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眼看盤 | A股港股齊跌,仍可持股觀望
本週前兩天A股小幅衝高,但週三起連續下跌,且跌速漸漸加快。上證綜指一週累計跌1.60%至3364.83點。其餘主要股指跌幅更大,深綜指、創業板綜指、科創50、北證50周跌幅分別爲2.17%、2.89%、4.16%、7.39%。
本週前四天股指波動相對不大,市場情緒只是稍稍低迷。然而到了週五,股指加速下跌,且伴隨着成交額的明顯放出,這一般說明籌碼已有所鬆動,人氣轉弱。
週一統計局公佈的今年前兩個月社會消費品零售、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等數據相對稍好,這使首季經濟增長率達到5%的希望大幅增加。盤後財政部、商務部、央行等政府部門的官員就促進消費問題舉行新聞發佈會,釋出的消息大多較正面,但考慮到市場於前一週的週五(3月14日)已經大漲,故週二A股反應不太強烈。
週三A股各大股指有所下跌,美國銀行證券策略師的偏空言論可能是原因之一。原本金融機構看好或看空對A股影響並不會太大,但由於最近幾乎所有大型金融機構都看好中國股市,故美該言論較容易受到市場關注。
週四港股跌幅較大,這也帶動A股繼續下跌。港股的大跌應部分與隔夜美股的大漲相關,因這有可能吸引了部分港股資金流向美股。
此外可能得說明一下,以往港股與美股“蹺蹺板”效應較罕見,且多數情況下港股與美股同向運行,然而今年以來情況卻變得大不相同,這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DeepSeek使投資者對中國資產觀感大變,二是特朗普政府的政策衝擊了投資者對美國經濟及美股的信心。
週五A股早盤曾一度走穩,但不久後即單邊滑落,最終大跌作收。下週,A股及港股應該還會有些餘震,但個人覺得出現大跌概率很小。大家知道,歷史上能準確預告暴跌的機構幾乎不存在,無論對美股還是對A股或港股,所以投資者大可不必被大行的觀點唬住。
還有,2015年A股諸如“配資”之類槓桿加得很高且十分無序,不少投資者缺乏風險意識,這與現在的情況大相徑庭。雖說DeepSeek後A股市場的風險偏好強了些,但與歷史上多數時期相比,投資者仍然是相對謹慎的。
接下來,市場焦點大概率轉向美國可能於4月2日加徵的“對等關稅”,考慮到市場對此預期已有些時日,且絕大多數投資者應已想象過“最差情況”,故個人覺得實際風險也許並不太大,故操作上建議投資者繼續持股觀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