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修訂保密法擴大國家秘密範圍 外企憂營運交流風險加劇
中國通過了《保密法》修訂草案,大幅擴展國家安全風險的範圍,許多外國企業認爲在華經營面臨的風險大幅升高。(圖/Shutterstock)
中國通過了本已嚴格的《保守國家秘密法》的修訂草案,大幅擴展國家安全風險的信息類型範圍,新法條影響所及除了化增加了外國企業在華經營面臨的風險外,中國境內個人及實體與其他國家從事經貿、科技、學術、文化等交流活動都可能觸法。尤其是將間諜案的目標對準了商業顧問和企業高管,這將大幅影響投資者和外國企業對中國大陸經營事業安全評估。
《紐約時報》指出,《保守國家秘密法》(簡稱保密法)修訂草案已於本週二在中國最高立法機構通過,並將於今年5月生效。修訂的文本中包括一個名爲「工作秘密」的新法律概念,法律文本將其定義爲不屬於國家秘密,但「泄漏後會造成一定不利影響的事項」。
總部位於倫敦的中國問題研究公司伊諾多經濟公司的首席經濟學家戴安娜·喬伊利瓦說,「這項法律含糊不清,國家秘密的定義如此寬泛,以至於它能包括這個政黨國家認爲應該包括的任何內容」,「這也將使外國公司及其在華員工的生活變得更加複雜。」許多企業在觀望中國如何實施法律中的新規定,預料很可會因此陷入一種「癱瘓」狀態。
報導說,過去幾年中國逐步加強國內的國家安全和數據共享法律,同時對以商業爲掩護進行間諜活動的風險發出警告。但是,中國加強國家安全法的做法已讓許多外國企業和投資者感到不安,修訂的法律中有許多對國家安全風險的構成標準不明確且寬泛的地方,這增加了任意執法的可能性。
尤其在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已降至30年來最低水平的時候,這些嚴格措施加劇了在華投資的挑戰,外資企業已越來越不願意忍受在華經營面臨的各種困擾。
報導引述中國歐盟商會會長彥辭(Jens Eskelund)指出,在此次修訂前,中國的國務院曾表示,今年的首要任務之一是通過鞏固外資在華髮展信心,吸引更多的外國投資。但是「被視爲『敏感』的問題範圍似乎在不斷擴大,這使得企業更加難以獲取與它們的在華業務相關的投資決策所需的信息。」
中國去年還修訂了反間諜法,擴大了間諜活動的定義。按照反間諜法的規定,獲取「關係國家安全和利益的文件、數據、資料、物品」可被視爲間諜行爲。在修訂這些法律的同時,中國也在對整個經濟領域的商業活動進行更嚴格的審查。去年,作爲反間諜法實施的一部分,政府當局曾針對與外國有聯繫的諮詢公司進行了一系列的突襲、拘留和逮捕。
此外,中國政府還拘留外國高管,指控他們從事間諜活動,同時使用其廣泛的權力阻止其他人離境。中國外交部曾在今年1月表示,一名在2018年從公衆視野中消失的英國顧問已於2022年被判處5年有期徒刑,他的罪名是「爲境外收買、非法提供情報」。中國還力圖對公民進行有關經濟中存在國家安全風險的教育,包括使用國家安全部製作的一個連環畫系列,並聲稱該系列是以真實案例爲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