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院推4年5億城鄉共好 蘇俊賓憂地方資源遭稀釋
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21日參加院會呼籲「城鄉在地共好計劃」着重地方特色產業。(政院提供/蔡依珍桃園傳真)
行政院院會21日宣佈要以4年5億推「城鄉在地共好計劃」,桃園市副市長蘇俊賓表示,計劃立意良好,然而預算有限,卻納入過大的範圍:美食、景點、醫美、健康檢查項目通通納進來,雖然創造產值上的績效,真正該被扶持的地方特色產業反被稀釋了,他以老街同質化爲例,展現臺灣文化的中藥行反而急速消失,呼籲應該明確定位支持對象,確保在地城鄉特色產業競爭力。
行政院院會21日討論經濟部「城鄉在地共好能量提升計劃」,因應地方產業需求,政府將推動城鄉特色產業產品升級轉型,預計明年起每年投入1.25億預算,以4年5億的計劃,強化城鄉特色產品通路布建,均衡城鄉發展。
蘇俊賓表示,臺灣各地方的在地特色產業逐漸流失是事實,從北到南,老街上販賣的東西很多都不再具有當地特色,具有在地傳統特色的店舖、中藥行、在地產品逐漸被連鎖店所取代。然而,沒有地方產業、沒有地方工藝,商品風格雷同,特色模糊化的地方觀光,如何得到國內外遊客的青睞?
蘇俊賓建議,計劃應該聚焦以「支持地方特色」爲核心,讓中央與地方政府擇定重點來支持的合作來找回在地特色。
蘇俊賓以老街消失最快的中藥行爲例,根據衛福部的統計,10年前的列冊中藥行還有993家,到現在不到450家,中藥行並不是沒有市場,也是許多外國旅客想來體驗臺灣文化的場域,然而,礙於法規、人才養成、產業環境越來越困難,應該得到政府更多支持。
「抓重點投入就會有效果!」蘇俊賓以大溪木藝產業的現況爲例,目前大溪仍有約200位木藝職人,如同許多傳統產業,職人的平均年齡偏高,但這些年經過各種渠道的鼓勵支持,無論是比賽、展覽與培訓,陸陸續續有年輕族羣回到大溪從事木藝工作,有些是現有產業的二代、三代,有些則是考量產業環境適合而移入的新人。他認爲這樣的轉變,別具意義,年輕人投入,傳統工藝纔有可能傳承與發展。
「把大朋友、小朋友同時納入一同評比,小朋友就會不見!」蘇俊賓特別提醒要聚焦在地方特色產業,政府應該和現在已經具有競爭力的主流企業(大朋友)共同合作,成爲地方產業(小朋友)共同的推手。例如邀請臺灣的主流產業,如重要的量販通路、平臺渠道,在計劃中成地方特色產業重要的夥伴。
行政院長卓榮泰在會中裁示,本計劃的要素應先求「在地」、再求「共好」,把城鄉特色維持住,提供輔導以健全,透過跨部會合作,並邀請地方政府共同參與,讓特色產業成爲城鄉振興的核心力量,進一步提升臺灣的整體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