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博弈 賴別想押寶還沾沾自喜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一年內連二次訪問中國大陸。與上回不同的是,此番行前,布林肯並沒有召開記者會;同時,曾居間協調的季辛吉先生,業已仙逝。

取而代之的,則由美國企業家與美商同業組織,於三月底組團,先行到訪北京拜望和發表深化中美經貿的積極善意。另一方面,布林肯在返美之前馬不停蹄的在大使館內召開國際記者會,以迴應各方問題和申辯其來訪立場。

在一如原本的計劃安排,會晤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外交部長王毅之後,布林肯在北京立即接受BBC駐北京記者Laura Bicker,以及美國國家廣播公司(NBC)記者Steve Inskeep的另外兩場專訪。

綜合這三場在北京的記者詢答,布林肯可說是即席迴應了中方所釋出的評論。針對記者的側面觀察,中方對布林肯訪中有強硬的立場解讀,布林肯則坦承說明與直接答覆:那就是美國國務院秉承美、中高層晚近的電話與去年年底在舊金山APEC峰會的會面內容。因此,中美的各項分歧,甚至是高爆衝突,都無礙於繼續保持接觸、緊密溝通,與時不時會發生的相互較勁。

准此觀之,因爲美國企業界的獲利需要,像是全面受制裁的華爲,依然能在新機款內採用和買到Intel的先進晶片。而受美方嚴格出口管制的輝達AI晶片,雖然前景看淡,但此番雙邊的成就之一,就是要展開在人工智慧領域的對話,與未來在應用上的規範談判。

強國之間的算計與抗衡決心,絕不容被小覷;倒是強權之所以走入殊死決戰,即使在最後一刻到臨之前,小國策士也不該有絲毫僥倖與選邊押寶般沾沾自喜。否則,除了己方的生財能力、糧草軍備與資源優勢,輕易成爲被強權覬覦的籌碼交換之外,更可能淪落爲強權預設的戰場與長年被騷擾的軍事要塞。

在過去的三十年間,一度由柯林頓總統做調停,有望達成自治安排、甚至是獨立建國的巴勒斯坦,眼前所遭受的苦難與百千折磨,就是活生生的現實例證。今年四月十八日,聯合國安理會表決一項草案,目標是接納「巴勒斯坦國爲聯合國成員」。最終雖然得到了十二票贊成,以及英國與瑞士選擇棄權,卻被美國代表所否決。

而此刻,喧囂四年的印太戰略、五眼聯盟與擴建到亞洲的北約組織,在布林肯二度造訪北京之後,中、美博弈的各自下箸已然定了調、鐵了心。建議新政府執政團隊,必須深刻解析和誠實面對,此番中美的摸底、試探與必然的各自帶開。

畢竟,日後當強權的任一方需要立威和定賞罰之時,臺灣更可能淪爲教誡對象,甚或施恩獎賞的彩禮。萬一落得兩面不討好,只會是「狡兔死、走狗烹」的下場;終而被無辜牽連,成爲誅殺、警示的廉價道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