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王”申請赴港上市,鋰電企業爲何紛紛搶灘港股?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國際金融報
新春假期剛過,萬億“寧王”正式推進其二次上市進程。
2月11日,寧德時代正式向香港聯交所遞交發行境外上市外資股(H股)並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的申請,本次發行目的是爲公司長期國際化戰略提供資金支持。
此前市場消息稱,寧德時代此次港股IPO擬募集50億美元,或將成爲近三年內港股最大IPO計劃。
記者注意到,中偉股份也於同日披露稱,公司將啓動H股上市及相關籌備工作。去年以來,還有多家鋰電企業宣佈衝刺港股市場。
2月12日,寧德時代A股報收255.3元/股,漲幅1.39%,總市值1.12萬億元。
“劍指”國際化戰略
登陸深交所創業板六年多後,寧德時代再次拋出赴港上市計劃。
早在2024年3月,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羣曾對外披露,公司有二次上市的計劃。直至去年年底,寧德時代發佈公告確認,公司擬發行H股股票,並申請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
與市場預期相同,寧德時代此次港股IPO“劍指”其國際化戰略。寧德時代強調,本次發行是爲了進一步推進公司全球化戰略佈局,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提高綜合競爭力。
儘管募資規模尚未披露,但寧德時代在最新招股書中已表示,其所募資金將用於推進匈牙利項目第一期及第二期建設,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
2022年,寧德時代宣佈投建匈牙利時代新能源電池產業基地項目,計劃建設年產100GWh動力電池系統生產線。目前,該項目已完成前期籌備,並已啓動項目建設。截至2024年12月31日,寧德時代已投入約7億歐元,而匈牙利項目一期及二期的總投資額約爲49億歐元。
寧德時代的海外產能擴張版圖不止這一處,且投資金額巨大。2024年12月,寧德時代披露將建設在歐洲的第三座電池工廠,該電池工廠預計總投資規模爲40.38億歐元。據瞭解,寧德時代在海外已建成及規劃、在建的工廠總數已超過8個。
截至2024年6月末,寧德時代美元、歐元外幣餘額分別爲67.35億美元、38.58億歐元。顯然,寧德時代需要更多外匯儲備來負荷其鉅額投資和後續擴張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寧德時代對海外市場的持續加碼,也助力其搶佔了大量市場份額。SNE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前10個月,寧德時代的全球市場份額爲36.8%,高於2023年同期的35.9%,穩坐全球第一寶座。
截至2024年6月末,寧德時代境外地區營收佔其總營收的30.3%,並貢獻了29.65%的毛利率,高於境內地區4.47個百分點。
上述機構分析稱,預計寧德時代還將迅速擴大全球市場份額,目前已將目光投向巴西、泰國、以色列、澳大利亞等海外市場。
鋰電企業搶灘港股
在寧德時代正式遞交招股書的同一天,鋰電正極材料廠商中偉股份也宣佈啓動港股IPO準備工作,其二次上市目的同樣是爲了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助力全球產業佈局持續升維。
據悉,中偉股份的海外業務份量正逐步提升,其境外業務收入已佔據2024年上半年總營收的45.43%。
事實上,鋰電企業赴港上市已非新鮮事。2024年10月30日,龍蟠科技在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同年年底,主營鋰電池回收業務的金晟新能源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
1月27日,先導智能決定終止境外發行全球存託憑證(GDR),並同步官宣港股IPO方案。同日,鋰電池廠商正力新能也更新了港股IPO的招股書。
在GDR融資潮放緩的背景下,鋰電企業爲何紛紛瞄準港股?市場認爲原因主要有兩點,一是服務其全球化戰略佈局;二是港股IPO更具優勢。
受鋰電企業“內卷”白熱化、海外市場能夠貢獻更多利潤空間等因素影響,“外卷”已成爲行業共識。在港股上市不僅能爲企業提供資金支持,還能夠幫助其提升全球品牌知名度,拓展國際業務。
高工鋰電指出,港股IPO所融資金在使用上相對靈活,能夠更好地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對比境外GDR發行與港股IPO來看,港股上市在監管、審覈、市場環境、股票流通與股權結構等方面都更具優勢。
不過,赴港IPO也對企業提出了更多挑戰。一方面,港股流動性長期弱於A股,可能會影響其估值及A股投資者的情緒;另一方面,港股市場對ESG持有高要求,不僅強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ESG報告,且不斷優化披露要求和政策,計劃從2025年起實施更爲嚴格的氣候信息強制披露規定。
江西鋰業務已復產?
除了二次上市之外,寧德時代位於江西宜春的碳酸鋰業務調整事項也再度傳來新消息。
據界面新聞2月10日報道,經龍蟠時代內部人士確認,寧德時代與龍蟠科技位於江西宜春的碳酸鋰合資冶煉廠目前已逐步復工。
另據外媒消息,瑞銀在近期報告中表示,寧德時代位於江西省的鋰礦項目“目前正在恢復”運營。
記者就上述事項向寧德時代發送採訪函求證,截至發稿尚未收到回覆。
上述事項需追溯至2024年9月。彼時,一份來自瑞銀Sky Han等的研報中提及,寧德時代已決定暫停其在江西的鋰雲母業務。寧德時代迴應稱,根據近期碳酸鋰市場情況,公司擬對宜春碳酸鋰生產安排進行調整,但並未披露具體細節。
業內人士曾向《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寧德時代旗下的梘下窩項目,作爲邊際成本較高的產能,確實面臨着顯著的成本壓力。
隨後,寧德時代在2024年三季報中對長期資產計提減值準備52.25億元。該公司表示,這主要系在碳酸鋰價格持續下跌情況下,公司對出現減值跡象的礦產資源相關資產進行減值測試,對資產的可收回金額低於其賬面價值的部分計提減值。
2024年10月,寧德時代在業績說明會上再度迴應江西鋰礦情況,並表示,公司積極採取多項措施進行降本,已取得一定成效。
與此同時,碳酸鋰價格在波動中下探。iFinD數據顯示,上海有色網(SMM)電池級碳酸鋰現貨均價從2024年年初的10萬元/噸上下跌至年末的7.5萬元/噸上下。
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的下跌也進一步影響了寧德時代業績面。
2024年,寧德時代預計實現營收3560億至3660億元,同比下滑8.71%至11.2%;實現歸母淨利潤490億至530億元,同比增長11.06%至20.12%。這也是自2015年以來寧德時代首次出現年度營收下滑。
寧德時代對此表示,儘管公司電池產品銷量有所增長,但由於碳酸鋰等原材料價格下降,公司產品價格相應調整,導致營業收入同比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