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策劃!新質生產力與全面深化改革

來源 | 人民論壇網-人民論壇雜誌

轉載請註明來源

特別策劃

“新質生產力”自2023年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以來,熱度不斷攀升。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列爲2024年政府十大工作任務之首,新質生產力成爲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路標。

關於新質生產力與高質量發展的理論及其實踐意義,人民論壇在去年11月推出的特別策劃中進行了全面深入的闡釋分析,被地方政府研究室決策諮詢(內刊)採用、刊發。 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年份,如何乘新質生產力之“勢”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歡迎關注《人民論壇》新刊!

深刻把握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徵及理論意蘊

新質生產力的內涵是以科技創新驅動產業發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形成先進生產力,“新”在新技術與新產業,“質”在高效能與高質量,其核心標誌是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新質生產力的提出,理論意蘊深刻,實踐意義重大,既是對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的生產力理論的創新發展,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貢獻。其政策含義鮮明且豐富,產業政策將鼓勵新興產業與未來產業,以及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堅持科教興國戰略,弘揚科學家和企業家精神;進一步加大對內市場化改革力度,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形成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新型生產關係。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經濟學研究所教授 王勇

新質生產力的經濟學本質與核心命題

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經濟學本質,是一個相對於傳統生產函數更加有效的生產函數。在這個函數中,制度創新在驅動技術創新的同時,也驅動資本和勞動等要素進入到生產效率更高的技術和產業領域,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和經濟發展水平。在新質生產力分析框架和關鍵命題中,邏輯起點是制度供給,落腳點是以全要素生產率爲核心的經濟效率,中間路徑和實現機制是技術驅動下的資本、勞動等生產要素的高效組合和利用。因而,新質生產力的國家間競爭表面上是新技術和新產業的競爭,本質上則是制度競爭。

——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小企業研究中心主任 賀俊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創新命題也是改革命題

發展新質生產力必然要求加快推動生產關係變革,形成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型生產關係,通過全面深化改革破除新質生產力發展面臨的各種障礙,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制度體系與治理體系。圍繞發展新質生產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質變先導性、系統集成性和延續穩定性。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目標是構建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現代國家治理體系,致力於形成穩步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體系。對此,應進一步提升經濟治理、科技治理、政府治理、環境治理的質量與水平,全面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科技體制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環保體制改革、人才體制改革,深化制度型開放,着力解決妨礙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點難點問題,營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博導,公共管理教研部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 李軍鵬

以全面深化改革促進新質生產力發展

推動高質量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一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培育和形成新質生產力,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爲可持續發展提供新動能;二是爲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夯實物質基礎。新質生產力同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緊密關聯,謀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舉措,將改革進行到底,能爲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持久動能。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歐盟“讓·莫內”講席教授 黃衛平

匯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綠色動力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由新技術,特別是原創性和顛覆性技術所滋生孕育,符合生產力綠色發展要求的先進生產力。匯聚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綠色動力,需要綠色生產方式的拉動力、綠色生活方式的牽動力、綠色治理的推動力,三者同向發力,集成新質生產力發展的供給端和需求端的綠色動力。

——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博導,四川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杜黎明

爲新質生產力發展提供人才引領支撐

高質量發展是新時代的硬道理,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着力點。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徵,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新質生產力是人才引領驅動的生產力。環顧世界,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有一個戰略機遇期,如果不抓緊,就將落後於時代。人才助推發展的“馬太效應”爲新質生產力的先發國家“越跑越快”提供了動力。爲此,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過程中,需要加大改革創新力度,暢通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良性循環,培育匹配新質生產力發展急缺的戰略人才力量,深化重點領域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建立並完善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新型生產關係和制度體系,從而抓好發展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戰略機遇。

——中國人事科學研究院研究室主任、研究員,中國人才研究會副秘書長 孫銳

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時代要求與政府作爲

新質生產力包含衆多因素,並不單指向先進技術的應用。由於不同地區發展水平各異,新質生產力的發展也表現出一定的地域差異性。因此,採取策略應當因地制宜,積極探求符合本地實際,能夠體現地方特色的發展新途徑。要充分發揮政府在形成新質生產力中的主導作用,通過正確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關係、新興產業和傳統產業的關係以及共性和個性的關係,不斷塑造發展的新動能和新優勢。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大學國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員 黃恆學

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需避免的認知誤區

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堅持科技引領,突出創新性;堅持新發展理念,突出系統性;堅持效率優先,突出先進性。澄清認識誤區,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統籌產業發展,既求“新”也提“舊”;因地制宜,既要逐“新”也要務“實”;建立新型生產關係,既要抓發展也要抓改革。真抓實幹,在科技創新、數字賦能、人才引育三個方面重點着力,需要提高創新能力,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強數字賦能,助力塑造新優勢;厚植人才沃土,着力夯實新根基。

——中國人民大學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財金學院教授 塗永紅

選自 | 《人民論壇》雜誌3月(下)

新媒體編輯 | 王思楠

歡迎關注人民論壇網視頻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