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軍事交流的認知差距
(圖/摘自香格里拉對話官網)
中國國防部長李尚福10月24日被習近平免去職務。路透社此前披露,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有望接任防長,這項任命可能促進中美軍事高層接觸與對話。但這不代表雙方軍事交流由此回穩,反而將處在危機管控階段,因爲雙方存在巨大的認知差距。以下幾例,可資佐證。
去年8月因美國衆議院議長裴洛西訪臺,中國取消3項中美軍事溝通與交流機制(取消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及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中國國防部國際軍事合作辦公室安全合作中心前主任周波指出,其影響主要在政治層面,中方意圖通過減少溝通機制,迫使美方在臺灣問題上採取更爲審慎的態度。美方則認爲,取消溝通與交流機制反而提高雙方誤判的可能,使事態升級。
以「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爲例,這是中美兩軍歷史最久的磋商機制,始於1998年,但成效有限,主要原因在於雙方認知不同。中方關注戰略問題,要求美國軍機軍艦不要靠近中國才最安全。美方則認爲,在公海自由航行天經地義,因而關心如何避免碰撞的戰術問題。雙方討論同一件事,卻不在同一個層面,難有共識。以至於該機制成立至今,始終在原地打轉。
又比如美國軍艦依據國際法通過臺灣海峽,周波認爲此一訴求並不違法。但是中方視美艦高調通過不是出於和平目的,而是爲了挑釁中國。美方則宣稱,美艦通過臺灣海峽是維護臺海現狀,着眼於和平。雙方講同一件事,立場沒有任何交集。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7月參加年度阿斯彭安全論壇,提到他與中方實際接觸的印象。中國政府擔心在雙邊關係中設置拜登政府提出的「護欄」,認爲這就像坐車系上安全帶,自認安全無虞反而助長撞車事故,而且會讓美國以更危險的方式行事。美方則試圖解釋,繫上安全帶是一個恰當比喻,可以降低車禍的成本和後果,在國際關係中是一件好事。一條安全帶,竟有對立解讀,可見雙方認知差距之大。
當前美國對北京新的外交方針是把競爭與直接會談結合起來,防止兩國關係陷入衝突。沙利文說,儘管美中關係本質上是競爭,但不妨礙直接會談。交流應該清晰、直截了當,把情緒、言辭和一些更大的哲學框架放在一邊,只談核心的實際問題,雙方纔有可能建立穩定關係。
中美軍事猜疑如此之高,認知差距如此之大,是否因誤判而引發衝突?中國國防部發言人近期多次強調,中美兩軍交往並非處於中斷狀態,雙方通過軍事外交渠道保持坦誠有效溝通,但存在不少困難和障礙。順此形勢,雙方突發性碰撞也許會有,大打出手可以排除,危機管控將成爲新常態。(作者爲資深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