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民主 有助詮釋中國模式

英國金融時報》刊載評論,探討「中式民主」在改革開放後的生根及萌芽。文章說,如果中國在未來的10年或20年中,走出一條與經濟飛躍相映的、有中國特色政治民主之路,中國必將讓世界刮目相看。「中式民主」的啓動將會有助於闡明何謂「中國模式」。

評論指出,中國在過去百年探求民主的過程中充滿了失敗和挫折。儘管改革開放30多年來,經濟增長的奇蹟確實帶來了政治和社會的進步,但讓世界有目共睹的只是經濟的飛躍,而不是政治的發展

政經發展不平衡

事實上,國家領導人也承認中國經濟發展和政治社會發展的不平衡,用溫家寶總理的話來說,便是「一條腿長、一條腿短。」

評論說,從國際層面看,中國一黨獨大的專制制度,造成國家負面形象,也成發展障礙。評論指出,中國目前還沒能建立國際社會普遍認同的價值體系,而這種價值體系是中國「軟實力」必不可少的內涵

中國崛起後是否能獲得21世紀領先地位,最終將取決於中國能否達到世界公認的法治規範,包括政治多元化、開放、法治、人權新聞信仰自由透明度等。

評論說,正是基於對政治改革重要性緊迫性的認識,中共領導人及其智囊近年來不時提出有關中國民主發展需求的言論。從胡錦濤的「沒有民主,就沒有現代化」,到溫家寶的「民主的普世價值」;從李源潮的「民主、公開、競爭、擇優」,到汪洋的「新一輪思想解放」;從中共理論家俞可平的「民主是個好東西」,到中央黨校學者長江的「探索中國式民主政治道路」,無不反映中國政壇新思維

政壇出現新思維

評論說,雖然即便是那些對中國的民主化最爲樂觀的人,也認爲中國不可能在短期內建立一個多黨體系,不過,中國領導人和學者仍有充分理由相信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民主形式。評論說,世界上所有的民主政體,無論是英國式日本式、還是印度式,在某些方面都有迥異之處,然而,這些國家都有制度上的分權制衡及政治選擇權。評論說,中國的政治制度可以有自己的特色,但若想要走向真正的民主,當政者勢必要尋求將這些民主本質融入現有體制中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