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圓滿”,盡在《中秋美好起源地圖》
中秋尚未到來,全國各地的節日氛圍感先“拉滿”了。
鬧市的中式燈籠亮起,老牌酒坊大排長龍,地標街景紛紛換上古香古色的“限定”裝扮,搭建着專屬中秋的浪漫場景。
圖源:視覺中國
在中國人心中,中秋的地位始終不可取代,春節有爆竹新衣,中秋則有着國興家和,月圓人安。
靜謐的秋夜裡,月光灑向遍地的人間煙火,這大概是隻有中國人才懂的浪漫。
天上一輪滿月,總是給世間附上一層朦朧的詩意。
尤其對古人來說,對中秋是愛到骨子裡的深沉。
不僅有登樓望月、大設家宴、祈福觀潮的習俗,更有詠月、飲酒、賞舞的雅興。
詩的惆悵,酒的熱烈,都在中秋替人道盡心中情愫。
圖源:視覺中國
在這種獨特的節日氛圍裡,形成了不少獨特的習俗,記錄下煙火浪漫。
時至今年的中秋,節日氛圍依舊濃郁,還有不少驚喜。
在此美好時刻,水井坊·第一坊攜中國國家地理聯合發佈《中秋美好起源地圖》,與600位各行各業知名意見領袖及媒體人一起共襄盛舉,舉杯共慶生活中的每一個圓滿時刻。
節日的靈魂,在於習俗。
水井坊·第一坊和中國國家地理用一幅幅美好的繪篇,沿着華夏兒女血脈中的文化印記,將具有代表性的中秋美好起源,一一呈現在人們眼前。
跟着地圖的指引,彷彿就能穿越古今,在南來北往的習俗中,感受不同氛圍的歡喜。
正如卷首,第一幅就帶人來到幾百年前的四川成都,感受這裡的中秋習俗。
都說成都人好“耍”,中秋的習俗就展現了他們樂觀豁達的天性,從官府至百姓,既賞月吃餅,也宴飲頌詩,熱鬧至極。
水井街酒坊旁的錦江遊船上,今人扮演的杜甫在船頭遙望明月
擁有天府之國之稱的成都,溫潤適宜、物質豐饒,酒坊文化深入人心。
許多成都人的中秋,都離不開美酒,而成都美酒,大抵出自水井街。
一走進水井街,撲鼻的酒香便嫋嫋而來,讓人未飲先醉,正應了那句,酒香不怕巷子深。
水井坊釀酒匠人蒸餾白酒的場景
古時的文武百官,會在如水的月光下舉杯互賀,酒過三巡,便會藉助酒性,拋卻所有繁文縟節,以酒邀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老百姓的中秋,多了一層人間煙火的熱鬧,“夜生活”十分豐富。
街頭巷尾,各家的香案露天擺放着,月餅、瓜果一字排開,燭火煙霧繚繞,分享美食、賀祝親友。
成都大邑悅來古鎮的家宴
夜幕降臨,人們紛紛走出家門祈願,讓亭邊的河燈、空中的孔明燈照亮夜晚,附近的酒樓熙熙攘攘,百姓你來我往,互相舉杯慶賀,笑聲與酒香交織,充斥整個月圓之夜。
官民宴飲,吟詩作賦,市井遊玩,處處是深厚的民俗文化。
現今的水井街酒坊遺址,就是這份民俗文化的見證。在面積約1700平方米的遺址內,光是晾堂、酒窖、竈坑、蒸餾器基座、路基等不同時期的釀酒設備遺址,考古學家們就發掘出了數十處。
成都水井街酒坊遺址
不僅如此,考古學家還根據牆基、木柱、路基(散水)等遺蹟的情況,推測測遺址存在“前店後坊”(即前面臨街賣酒、後面作坊釀酒)的佈局形式。
這一佈局自元明時期興起,臨街設店、前店後坊的形式,無一不顯示經濟的繁榮。人口聚集的地方,甚至出現一條街全是飲酒、賣酒場所的盛況。
水井街酒坊遺址俯瞰圖
這是我國第一次發現前店後坊式的古代釀酒作坊。
而如今這幅《中秋美好起源地圖》,彷彿讓人來到這百年前熱鬧的街市,踏上古老的青磚,感受到水井坊的濃郁底蘊。
讓人從中窺見璀璨的傳統,和亙古不變的中式浪漫。
成都在濃郁的酒坊文化中,形成了特別的中秋習俗。
但華夏大地,疆域遼闊,同一輪明月下,中秋佳節有着不同的氛圍和色彩。
水井坊·第一坊和中國國家地理,在這幅穿越古今的畫卷中,攜手探尋了更多中秋美好起源。
比如,與成都的觥籌交錯相比,北部地區的中秋有着另一幅燦爛圖景。
所謂“天上月圓,地上人圓”,北京的中秋宮廷宴,是相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的表達。
這樣的傳統家宴,“講究”和“氣派”渾然一體。
在明代,中秋節興吃螃蟹,用蒲包蒸熟、佐以酒醋,衆人圍坐品嚐。宴桌周圍,是鮮花石榴,演出臺上,是神話戲曲,吃食、飲酒、聽曲,其樂融融。
圖源:視覺中國
清宮的中秋宮廷宴,院內屏風就有不少講究,兩側放置上雞冠花、芋頭、花生、蘿蔔、藕等,盡是細節。
八仙桌上,少不了一個大號的月餅,旁邊是精緻的糕點和應時的瓜果。
待祭月儀式後,宴會開始,衆人圍坐大快朵頤,美酒入肚,滿溢欣悅之情。
圖源:視覺中國
內蒙古錫林郭勒的中秋之夜,有獨特的“追月”習俗。
伴隨着中秋夜的銀白月光,人們跨上駿馬,沿着月亮西升東落,徹夜與草原共舞,一往無前。
馬背上的民族,在中秋之夜,傳承他們的豪情和浪漫。
黃昏時刻,爲追月做準備的騎士
來到華東地區的中秋,又能品出另一番風味。
蘇州城內,“虎丘中秋曲會”作爲古人的“中秋晚會”,從不缺席。
伴隨着流水潺潺,聽着戲曲段段,一杯杯美酒下肚,品味着經典的藝術味道,連天上明月都更顯清雅。
在浙江寧波,秋天正是漁棉豐收的時節,爲了慶賀滿載而歸,人們在中秋當天舉行“八月半漁棉會”。
笙簫琴聲四起,隊伍綿延數裡,人們穿上節日的盛裝,萬民狂歡。
圖源:視覺中國
再往南下,華南地區的中秋,一股濃烈的煙火氣撲面而來。
湖南永州在中秋節舉辦的“暖龍”儀式,人們新造龍船、廟宇祭祀,最後再以美酒、美食款待十里相親,場面可謂壯觀。
廣東廣州的中秋,同樣儀式感滿滿。
月滿之時,火龍身上滿是點燃的香火,在煙花、鞭炮中,隨着哨子一路舞動……人情味十足的夜晚,人們擺酒祝賀,互訴真摯的情感。
圖源:視覺中國
不論東南西北,我們都在中秋的習俗中,看到了不同地域和不同時代的風貌和故事。
這些中秋習俗,歷經了一代又一代華夏兒女的傳承,在時光的磨礪下,非但沒有褪色和黯淡,反而更加寶貴。
中秋這一輪滿月,見證了中國人刻在文化基因裡的浪漫。
作爲有着600多年曆史的水井街酒坊,也一同穿越時間的長河,一路相伴,見證着中秋佳節的種種歡聚時刻。
圖源:視覺中國
水井坊帶人一同品味歲月沉澱的悠長,感受人與自然和諧的智慧,慶賀人生的“圓滿”瞬間。
不管是高考進入夢想大學,還是新店開業、邁出事業第一步,亦或是每一次取得新的“人生勳章”,不同地方的人們,都在美酒慶賀、親友相伴中得到圓滿。
珍貴的記憶,始終會在中國人的心中,猶如美酒般愈發陳香。
這幅地圖不僅探尋了起源,更讓人看到中秋對華夏兒女的吸引力。
不知是天上明月的渲染,還是神話傳說的神秘、暢飲美酒的微醺,中秋總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就像如今很多年輕人,會穿上喜歡的中式裝扮,在家鄉體驗中秋特色習俗,感受文化的魅力。
圖源:視覺中國
千百年來,儘管人們慶賀中秋的方式不盡相同,但習俗下卻都指向相同的內核——團圓、圓滿,是永恆不變的主題。
從古人的馬車、船隻,到現代人的高鐵、飛機……千里萬里,漂泊的遊子踏上通往家國的道路,盼望親友的團圓。
正如張九齡的《望月懷遠》,用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道盡了渴望團圓的美好情愫。
圖源:視覺中國 AI繪製
中秋佳節,總能牽起人思念親友、渴望圓滿的漣漪。
吟一首古詩,賞一輪圓月,吃一桌團圓飯,這種對“圓滿”的嚮往,早已成爲一種文化符號,流淌在華夏子孫的血液中。
這份情感需求,穿越了古今,從不曾改變。
這大概也是今年水井坊·第一坊和中國國家地理用一幅地圖,慶賀即將到來的中秋佳節的原因之一。
他們用這張地圖,鏈接四方大地,見證了傳統的深厚底蘊,也承托起華夏兒女濃郁的情感。
水井坊·第一坊向來如此,在堅守之上,見證着各地文化的繁華過往,將一個個傳統延續,傳遞人們內心深處的情感。
不止記錄下華夏大地的圓滿瞬間,水井坊也始終陪伴着人們,致敬一份份人生時刻的歡欣與美好,深深融入人們的日常。
水井坊·井臺和水井坊·典藏
不管是水井坊·典藏的陳香圓潤,還是水井坊·井臺的甘甜潤澤,不同的韻味搭配今年的月圓時刻,讓文化的魅力和中秋的浪漫交錯,也讓家人的相聚、師友的陪伴有了更多的意義。
在這個月圓佳節來臨之時,與水井坊·第一坊共赴一場圓滿之約,以濃情美酒助興,以酒杯慶祝圓滿,延續這千百年的浪漫。
讓月亮和美酒,一同穿越古今,融入中國人的圓滿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