異,比如粉塵、海鮮、受涼、疲勞及運動等,一定要最大程度避開這些因素,不能僅依靠服藥。三是,吸入裝置的不科學使用,包括吸入劑量不達標,或使用後未進行多次、深度漱口,導致出現聲門咽喉部念珠菌感染等局部不良反應。
哮喘防治是場“持久戰”,需要全週期投入和管理
哮喘科學防治是一場“持久戰”,《健康中國行動規劃(2019-2030年)》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納入十五個重大行動之一,重點包括慢阻肺和哮喘。瞿介明也希望,未來無論從中央到地方,還是學術界乃至整個社會,對慢性呼吸道疾病的重視程度和整體的預防、診斷、治療、康復方面能夠形成全鏈條、全週期的投入和整個規劃的有效落實。
瞿介明建議,首先,政府更多要從宏觀層面制定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有效防治措施和方案,尤其是要加大人羣早篩的投入,以政府公共衛生項目來作爲保障。而微觀層面落實到社區衛生中心等基層醫療機構,醫生則要做到對疾病有早期正確地認識,醫院要有早篩設備和能力,如有基本設備可做肺功能、氣道激發試驗等,三級醫院則更多針對疑難患者診治。
其次,政府在醫保、藥物方面要有一定的政策保障。不少支氣管哮喘、慢阻肺的診斷是在三級、二級醫院,但未來長期的慢病管理肯定要屬地化。因此,社區衛生中心、二級醫療機構要承擔更多職責,而擴大基本藥物目錄放開,讓基層、社區也可以用到三級醫院裡的兩聯甚至三聯藥物,更有益於哮喘疾病管理。
“三級醫療機構、二級醫療機構和社區衛生中心這種‘三二一’的關係在以支氣管哮喘爲代表的慢性氣道疾病管理上是聯動的,且各有不同的側重點,在硬件和軟件,包括能級的配備上也有所不同考慮。”瞿介明說。
另外,談及哮喘管理,瞿介明談到,“上海在這方面做的不錯。上世紀90年代就成立了海哮喘之家,通過宣教讓病人更多瞭解支氣管哮喘的基本知識,醫患互動不斷加強。隨着互聯網發展,APP、網上俱樂部、患者羣都運用到了哮喘之家的管理中。我們也明顯發現,很多病人蔘加哮喘之家後,與沒有參加的人相比,自我管理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生活和工作的質量得到了提高,情緒、精神方面也有了很好地緩解。”
面對支氣管哮喘等慢性呼吸道疾病,重視早篩、科學治療,全程有效管理需要患者及家屬、醫生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
參考資料:
① 2019-06-21 柳葉刀TheLancet《柳葉刀最新論文:中國哮喘流行病學、風險因素和疾病管理研究》
② 中華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哮喘學組. 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華結核和呼吸雜誌, 2020, 43(12):1023-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