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資企業“走出去”提速,金融機構如何助力投融資服務?
近年來,隨着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和全球化進程加速,中資企業加快了拓展海外市場的步伐,在“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下,中資企業“走出去”提速。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全行業對外直接投資11592.7億元,同比增長11.3%。
然而,企業在海外併購等“走出去”活動中,常常遭遇資金短缺與融資難題,同時面臨着財務風險、金融風險以及法律和合規風險等諸多挑戰。爲應對上述挑戰,來自銀行和專業機構的人士在上海陸家嘴金融沙龍第四期的圓桌環節,圍繞風險管控和效能提升兩大主題,聚焦於中資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面臨的投融資相關問題展開深入討論。
全方位助力中企風險管控
中資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步伐加快,面臨着財務、金融及法律合規等風險,衆多金融機構和專業服務機構從多個層面爲企業提供支持和保障。
工商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糜良指出,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助力企業應對國別風險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自身國際化佈局、專業機構協同及國內專業機構合作三個層面把握國別風險。比如,工行已在全球多個國家設立分支機構,在企業“走出去”前,能提前爲企業在有分支機構的國家安排和調度,實現國內“一點接入”。同時,銀行在資金安全、融資及貨幣使用等方面,需與專業機構合作,從合同條款到戰略決策,全方位幫助企業識別風險。此外,藉助中信保等專業機構的經驗,實現對不同國別投資和經營風險的把握與提前瞭解。
隨着企業海外佈局的不斷拓展,跨境金融服務的需求也日益複雜和多樣化。建設銀行上海市分行副行長、上海全球金融服務中心副主任塗羣強調,利用上海自貿區政策優勢,特別是FT賬戶體系,爲企業提供跨境結算和融資便利,同時通過與中信保等機構合作搭建風險緩釋服務體系。塗羣指出,一是充分利用FT賬戶政策紅利,助力企業跨境經營。二是構建風險緩釋生態體系,共築企業全生命週期服務。
在財務風險管控方面,匯豐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資本市場與證券服務部中國區企業業務主管錢心瀏認爲,可以從機制建設、技術賦能、協同配合三方面助力企業。一是建立風險管控制度,商業銀行積極引導企業樹立“風險中性”管理理念,從技術支持配合企業分析、量化風險,到形成管理制度,全方位助力企業。二是重視企業部門間協作配合,大型跨國企業KPI設置複雜,合理分配財務人員及防範風險的KPI是關鍵。三是聯合合作伙伴共同服務,匯豐銀行會聯合審計師、會計師事務所等合作伙伴,爲企業海外項目財務處理提供工具運用的建議,儘量減少對企業報表的衝擊。
法律和合規風險是中資企業“走出去”過程中除財務風險、金融風險以外面臨的最大風險。北京大成(上海)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餘承志指出,大成律師事務所通過與國際律所合作、培養涉外律師、搭建新網絡等方式,爲企業提供全球法律服務,滿足不同層次需求。同時,商業銀行也需爲企業提供金融方面的合規風險服務。通過全球佈局、搭建新網絡、培養年輕律師等舉措,大成所全方位管控中資企業出海的法律合規風險,爲企業提供更優質、全面的法律服務,助力其順利拓展海外市場。
提升中企海外併購效能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下,中資企業積極拓展海外市場,海外併購成爲“走出去”的重要途徑,但企業在這一過程中常遇到資金短缺與融資難題。糜良指出,中資銀行應發揮對中資企業的認知優勢,堅定支持其在各地的融資需求,並依託人民幣國際化背景,挖掘跨境人民幣融資需求,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對此,工商銀行從兩個維度助力企業提升投資併購效能:一是發揮中資銀行的優勢,滿足企業海外融資需求;二是依託人民幣國際化背景,幫助企業規避匯率風險。
同樣,塗羣介紹了上海全球金融服務中心的資源整合、服務模式創新及生態協同功能,通過搭建平臺服務不同類型企業,並在匯率避險、法律合規等方面提供支持,同時鼓勵企業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和搭建全球現金管理體系。塗羣表示,去年10月,建行在上海設立的全球金融服務中心,聚焦跨境融資、貿易金融、全球現金管理、金融市場匯率利率交易等功能,旨在通過資源整合、服務模式創新和生態協同,更有效地服務“走出去”企業。
沙龍上,錢心瀏也分享了外資銀行在服務中資企業跨境投融資方面的獨特優勢。他指出,匯豐銀行通過提供差異化服務、借鑑跨國企業經驗、全球客戶經理服務模式以及團隊轉型等方式,與中資銀行形成互補,共同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在差異化服務方面,匯豐銀行注重提供與中資銀行及其他區域性銀行不同的服務,如在非發達國家的保函服務,因對方認可度高、轉開效率好、成本低,深受企業喜愛。
此外,餘承志還探討了未來服務中資企業“走出去”過程中,律所和銀行在境外市場的協同機會。她表示,律所和銀行有非常多的協同機會,尤其是在跨境投資和併購中,銀行的保函服務、併購貸以及託管賬戶安排等環節,都能爲企業提供重要的支持。她還提議在“出海索引”小程序中增加金融板塊內容,爲企業提供開戶指引,幫助瞭解KYC流程、所需材料和時間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