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出海”破局進行時

□ 本報記者 孟 妮

2月18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與雷諾簽署框架協議,雙方將通過雷諾巴西公司擴大在零排放、低排放車輛開發和生產方面的戰略合作。吉利控股將投資併成爲雷諾巴西公司的少數股東,以獲得本地化生產、服務網絡和渠道資源。

這一合作並非偶然。作爲南美第一大、全球第六大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巴西汽車市場是近年來各大車企爭相進入的“香餑餑”。據巴西全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巴西新車註冊量同比增長14.1%至263.4904萬輛,創歷史新高。

這也是當下中國對外投資平穩增長的一個縮影。在全球經濟格局重構的大背景下,中國企業迎來了新一輪全球化機遇,進入了出海新時代。“不出海就出局”,從“被動出海”到“主動破局”已成爲很多中國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共識。

2024年,中國對外投資合作實現平穩發展。商務部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企業對外非金融類直接投資1438.5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10.5%。中國企業對東盟地區投資增長較快,比2023年增長12.6%,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亞、泰國等國。從行業來看,主要流向租賃和商務服務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

在對外承包工程方面,2024年,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達1659.7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3.1%;新籤合同額達2673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1.1%,創歷史新高。綠色基建合作深入發展,2024年節能環保清潔項目新籤合同額492.6億美元,同比增長12.7%。

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市場表現尤爲亮眼。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企業對共建“一帶一路”國家非金融類直接投資336.9億美元,比2023年增長5.4%;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額2324.8億美元,完成營業額1387.6億美元,分別佔總額的87%和83.6%。

對此,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教授、全球創新與治理研究院執行院長呂越表示,在全球經濟格局深度調整的當下,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的平穩發展離不開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深化與企業積極出海這兩大關鍵驅動力。

從產業鏈供應鏈合作來看,一方面,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的深度融合是中國對外投資平穩增長的有力支撐。RCEP、“一帶一路”倡議、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在貿易投資便利化、規則標準對接、供應鏈互聯互通等領域形成的廣泛共識,爲區域內尤其是中國與東盟的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暢通提供了關鍵制度保障,促使各方可以依託比較優勢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有力支撐了中國對外投資的平穩增長;另一方面,綠色產業鏈、創新鏈的優化升級是中國對外承包工程規模穩步提升的堅實基礎。中國擁有聯合國標準下最完整、配套最齊全的工業體系,隨着產業綠色低碳轉型的持續推進,中國構建了低碳高效、技術領先的綠色產業鏈、供應鏈和創新鏈。憑藉技術優勢與豐富經驗,中國參與並推動全球綠色產業鏈的構建與完善,帶動以節能環保清潔項目爲代表的對外承包工程規模的穩步提升。

從企業出海視角來看,一方面,企業國際化經營意願的持續增強是中國對外投資合作規模擴大的核心動力。中國貿促會發布的2024年版《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現狀及意向調查報告》顯示,超八成受訪企業擴大和維持對外投資意向,超九成受訪企業對中國對外投資前景持較爲樂觀態度,且企業對外投資優先選擇共建“一帶一路”國家;另一方面,“抱團出海”“借船出海”等新型投資模式的廣泛普及是增強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優勢和信心的強大引擎。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業企業與零部件廠商已開始“組團”將生產鏈條佈局全球,形成了海外投資的新優勢。且中小企業可以依託於跨境電商平臺、國際化服務機構等開拓海外市場,擴大品牌影響力,進一步增強了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信心。

“2025年,我國對外投資合作仍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發展態勢。無論是共建‘一帶一路’的走深走實、RCEP的持續生效,還是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本的簽署落地,都將爲我國對外投資合作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而且我國數字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步伐明顯加快,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創新優勢將持續釋放投資新機遇,成爲我國企業‘走出去’的重要方向。”呂越對2025年中國對外投資合作發展持樂觀態度。

不容忽視的是,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盪變革期,全球化遭遇歷史性逆流,保護主義和“脫鉤斷鏈”舉措對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造成巨大沖擊,這也給中國企業高質量出海帶來了新的命題和挑戰。

呂越認爲,在出海過程中,中國企業需警惕一些不利的外部因素。一方面,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地緣政治衝突不斷等問題加大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經營的成本和不確定性;另一方面,美歐等發達國家投資保護主義興起,外資安全審查力度持續加大。因此,只有在持續有效防範化解各類外部風險的基礎上,把握合作共贏新機遇、新優勢,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才能進一步行穩致遠。

來源:國際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