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亂象調查: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19日電(記者 吳濤)“都說甲方爸爸,可在直播帶貨行業主播和MCN(新的網紅經濟運作模式)機構纔是爸爸,甲方連孫子都算不上。”

汪涵直播翻車”“李雪琴直播被曝刷量”“辛巴被質疑帶貨賣假燕窩”……近期,直播帶貨主播和商家等之間的矛盾更加凸顯:一方面,直播帶貨銷售額不斷創新高,主播置辦豪車豪宅;另一方面,商家不斷喊冤被騙,退款率99%的戲碼持續上演。

那麼,直播帶貨的盛宴,究竟誰在渾水摸魚?

“雙11”撕下直播帶貨的“底褲

過了“618”,就得準備“雙11”,可見“雙11”對商家的重要程度。可有的企業孤注一擲,高高興興地準備直播帶貨,卻垂頭喪氣地走上了維權之路。

近日,一名商戶發朋友圈稱,11月6日,該公司店鋪參加銀河衆星直播機構旗下藝人汪涵專場直播,開播費10萬元,當天成交1323臺,退款1012臺,退款率76.4%。直播過程中,由於有大量多臺退款單的刷單行爲,還受到了平臺方的虛假交易警告。

直播帶貨“翻車”的不只主持人汪涵,直播帶貨達人辛巴近來帶貨的燕窩被質疑假貨,看起來像水;今年走紅的脫口秀演員李雪琴則被曝“雙11”在某平臺直播的311萬觀衆,真實數據不到11萬。

實際上,不僅僅是明星網紅,有些“不差錢”的大佬直播帶貨時,也會通過張冠李戴,混淆銷售數字。

如,有媒體指出,格力官微6月19日顯示,董明珠5場直播累計銷售額已超過178億元。但實際上,“618”當天,董明珠只直播帶貨4個小時,178億元中的102.7億元是格力“618”當天24個小時的銷售額,並非董明珠4小時直播帶貨的銷售額。

坑位費讓主播穩賺不賠

對於“雙11”期間直播帶貨引發的諸多爭議,辛巴選擇養病去了;李雪琴參加的活動一個接着一個,最新的是出席滴滴的某活動;汪涵沒正面迴應,他參加的節目《登場了!敦煌》將開播。當事人都好像什麼事也沒發生過一樣。

銀河衆星迴應“汪涵直播帶貨翻車”。截圖

不過汪涵簽約方銀河衆星有了迴應。銀河衆星稱,“這是假的”,公司沒有任何虛構數據或購買流量的行爲,只是幫該電商平臺賬號做一次直播執行,沒有必要去刷單。

真的沒必要嗎?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假如某個名人直播帶貨時寥寥數人觀看,投入產出嚴重不成比例,相信下次沒人再砸錢找他(她)。

據中新網記者瞭解,現在名人直播帶貨一般都有坑位費,幾萬元到幾十萬元不等。按媒體報道披露的數據,汪涵上述直播,曝料的商家就交了10萬元坑位費(開播費)。

某自助下單刷量平臺截圖。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一些MCN機構或者主播會故意去營造銷售額,營造一個“很能帶貨”的感覺,然後他要坑位費,有些甚至專門幹“殺雛生意”。“近幾年MCN機構都是病態發展。”

“這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例如,坑位費爲10萬元,如果當場直播品牌方爲10個,不管產品銷售怎麼樣,坑位費合計就100萬元。與此同時,刷單的成本又極其低廉,主播或MCN機構都可以做到“旱澇保收”。

與你一起看直播帶貨的可能都是機器

中新網記者調查發現,只需花70元,就可以在抖音直播中刷100個“機器粉” 觀看數據,觀看時間長達2小時;在淘寶直播中,更是120元能買到10000個機器粉觀看數據。

還有更便宜的,中新網記者聯繫上的一個刷量供應商介紹,10元可以買2萬的播放量+88個真人點贊;158元可以有1580個真人點贊+15萬播放量+180個轉發+68個真人評論。各個價位套餐都有。

某刷量供應商提供的報價表(部分)。

據媒體曝光,在李雪琴的上述直播中,評論區與李雪琴親切互動的“粉絲”的評論,絕大部分就是機器刷出來的。

甲方爲什麼還要做直播帶貨,傻嗎?

不難發現,爲了收割直播帶貨的紅利,部分主播和MCN機構是無所不用其極,可問題來了?商家就這麼傻嗎,甘願成爲被宰的羔羊

珠寶首飾連鎖品牌商的直播帶貨負責人陳圓(化名)對中新網記者表示,疫情期間,她們品牌線下實體店受影響較大,公司差不多關閉了20%的店鋪,沒有別的出路,只能衝擊線上。

“爲什麼選擇了直播帶貨?因爲今年上半年包括淘寶直播在內,給了很多免費流量。而如果開網店,在淘寶上,流量是很貴的,按普通廣告投放的發展模式根本玩不起。免費流量是一個契機。”

小紅書平臺上用戶上傳的刷量宣傳視頻。截圖

但隨着直播帶貨的發展,平臺的流量策略也在改變。“淘寶直播流量向頭部集中,抖音更多的是扶持腰部主播甚至素人直播,不允許頭部主播一直把持流量。”陳圓稱。

這也就是爲什麼有的網紅上一場直播爆棚“偶買噶”,下一場就直接“噶”了。這與直播平臺不同策略的影響有關。

“公司有這筆預算,原來線下實體店,一個店鋪年租金幾十萬到上百萬元不等,關店後這些錢省下了。”陳圓表示,公司反正也在試驗階段,或者說這是一種“人從衆”心理,你路過街頭,當其他人都擡頭望天時,你很難控制住自己的目光。

直播帶貨營收模式或迎變局

靠刷單撐起來的虛假繁榮能不能長久?答案顯然是否定的。記者注意到,目前一些商家已要求MCN機構或主播以抽成模式來合作,也就是通過賣多少貨來抽成。

畢馬威和阿里研究院發佈的報告截圖。

畢馬威和阿里研究院聯合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由於直播業態的火爆和准入門檻相對低等因素,近年來屢屢出現主播虛假宣傳、直播數據造假等負面新聞,無形中消耗消費者的信任度

“不過直播帶貨行業整體發展是向好的”,上述報告預測,2020年直播電商整體規模將達1.05萬億元,滲透率達8.6%;2021年規模將接近2萬億元,滲透率達到14.3%。

直播帶貨行業也一直在摸索其他的營收模式。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近期表示,“我們把直播帶貨變成直播綜藝的形式進行新型營銷活動,這些吸引了廣告主的關注,所以導致我們品牌廣告第三季度實現了8%的增長。”

國家網信辦官網截圖。

而且嚴厲的監管將至,11月13日,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關於《互聯網直播營銷信息內容服務管理規定(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擬規定:直播間運營者和直播營銷人員不得發佈虛假信息,欺騙、誤導用戶;不得虛構或者篡改關注度、瀏覽量、點贊量、交易量等數據流量造假。

你參與過直播購物嗎,對直播帶貨亂象怎麼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