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煒:元宇宙不會是一個,可以有10個,甚至更多
1月27日消息,本站科技頻道年度策劃的“2022,請回答”大咖線上對話欄目正式開啓。《2022請回答》第一期《2022,元宇宙的機會和泡沫》邀請到了創世夥伴CCV創始合夥人周煒、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創始院長田豐,由本站科技主編寧琦主持,同時邀請了天使成長營創始人、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秘書長徐勇連麥主持。
周煒以投資人的身份分享了他對元宇宙的精彩看法和見解。他認爲元宇宙有點新瓶裝舊酒,在經歷了2021年的熱潮之後,2022年元宇宙將由熱慢慢變冷。
雖然元宇宙會存在些泡沫,當泡沫破裂之後,將會有偉大的公司出現,而且正是因爲這些泡沫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和資金進入到元宇宙,從這個方面來說,元宇宙有泡沫並不可怕。
對於元宇宙的評價大家褒貶不一,科幻作家劉慈欣認爲,對元宇宙的癡迷會造成人類過度向內看,忘記了對外的探索,忘記了星辰大海,所以元宇宙可能是走向死路一條。對此,周煒認爲,探索元宇宙與探索星辰大海並不衝突,元宇宙也可以激發更多創造性的能力出來。
目前,周煒認爲大家對元宇宙2C領域/遊戲領域關注熱度過高,但作爲基礎設部分的元宇宙關注不夠,元宇宙底層更多是基礎設施,對未來的工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相信,在2023年下半年將會有非常好的提供技術的基礎設施公司出來。
以下爲本站科技《2022,請回答之元宇宙的機會和泡沫》直播連麥對話周煒的部分內容:
主持:2021年是元宇宙的非常火熱的一年,預計2022年元宇宙有可能也會是最火的一個話題。咱們去年看到的臉書更名叫做Meta,這次改名也掀起了對元宇宙的探索。作爲中國頂級的投資人,您是如何看待2021年元宇宙的發展情況的?您能不能用幾個簡單的詞語描述一下給我們解釋一下?
周煒:首先我覺得這是一個老概念用新詞。2017年創建CCV以後,我們就在投資這個方向了,投資了VeerVR,2018年投資了Meta APP。當時是希望投的是新一代互動性場景的技術基礎設施。我們認爲人機互動將來會進入一個更新的階段。
我們現在大概有7家公司都與元宇宙相關。比如去年上半年我們投資是邊緣雲計算方面的公司、數字人、動捕方面的公司等。
我覺得元宇宙本身是各種技術的集合體,今天這個概念被揉合到一起變成了一個完整的概念了,我覺得這是最好的。
很多人現在認爲它有很多的泡沫,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我們還是比較相信它會是下一代的基礎設施,這是非常重大的一件事情。
主持:2021年有一些事件讓我們的印象非常深刻,比如Roblox在紐交所上市而且創造了蠻好的市值;另外包包括堡《堡壘之夜》非常火爆,非常多人來看。我也想請教您,您怎麼看2021年這麼多的事件裡,有哪些事件讓你印象特別深刻?
周煒:好的。第一肯定是Roblox上市因爲它上市帶動了整個這個方向的熱潮。同時臉書的改名,我們也監測到了百度曾經試圖去註冊MetaApp這個商標,因爲跟我們的名字是一樣的,監測提醒我們有人註冊。可以看到大家關注度的強大。
我個人始終是覺得目前市場關注2C的方向關注得過了,但對它作爲一個基礎底層設施角度關注得不夠。我無論到哪裡都呼籲大家不要光看到它上面是遊戲,遊戲可能是比較快的收入表現形式,但它本身是下面的基礎設施,而這個基礎設施無論是對國家還是對企業都是非常重要的。
主持:有關人才方面,現在一個博士進入創始團隊就值500萬,兩個博士就是1000萬。周總我不知道咱們創世裡有沒有類似的故事,是不是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周煒:我在1993年開始創業,創業10餘年,做創投整整15年了。做投資的前10年你會發現博士在一個團隊裡可能不是一個加分項,因爲那時候所有的公司主要是模式類的公司,需要對市場的敏感要很強,要對人性非常瞭解,反而是技術在裡面扮演的角色是相對較低的。
但最近5年很明顯技術類的公司,靠技術成功的公司越來越多了,博士越來越值錢了這是非常明顯的現象,我覺得這是一個正確的狀態。
主持:您剛纔提到了在元宇宙火起來之前你已經投了很多類似於這個概念的公司。在2021年裡您圍繞着元宇宙有看了哪些公司,投資了哪些公司?你投他們的標準是怎樣的?
周煒: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們之前在2021年在這個方向上比較有代表的有四家公司,一家是智能終端AR眼鏡的消費科技公司-蜂巢科技,因爲元宇宙不管用AR,VR還是腦機接口還是用什麼方式,接入是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撐的,接入的技術這是我們投的方向。
第二個是PPIO,我們投的邊緣雲計算的公司。未來要支撐元宇宙的使用,大家可以想像對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所有的運算集中在它的中心是不太可以想像的,它必然是一個分佈式的運算。
第三個是虛擬人生態公司次世文化。但是我覺得大家一定要明白一點,數字人不是做一個非常好看的特別像人的一個形象就夠了,那只是一張皮,數字人最核心的是AI的大腦,它能不能讓AI的虛擬人像真人一樣,次世文化雖然做了很多非常耳熟能詳的虛擬人偶像,包括前兩天本站科技大會用的Purple,但它的核心仍然是AI的大腦。
另外我們投的雲舶科技是做3D動捕的,這是接入元宇宙的基礎。
目前我們特別感趣還有工業數字孿生或者元宇宙,不管是對渲染技術引擎技術我覺得這些都很有趣。
主持:前一段時間我看摩根斯坦利發佈了一個報告,預測未來元宇宙這個產業能夠創造整個的市值可能會達到8萬億美元。8萬億美元如果在當下比較是僅次於美國和中國這兩個超級的經濟主體,差不多是日本和德國兩個加在一起的和還要多,這可能是海量的數字。另外在2021年我們看很多美元基金都在裡邊下了重注,包括元宇宙,包括Web3.0。可以說在2021年如果哪一個領域非常火爆那就非元宇宙莫屬。請您來預測一下,因爲我們是歲末年初,在2022年您覺得元宇宙的這種熱潮還會如此之熱嗎?會不會有所變化?
周煒:我覺得任何這種領先的技術/公司,成熟度都有一個週期。我經常以我們投AI數字醫療舉例,AI數字醫療在影像方向,2015年開始一個熱潮到2017年非常火,但2017年下半年開始變得很冷到2018年就沒什麼人投資了,因爲這些公司的商業化進行非常得慢。我們是在2018年投了數坤,當時是行業最冷的時候,這家公司應該馬上要上市了也是目前公認的在這個方向商業化走得最快最好的一家公司。
同樣現在我們認爲元宇宙也一樣,從去年開始非常得熱,所有的投資熱錢都在這個方向上,我們覺得它必然存在着一些泡沫但裡面也一定是有好的公司,它要經過一個熱到冷,冷的時候這些好公司纔會浮現出來。
2022年下半年到明年應該是一個逐漸變得冷靜的時間,但是在明年的半年到下半年左右我們預期會有一些非常非常優秀的技術基礎設施的公司能夠商業化。
主持:今年開年,微軟以近700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微軟CEO納德拉直言不諱的表示,微軟收購動視暴雪,目的就是將遊戲、新技術、社區跟商業模式進行結合,以推動元宇宙發展。您如何看待微軟的這一佈局?對2022年的元宇宙來說又將意味着什麼?
周煒:我認爲微軟的投資金額是驚人的,將近700億美金的現金交易,這真的是歷史新高的交易。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它完全是符合邏輯的。
第一,總體來說微軟是偏老派的一家公司需要新的增長支撐。
第二,微軟在遊戲裡主要是靠Xbox來佈局的。它的用戶羣體跟暴雪可以形成互補,可以獲得大量的用戶。
第三,從元宇宙的概念角度來說,動視暴雪硬核遊戲可以彌補微軟在內容上的不足。
第四,動暴手上還有大量的IP,很多骨灰級追逐的玩家,大家都是把它當宗教來信奉,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一個相當重要的IP的儲能。我覺得微軟跟動暴合作也會產生一些化學反應。我相對還是比較看好這次的收購。
主持:2022年下半年您說元宇宙可能會迴歸於平靜,這個時候會意味着泡沫的破滅或者您覺得元宇宙會出現泡沫破滅的階段嗎?如果有的話您覺得更可能會是在哪一個時間節點出現?
周煒:做了這麼多年投資了,經過了這麼多的週期,我得出一個結論,只要這個方向本質是創造價值的,泡沫就不用擔心。
你會看到每一波泡沫破裂以後,只要方向是對的,可以真的創造價值的企業,反而會在泡沫破裂以後出現一批偉大的公司。
沒有泡沫怎麼會有那麼多的博士被吸引到這個行業裡去,沒有那麼多的錢投入到裡面怎麼會有那麼多優秀的企業創業者創業?從目前元宇宙來說它肯定存在泡沫,但我還是這個觀點,最終看泡沫破了以後我們能不能培育出幾家特別偉大的公司。
主持:要形成一個比較規模化的產業,您覺得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您對這個規模化形成時間判斷的主要依據是什麼?
周煒:以我們目前看2B的方向來說,我覺得3年內可以出現比較大的公司。2C的方向,我們很快能看到的是在一些社交場景會有一些產品出來,遊戲也會是其中一個方向,但是需要看國家的監管政策。
主持:周總在投資端,您獲得好多國內top10最佳投資人的榮譽,另外在投資端大家最欽佩您的是您投了非常多的很優秀的平臺型的公司,京東,喜馬拉雅,都是這種非常非常優秀的平臺型公司。您覺得元宇宙這個領域平臺型的公司更有可能來自於哪一個領域?剛纔您也提到未來可能很多運用都是元宇宙裡的一個子集了,您覺得元宇宙是互聯網發展的終極形態嗎?
周煒:我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我覺得放在更長的時間週期上任何描述它會是終極最終都會被打臉。我覺得只能放在一個時間段內看,比如15年,10年,你可以認爲元宇宙會是互聯網的一箇中心,但超過這個時間以後就很難說了。
關於第一個問題,我們過去特別想要投平臺型的公司,因爲一旦成爲平臺以後它被撼動是很難的。但元宇宙現在處在一個技術基礎設施剛剛開始的時候,這個技術基礎設施包括很多垂直技術可能都還沒有準備好。現在就說要投平臺,我覺得過早。
另外還有一個觀念我一直在說,我認爲元宇宙不會是一個,可以有10個,甚至更多;而且會有垂直領域的元宇宙。未來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到時候可能會出現巨大的、包羅萬象的,但也會出現一些垂直的、有趣的,每一個都有機會產生平臺型的公司。
主持:劉慈欣應該說過元宇宙可能會造成對元宇宙的信仰,可能會讓人類過度地向內看忘記向外的探索,向宇宙向星空的探索。他比較悲觀一點覺得元宇宙是死路一條,你怎麼看待這個觀點?
周煒:我最愛科幻小說作家劉慈欣和我很崇敬的創業者馬斯克都是持以這個觀點的,他認爲元宇宙會讓人往內看而不會去向外探索,喪失星辰大海的動力。
我認爲,首先探索星辰大海就像當年哥倫布大航海一樣,大航海時代全世界可能有幾億人口,真正去冒險大航海的人可能前前後後幾千人,已經可以帶來這麼好的一個結果了。所以同樣的道理我不認爲因爲有很多人沉迷在元宇宙,就沒有人去探索星辰大海了,探索星辰大海的永遠是小數點後面第四第五位那麼一個百分比的人口,絕大多數的人還是在過他的日常生活,享受他的生活。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不用焦慮。
第二,元宇宙我一直認爲它是可以發揮大家的創造力的。每個人在裡面都能創作自己的創建,甚至於在裡面運營自己的生意,它就變成這樣的一個平臺。不要覺得元宇宙是精神鴉片,一定有很多人會去創建的,會創造的。我覺得元宇宙真的是正向發展會激發很多的創造力。
回答你的問題,星辰大海和元宇宙不是矛盾的。我理解,馬斯克和劉慈欣擔心的是太多的資源被投入到元宇宙裡面去了,星辰大海的投入不太夠。我覺得也有一點過慮了,還是那句話,想仰望星空的人,探索的人永遠都是一小部分,但是這一小部分的人的影響力還是足夠帶來足夠多的資源來進行投入的。作爲投資人我再說一遍雖然我現在在投資元宇宙,但我從初中一年級開始就是瘋狂的天文愛好者,如果有機會我也願意投資星辰大海的公司,我們現在也在看火箭發射以及生物座艙,太空實現的公司。
主持:請您用一句話總結接下來對元宇宙未來的期待?
周煒:第一我期待它能夠釋放大家的創造力,變成一個雙向的東西而不是一個單向進來體驗的東西,進來的人不但有體驗並且成爲體驗的一部分並且成爲貢獻的一部分,成爲創造的一部分,這纔是一個正向的元宇宙。
第二個我希望這個熱潮帶來的是一些技術的進步,這些技術的進步不應該僅僅在娛樂上,它應該改變我們實際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相關閱讀:
商湯田豐:2022年將是數字虛擬人和數字藏品的風口
1月27日消息,本站科技頻道年度策劃的“2022,請回答”大咖線上對話欄目正式開啓。《2022請回答》第一期《2022,元宇宙的機會和泡沫》邀請到了創世夥伴CCV創始合夥人周煒、商湯智能產業研究院創始院長田豐,由本站科技主編寧琦主持,同時邀請了天使成長營創始人、中關村天使投資聯盟秘書長徐勇連麥主持。
田豐認爲,元宇宙概念非常火,但其定義並不清晰,更像是一個願景目標;2022年仍有些細分賽道會有清晰的商業模式落地,比如數字虛擬人、數字藏品。
對於數字虛擬人,田豐認爲到目前爲止跟人打交道的事情還是人更擅長,但虛擬人可以提升人效,提升行業自動化水平。在有生之年,數字人虛擬還替代不了人類,尤其是一些複雜工種很難被提到,但一些重複性工作一定會被替代。
而在數字藏品方面,還是需要瞄着大IP,比如劉慈欣的《三體》,故宮的周圍等等,這樣的數字藏品就會有很大的機會;新IP則還要面臨着粉絲運營和私域流量的問題,不是說起不來,而是說新IP需要長時間的運營和營銷的手段才能做起來。
以下爲本站科技《2022請回答》第一期《2022,元宇宙的機會和泡沫》直播連麥對話田豐的部分內容:
主持:田老師對於您來說元宇宙應該是您過去一年接觸得最多的一個詞。您能不能簡單用幾個詞簡單概括一下2021年元宇宙發展的態勢特徵?
田豐:過去這一年元宇宙這個概念還是非常火的,與我們前幾年的預判是非常像的。2020年我們觀察到一個現象互聯網是基於視覺的,不管是web1.0,web2.0,web3.0都是基於視覺的,只不過你一開始看到的是文字,後面看到的是視頻,再後面看到的是沉浸式的環境。視覺是主體,因此在2020年我們就提出了視覺互聯網。
到了2021年突然發現出現了元宇宙這個詞。元宇宙我們認爲還是在視覺的道路上在走,無非把一個二維的視覺變成了三維沉浸式的。
用三個關鍵詞去概括的話,我覺得首先是虛擬的,3D建模的;第二個詞是智能的,我們現在看到的很多數字人也好或者是虛擬環境也好能自動產生交互,其背後需要有AI的驅動;第三個詞是感知。
我們把過去一年的元宇宙概括成虛擬,智能和感知。
主持:創世夥伴CCV創始合夥人周煒提到了一件事,他覺得2022年下半年可能元宇宙的熱度會有所減退,您在未來幾年更完整的預測能否介紹一下?能不能請您判斷一下元宇宙泡沫什麼時候可能是階段性的這個泡破裂了,大家要做好過一點冷日子的時間準備。
田豐:我們對未來的預測80%可能是不準的或者是錯誤。元宇宙的定義並不清晰,它有點像是一個願景式的目標,所以很難說它現在發展到什麼程度了,幾乎大數據時代人工智能時代所有的公司都給自己貼上這樣的標籤。大家說的泡沫可能都是在這種邊界不清晰甚至元宇宙本身的定義不清晰這樣的條件下,所以你很難說一個定義不清的東西它後面會破裂,因爲你很難定義它,你不能定義它就沒有辦法去衡量它,後面很難是說它是在上漲還是在下跌。
從趨勢上來講我覺得2022年會有一些落地的趨勢,元宇宙裡的一些細分賽道會逐漸地開始有商業化模式,比如數字人可能是第一個商業化的模式,因爲很多數字人已經開始承擔直播帶貨的或者是廣告代言人或者是一些企業的研發,企業都有自己的數字人了;第二個方向是數字藏品,我們看到國外的元宇宙更多的是一種2C的遊戲領域,中國的元宇宙有很多的是產業的應用,數字孿生的應用和數字人在產業裡的落地。
硬件層面現在有一個說法AR眼鏡如果不普及,元宇宙也好或者是web3.0也好這個事情很難落地,因爲終端不達到一定的量是很難的。至於什麼時間會普及我覺得有一個很關鍵的信號,蘋果公司什麼時候去發佈AR眼鏡,這個背後的量一定會非常大。第二個硬件是在傳感器領域,傳感器這個領域是中國未來三到五年或者十四五階段非常有價值的賽道了,不管是從投資的領域還是產業的複合增長率。因爲沒有傳感就很難去造數字人。
主持:您剛纔說的一些普及或者是未來的一些場景。你覺得這樣的場景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實現?什麼時候才能夠真正地爆發?您剛纔說到硬件還是一個種子期還是萌芽期,什麼時候才能進入成熟期?
田豐:大家都知道Gartner有一個技術炒作週期。大量的資本進來了會有個概念炒作週期,然後進入到低谷期,很多技術在低谷期是過不去的,但一旦過去後面會形成一個非常穩定的指數級爆發的快速的成長期,第四個階段就是成熟期,基本就平穩了。
在現在的這個階段正好處於炒作週期的末尾和成長週期的開始。元宇宙不是指一個技術,web3.0更像是技術的集合,元宇宙更多的是一些應用。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就算沒有AR眼鏡的普及,元宇宙的一些場景已經在我們身邊了。比如我們打開某個銀行的APP,線上就會出現一個虛擬小姐姐推薦理財產品或者幫我們去做一些導購帶貨。
我得兩個大方向,一個是產業落地,比如智能製造,數字孿生的工廠、數字孿生的醫院、社區、城市。第二個娛樂,2C領域,這個領域最先看到的是在廣告和傳媒領域,因爲這兩個領域最先受到人機界面,交互界面的變革的衝擊。現在我們看到是用手機但後面逐漸有的人開始買得起AR眼鏡,AR眼鏡如果能降到八千甚至五千人民幣以內就變成了一個消費電子,不管是創造的內容的大量開發還是用戶端的參與,大家用AR眼鏡去參與。但這裡還有一個細節,我一直認爲VR是AR的一個過渡。因爲VR所有的環境都是需要人去創作的,這裡面的成本很高。第二個它沒法反哺實體經濟。在VR領域大家看到的很多是培訓,還有一些價值。但它回不到現實的環境裡而AR是能真正增強現實打穿虛擬和現實世界的。
主持:普通人和元宇宙這樣的一個主題有沒有關係?也想聽聽您的意見,這可能是一個蠻樸素的問題但是我覺得我們大部分人都未必是這個行業裡的精英的從業者。
田豐:分享一下我個人的看法,不一定對。我覺得是這樣,元宇宙的概念太大了就像互聯網一樣,甚至有人說是一下代互聯網。與其探討在元宇宙海洋裡能撈到什麼,不如探討一下元宇宙細分的賽道,我們能從這個產業裡去解決什麼樣的問題。
如果對於現在的大學生或者研發科技愛好者來說,我覺得要關注的是兩個方向:一個建模師,現在都越來越貴了。畢竟大家有審美疲勞看一個網紅的時間長了就看膩網紅臉了。但元宇宙的虛擬人這些方面的建模要經常換,甚至大家會對不同的虛擬人有不同的審美偏向,大家可以去學一學建模的技術。第二個大家可以考慮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一個非常好的方向。因爲元宇宙裡會有非常多的數字人,一類是真人驅動,還有一種是AI驅動的數字人,AI驅動的數字人,有三部分的技術,第一部分技術是建模,第二個技術是驅動,第三個是智能。
對於非技術開發者,大部分的企業花幾十萬幾百萬造一個數字人出來,數字人也有人設,人設背後一定是需要運營的,去賦予數字人溫度和感情,粉絲看到它一定是有一些美好的感情的紐帶在裡面。數字人的代運營和元宇宙一些場所的代運營就非常好。
主持:田豐老師您剛纔提到元宇宙更多的是應用層面,反而技術層面是在web3.0上用。web3.0可能對於很多的用戶來說可能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您能不不能解釋一下究竟什麼纔是真正的web3.0?
田豐:我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web1.0到web3.0。正好我經歷過,可以用自己的故事來講。在90年代我是中國第一代的個人網站站主,都是自己要去做編程,編完程序以後發出了一個個人網站,這個網站沒辦法互動。基本web1.0是一個單向輸出就像電視一樣,這個時候是一個單向的信息共享的時代,所以大家會發現個人網站越來越多的時候找不到了,得記網址,出現了黃頁等等。
第二代web2.0的時候是交互的互聯網世界,很多不管是在電商、遊戲還是我們的直播大家的互動非常頻繁,實際是由UGC就大量的用戶去創造內容,我們現在的視頻號和公衆號大部分是用UGC去創造內容,可以做互動。但這個帶來了一個問題是中心化,很多平臺開始變成了中心化的模式,當然它也帶來了更多的監管和責任。
web3.0狹義的是由以太網的創始人去說的,他說一定要把互聯網的初心體現出來,要把互聯網的權利交還給用戶,每個用戶可以決定自己的數據遷移。但目前來講,這個底層涉及到區塊鏈等等技術,還是比較遠的,首先商業模式的改變和治理環境的改變,它還是有很遠的距離,包括技術實現上性能上,現在區塊鏈比特幣一分鐘處理的交易數太低了,根本沒有辦法做到同時大量海量的人羣的在線的交互,這是做不到的,技術上我覺得這個不現實。
但如果給web3.0更宏觀一點的定義就是由現在的AR+傳感器+人工智能+5G這樣的一套技術工具箱組合起來叫web3.0。換句話說就是下一代互聯網的基礎設施。web3.0這些基礎設施一定能創造出很多層出不窮的商業模式和商業場景,但是至於是不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元宇宙,我覺得10年以後的創新一定是完全想不到的創新。就像10年前你能想象得到現在的互聯網和直播間嗎?這個是留給大家去創新的,我覺得這個纔是它有意思的地方。
主持:一方面我會看到web3.0這個詞特別熱,很多美元基金在國外大家圍繞着這個在做很多的投資。國內的投資人包括這週日我們國內的一些投資人我們也進行了web3.0活動,請專家來專門給我們講,我們要來學習。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觀察到的一些很有名的人比如推特的創始人,包括馬斯克公開發推特吐槽說web3.0是一個噱頭,是那些發行數字資產的人割韭菜的一個營銷噱頭。這是很大的一個爭議,而且很有名氣的人非常針鋒相對的觀點,您這邊怎麼看?
田豐:對,其實這個跟我們說的元宇宙一樣,web3.0依然沒有解決它的清晰定義的問題或者大家對它的定義是有分歧沒有共識的。馬斯克不管怎麼講,他的身體是很誠實的他自己也去炒幣。在商言商大家有不同的態度很正常。
但如果從第三方研究者的角度來看技術是很客觀的,AR的技術,5G的技術和傳感器的技術都是有一個非常清晰的發展方向。傳感器、AI,AR,5G都面臨這個趨勢:第一個降低成本,第二個找到商業閉環的渠道。5G中國和韓國投資很大但如何收回5G基站的投資成本,新基建背後面臨一個很大的問題都是商業閉環問題。不管從元宇宙,web3.0或者是新出來的爆款的應用,都能夠真正能夠攤薄基礎設施的成本再去擴大產業級的應用,因爲基礎設施不是光給大家做娛樂用它反而應用於我們大量的製造行業,農業,服務業真正提升我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治理能力的,我覺得這個是有正向的意義,不能割裂地看成是娛樂級的元宇宙或者是產業級的,這個背後是一體的,都是一個生產鏈條。
主持:你剛纔說帶來的這些改變,也是一次次機會。對於創業者來說他們怎麼去發掘這些機會怎麼尋找它?
田豐:我覺得這是一個對創業者最好的時代。說實話巨頭也不太會利用這些AR,5G和AI的技術去做創新,因爲沒有人知道未來爆款的商業模式在哪兒。
最近我也在做調研。我說一個數字,北京地區去做元宇宙數字人這樣的技術創業公司就有200多家,全國有多少家。每家做的不一樣,有的偏重於前面的非交互式的數字人的外觀的設計,這個可以利用很多數字人的創新平臺去做的。也有人去做渲染模型,它給工程,比如建橋,路面等等去做AR這塊的建模。有的創業公司是做技術含量沒有那麼高,但剛纔說的代運營,每天編一些段子來做直播。這些都是年輕人的機會。
主持:剛纔有一位網友提問虛擬人出來之後是不是會搶掉真實人類的工作?您怎麼看數字虛擬人和真實人類之間的關係?它的定位應該是在什麼位置?
田豐:我覺得這個問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真命題,而且對大家的飯碗,對政府的發展,數字經濟的發展都非常重要。
有兩個判斷,一個判斷就是到目前爲止跟人打交道的事還是人更擅長。現在機器學習是一個統計學,虛擬人需要運行足夠長的時間或者是一個遊戲裡的NPC運行了足夠長的時間背後才能積累出來相應的話術,上下文的關係,如何應答消費者是最滿意的,這些都是靠經驗和數據去做積累,它只能去看清楚這樣的一個關係包括一些常識不斷地去餵給它,這就是虛擬人很難,或者是人工智能元宇宙裡的自動化的內容很難全面替代人類,但它可以去提升裡的人效。
Gartner還有一個預測,應該也就是在2024年全球的callcenter會有80%去用數字人,用虛擬人提升它的人效。這是提升我們行業自動化水平的能力。
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它還是永遠代替不了人,至少在我們有生之年這個時間段之內,強人工智能和人類的精神情感層面是非常難去做數字化的。講一個客觀的事實,大家看到現在虛擬人惟妙惟肖,但人類現在還沒有解決意識這個問題。雖然深度神經網絡是參照人的神經網絡但人腦的結構之所以產生了這麼多的生物電流和複雜環境下的複雜因素下面的快速處理的能力,就是我們的直覺和第一時間產生的判斷它是一種模糊計算,這種模糊計算背後的邏輯到現在大家還沒有摸清楚,大家還在研究睡眠研究人爲什麼做夢這些事情。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很難說我們某些複雜的工種會被替代,但重複性的一定會被替代。
主持:請您展開聊一聊對於消費元宇宙和產業元宇宙,您怎麼看,這裡邊有哪些機會?
田豐:產業端的數字化轉型或者產業元宇宙,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對空間的感知能力,就是我們經常說移動互聯網感知的是人,消費者的數據,它搜索的都是消費者的喜好最終是爲了成單或者在遊戲裡去做道具的購買,這些消費層面。但在現在物聯網人工智能的時代,大家更多關心的是空間裡發生什麼變化,比如說路口有沒有擁堵,小區里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是怎樣,供應鏈上的原材料是不是夠用等等,這些都是對空間範圍內所有的生產環節生活環節的感知。
它包括了人的數字化和物體的數字化,還有人和環境物體交互的數字化。我們稱之爲空間搜索引擎。未來是一個空間互聯網的時代,產業元宇宙的核心就是空間搜索引擎,比如在建築工地上,通過無人機飛一圈就能知道沙土減少了多少,需不需要供料或者通過視覺可以觀察到智能倉庫裡倉庫的安全等等。
主持:元宇宙現在很多大廠在發力,web3.0領域你更看好大廠繼續保持領先優勢,還是你覺得web3.0反倒是創業者來講這裡面的機會更多?
田豐:平臺做生態,創業者要做創新場景。因爲創新場景永遠是長尾的,而未來的爆款的場景永遠是誕生現在大家注意不到的邊緣側,它一定是一個長尾場景裡突然就爆了,就像《憤怒的小鳥》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一樣,大家都搞不清楚怎麼就爆了。大廠怎麼做?我推薦大家一本書叫《遊戲改變世界》。本站是一個非常好的遊戲平臺,但遊戲不只是大家去娛樂和減壓的平臺,它真正能夠鍛鍊我們的團隊協作,去提升我們爲整個全局去做一些戰略和做一些決策。現在我們商湯也在拿遊戲做一些機器學習的訓練,拿《星際爭霸》做這樣的一個決策,決策智能。大家很多生活中的博弈論都來自於遊戲領域的訓練數據。這個模型很可能是由遊戲裡訓練出來的,不只是NBC,最終還能反哺於我們的城市交通,反哺於一些公衆的服務,這些模型裡,甚至做一些未來的推演。這個領域上從宏觀來說人性沒有變,無非是人性和數字化之後我們如何去估計羣體方面的反應,這有巨大的一個機會。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講平臺應該做生態,什麼叫生態?比如做一個數字人的開放引擎或者做一個元宇宙環境的設計引擎,不管是開放還是開源把創新門檻降低之後UGC,所有的開發者,設計者,創業者才能進來去玩這個東西。
尤其是我看到本站還有伏羲實驗室,瑤臺這樣的平臺可以把遊戲的引擎用於視頻會議,用於一些文旅場景或者是一些工作場景這個背後有巨大的生產價值。而這個平臺開放出來上面百花齊放讓創業者去摸索,探索更多的商業成功的邊界這個可能是巨頭沒有辦法去窮盡的。
主持:關於數字藏品,很多人可能會有一個誤區到底什麼樣的數字資產還是值錢的資產?是我們現實當中把它數字資產化就值錢嗎?
田豐:我覺得肯定是有一些營銷的手法在裡面,就像特斯拉剛出來的時候是好萊塢的明星都去買了,這樣產生了一波新科技的產品的使用潮。現在數字藏品出來以後某些明星去買了之後確實會帶動大家的關注度,是一個很好的數字藏品的市場普及,概念普及階段現在是這個階段。
但什麼樣的數字藏品會賣出價格我覺得分兩類來看。先說數字地產,大家都覺得數字地產這個事情很神,翻的倍數也很多,當然也有可能跌很多。現實中的地產看地段網上的地產靠流量。也就是說網上的流量往哪邊流我這邊建一個虛擬商店纔有價值。今年的CES展上三星就建了個虛擬的三星的專賣店,上面有很多新品大家可以到元宇宙去體驗。但如果流量少地皮也就沒有意義。現在最要命的是元宇宙還沒有標準,也就是說它不像你擁有一個網址你可以去炒這個網址,現在你有了這個地皮但是如果這個遊戲關了或者是這個遊戲的流量下個月跌下來了,這些方面上就跟現實世界中的商鋪是一樣的,疫情來了上鋪的流量萎縮之後這個虛擬地產會有一個波動性,這個還是取決於線上大家的關注度和流量。
第二個就是數字藏品,這個資產我覺得現在更多的還是瞄着大IP去的,比如劉慈欣的《三體》,後面是有大量的粉絲的,這樣的數字周邊就有巨大的機會。包括故宮,前幾年故宮賣周邊一年賣了10個億,這些周邊也會產生數字藏品。所以大IP一定有粉絲。
而新IP一定面臨着怎麼去養粉絲和運營私域流量的問題。不是新IP起不來而是新IP需要較長的時間和一些營銷的手段才能做起來。
數字資產跟現實資產是一樣的,並不是說你獨一無二的就一定值錢。現實中石頭還不一樣,但是石頭值錢嗎?很多東西還是需要大家去給它賦予更多的內涵和故事。還有一個特徵,不管是國外還是國內大家去玩數字資產,在roblox買一個運動鞋限量款,它會直接送一個實體鞋,一對一這樣去購買。在中國也是一樣,比如如果你買一個敦煌的飛天的周邊數字資產我們會送你一個底座,這個底座放在家裡很好看,你用手機或者AR眼鏡看上面就會浮現出一個立體的AR的數字資產。所以這些方面上是我們看到純的數字資產更多的是在社交領域,每個人都需要去打扮自己,滿足自己的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