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這些行爲很傷腎

本報訊(記者 朱瀚墨)昨天下午,市立醫院腎內科專家來到姑蘇區留園社區,爲居民提供義診等服務。活動中,居民胡阿姨的血糖值引起專家的高度重視:其餐後血糖竟達23毫摩爾每升(mmol/L),是正常值近3倍。

結合進一步的尿白蛋白與肌酐比值(ACR)檢查,蘇州醫學會血液淨化學專委會主任委員、市立醫院腎內科主任醫師陳強認爲,胡阿姨患有的糖尿病已經累及腎臟,可能已經發展爲糖尿病腎病。當晚,胡阿姨便緊急入院,接受系統治療。

“高血壓、糖尿病、高尿酸等慢性病不接受規範診療,可能禍及腎臟,導致慢性腎臟病。”陳強說,長期糖尿病不受控,可能損壞腎小球濾過屏障,導致出現白蛋白尿、腎臟功能逐步下降;而高血壓不僅會使腎功能更快喪失,還會逐漸發展爲腎硬化,甚至誘發心血管疾病。

陳強介紹,腎內科門診上,年輕患者近年來有明顯增多趨勢:“不良飲食習慣,可能直接誘發急性腎臟病。”近日,18歲的小江在體檢中被查出尿酸和血肌酐值分別高達670、130微摩爾/升(μmol/L),均遠超正常值2倍多,被診斷爲急性尿酸性腎病。“小夥子長期把果汁、果糖飲料當水,家人誤以爲這樣約等於吃水果,很健康。”他說,長期的高糖飲食,導致小江出現高尿酸血癥,是出現急症的根本原因。如果發現得再晚點,腎臟的急性損傷很可能會發展爲慢性病,孩子終生都得接受透析治療。幸運的是,經過系統治療,小江已經完全康復,也養成了勤喝水的好習慣。

“高鹽、高蛋白、高糖、高脂、高嘌呤飲食,長期飲水不足、愛憋尿、濫用藥物或保健品、抽菸酗酒等,都會持續危害腎臟。”陳強介紹,過度劇烈運動也可能導致橫紋肌溶解,釋放肌紅蛋白堵塞腎小管,引發急性腎損傷;長期接觸鉛、汞、有機溶劑等重金屬或毒素,可能直接損害腎小管;長期熬夜和長期壓力,也會影響免疫和代謝,間接加重腎臟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