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江飛濤:科普教育應深入城鄉青少年

本報記者 譚倫 北京報道

“讓青少年,尤其是缺少接觸科普資源的機會的城鄉青少年,認識科學、理解科學,對科學形成理性的認知和判斷,充分認識到科學的價值,認識到基礎科學的重要性,然後通過科學探索世界的意義和價值,仍然是非常重要的。”

11月18日,由中國經營報社和中國三星聯合主辦的“科技·點亮夢想——中國青少年科普創新研討會”在北京舉行。此次研討會匯聚了多位教育專家、行業領袖及企業代表,共同探討如何通過科普創新提升青少年對科學的興趣和理解。會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產業融合研究室主任江飛濤如上指出,並分享了其對青少年科普教育的獨到見解。

科普教育應深入城鄉

江飛濤認爲,當前青少年科普教育面臨着一個非常明顯的挑戰,那就是城鄉教育資源的巨大差距。作爲20世紀70年代出生的“小鎮做題家”,江飛濤通過個人經歷,深刻感受到縣城和鄉鎮學生在科普教育方面面臨的困境。他指出,雖然我國在脫貧攻堅和縮小城鄉物質差距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科普教育資源的分配上,尤其是對於縣城和鄉鎮的孩子來說,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

“對於這些地區的孩子來說,問題不僅僅是興趣和選擇的問題,首先是視野的侷限。”江飛濤指出,由於這些地區的學生較少接觸到先進的科技知識和實踐機會,他們對科學的認知大多侷限於書本內容,缺乏對外部世界的全面瞭解。這種信息隔閡和認知偏差,往往限制了他們未來的職業選擇和發展空間。

他進一步指出,國家在各個層面都在大力推動教育公平,但在科普資源的普及上,仍然有大量的基礎性工作需要做,尤其是面向那些經濟和文化相對落後的地區。爲了彌補這一差距,江飛濤提到,科普工作者和科技人員的角色至關重要。他表示,科技工作者不只是在科研院所中埋頭研究的專業人士,更是將科學轉化爲通俗易懂的語言和形式,讓青少年能夠理解和接受的橋樑。

同時,江飛濤指出,科普教育的一個重要作用在於讓青少年瞭解科學背後的價值和意義,從而激發他們對科技的興趣。他強調,當前很多孩子和家長在職業選擇上仍然存在信息盲點,尤其是對於那些來自較爲偏遠地區的孩子來說,他們對科技、工程類職業的認知相對薄弱。“很多家長甚至不知道孩子可以從事哪些職業,孩子們也沒有機會了解這些職業的實際內容和發展前景。”江飛濤說道。

他呼籲,科普工作應當更加註重職業導向的內容,通過講解不同職業領域的工作性質、未來發展及社會價值等方面的信息,幫助孩子們更清晰地瞭解自己可能熱愛或擅長的行業,進而作出更加理性和有遠見的職業選擇。通過這一過程,科普教育不僅僅是爲了普及科技知識,更是爲了幫助青少年拓寬視野,發現自己的興趣所在,最終將這種興趣轉化爲長遠的事業追求。

培養青少年科學思維

此外,江飛濤還特別強調了批判性思維在青少年科普教育中的重要性。他認爲,科普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和批判性思維能力。“我們要教會孩子們如何提問,如何質疑,如何理解科學背後的原理和邏輯。”他補充道,科學不僅是理性和實證的,更是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的探索過程。

江飛濤認爲,科學思維的培養應該貫穿整個教育體系,而不僅僅是集中在科技課程中。他建議,科普教育應該讓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培養對科學的興趣和思維方式。例如,通過互動式的科學實驗、工程設計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培養對科學問題的敏感度和探索精神。

在談到如何提升科普教育的普及性時,江飛濤提出了利用新媒體的力量。他指出,隨着移動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短視頻、網絡直播等新興平臺成爲青少年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科普教育要緊跟時代步伐,通過這些新媒體形式將科學知識傳播到更廣泛的羣體中,尤其是那些偏遠地區的學生。

江飛濤還提出,科普不僅僅侷限於基礎科學,工程和產業科技同樣是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青少年對科技的認知不應僅限於科學實驗室,更應擴展到工程和產業應用的實際場景中。”他說,未來的職業市場不僅需要科學家,還需要大量具備工程思維和產業科技能力的人才。因此,在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中,如何將工程科技、產業科技以及科技產業化的相關知識普及到青少年羣體中,是當前亟待解決的課題。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張國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