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牢織密校園欺凌“防護網”
原標題:織牢織密校園欺凌“防護網”
4月底召開的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視頻會議引發廣泛關注。會議部署了各地要重點做好的多項工作,其中之一就是深入實施學生欺凌防治專項行動,對所有中小學校開展一次“起底式”大排查。
這些年,屢見不鮮的學生欺凌事件多次引爆輿論。公衆熱議的焦點大多圍繞如何讓那些“小惡魔”受到應有處罰而展開,有關刑事責任年齡是否應當降低的討論也推動了司法變革——4年多前,最低刑責年齡已下調至12週歲。
然而,最新數據顯示,近3年來,未成年人違法犯罪數量總體呈上升趨勢,校園暴力仍不容忽視。這一現象背後暴露的是青少年教育的種種新問題,也說明應對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除了釐清“罪”與“罰”的矛盾,還應盡最大努力防患於未然。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主陣地,防治學生欺凌責無旁貸。校方不能只注重課業教育而忽視道法教育,不能等到欺凌事件公之於衆、輿論施壓後才高度重視,平時就應主動擔當作爲,提前預防,定期摸排,及時處理,並建立欺凌防控工作制度和長效治理機制。尤值一提的是,全國中小學幼兒園安全工作視頻會議提到,“強化教育懲戒舉措,健全責任追究機制”。因此,校方、教師絕不能當和稀泥的和事佬,而應對照有關規則要求,對有不良行爲的學生進行嚴肅的教育懲戒,將欺凌扼殺在搖籃裡。
家庭教育具有潛移默化的性質,直接影響青少年的三觀。當今社會,身處應試教育的“內卷”潮,不少家長未能切實擔負起家教職責。對那些父母能夠長期陪伴在身邊的部分孩子來說,缺少勞動教育,加上從小溺愛或不恰當的管教,常導致他們叛逆成無人能管的“小霸王”,更遑論那些疏於看管的留守兒童或流動兒童。鑑於此,家庭監護缺失短板亟待補齊,家長應趁早介入子女的思想教育,對學習之外的行爲進行必要約束和正確引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爲別人着想的善良和同理心,以身作則教導孩子“勿以惡小而爲之”,並在發現不良苗頭時及時制止,絕不縱容。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共同守護。政法機關既要在相關案件中積極維護公平正義,也要在平時協助學校開展學生欺凌防治專題教育,以案釋法幫家長和孩子增強法治意識與安全防範意識,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志願者可通過開展心理健康教育主題講座、正確應對校園欺凌培訓等形式,引導學生與人和諧相處,遠離欺凌。青少年長期沉迷網絡危害極大。最高人民法院4月發佈的數據顯示,未成年人實施搶劫、盜竊、暴力傷害犯罪的,有近六成曾長期沉迷網絡,未成年人受網絡不良信息影響產生犯罪動機佔比較高。考慮到這一點,網信部門、互聯網平臺和企業要進一步加強監管和治理,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嚴防網絡不良信息侵蝕青少年精神世界。
蠹衆而木折,隙大而牆壞。青少年是國家和民族的未來。當前,學生欺凌防治專項行動正在全國各地深入開展,期待社會各界以此爲契機,正視欺凌背後的教育問題,攜手織密織牢“防護網”,爲孩子提供健康成長的肥沃土壤,讓每一朵“花”都能精彩綻放。(林清智)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