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日本動畫的美麗與哀愁

即使受許多人喜愛,日本動畫產業仍舊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又以低薪及盈餘問題最爲嚴重。圖/業者提供

根據統計,臺灣影史上前10大賣座的日片中,有9部是動畫片,老少咸宜的「鬼滅之刃劇場版─無限列車篇」居首,其他還包括畫風唯美浪漫的新海誠作品「你的名字」與「天氣之子」及宮崎駿「霍爾的移動城堡」等,今年上映的「劇場版─咒術回戰0」、「航海王劇場版:紅髮歌姬」及「名偵探柯南:萬聖節的新娘」也紛紛創下上億票房擠入榜中,這些故事乘載我們的回憶,豐富我們的童年時光,也成爲親子同儕間的共同話題。

日本動畫(Amine)分爲電視影集(每季約12集)和劇場版(電影)兩類,亦被某些愛好者稱爲「動漫」,可說是奠基在日本強大的漫畫產業上發光,目前年產值約240億美元,約佔日本GDP的0.6%。據統計,在全世界播放的動畫有六成來自日本,日本動畫幾乎成爲日本文化的代名詞,風靡全世界。平成時代(1989年起)是日本動畫發展的爆發期,當時一方面因錄影帶等儲存媒體的普及使動畫能迅速傳播,另一方面透過製作委員會的成立,各企業間分工合作控管成本、廣泛開拓財源,並分攤失敗虧損的風險,使動畫公司能嘗試更多題材。

日本動畫的吸引力從何而來?不僅使喜愛者沉浸其中無法自拔,且其客層從兒童、青少年不斷向上擴張。有人從畫風、劇情、聲音及特效等4大領域分析,日本動漫融合亞洲跟歐洲元素,畫出符合亞洲跟歐洲人品味的視覺體驗;就劇情而言,日本動漫遍及愛情、懸疑、音樂、格鬥及奇幻冒險等題材,推陳出新創意無窮,對話又富有禪意,很有「心遠地自偏」的玩味;配音是動漫的靈魂,日本動漫大多聘請專業且優秀的聲優,完美融入角色及劇情:主題曲則力邀著名的製作人結合動漫內容量身訂做,並由知名歌手演唱錄製。如「灌籃高手」劇中「教練,我想打球」經典一幕搭配《直到世界盡頭》背景音樂,像是唱出三井壽的內心話;此外,日本動畫中的特效很有好萊塢巨片的震撼感,顯示製作團隊仔細不馬虎的態度。

但即使受許多人喜愛,日本動漫產業仍舊面臨諸多挑戰,其中又以低薪及盈餘問題最爲嚴重。以成本來看,一季的動畫製作費約100萬至300萬美元,製作委員會分配劇本、導演、製作、攝影、配音及主題曲等各項成本,並排定6至9個月完成;對動畫工作室而言,分配到的預算固定且時間緊迫,動畫師常常需要加班趕工,但動畫師職務算是動畫界底層,負責繪製關鍵影格或補足中間影格,工作量重但可替代性高,過去有許多懷抱動畫夢想的青年願意忍受低薪,有些甚至連最低薪資都沒有,而是採論件計酬方式與動畫工作室合作,但熱情總有被消磨殆盡的時刻,許多人因而退出此勞動市場,造成動畫師人力嚴重短缺。曾執導《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庵野秀明認爲日本動畫體系已處於極限狀態,「崩潰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以收入來看,製作委員會的策略是讓更多人欣賞該動畫,以期累積口碑並創造聲勢,所以他們向電視臺購買時段播放,在網站上通常只要付出極低的代價(例如點閱廣告後)即可觀賞,未來再儘可能「打開多個緩慢滴水的水龍頭」,例如DVD、書籍、遊戲、活動及玩具等,慢慢回收成本。有時候一季的動漫需耗時數年才能達成收支平衡。對動畫工作室而言,如何將口碑轉換爲實質收益是一大挑戰,日本動畫在國際間有許多愛好者,但動畫業者的國際營收卻苦於無法突破五成,盜版及定價問題帶來傷害;過去忠實粉絲喜歡購買動畫的DVD作爲收藏,這曾是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但現在DVD市場已是昨日黃花,銷售量日益衰退,幸而Netflix或Disney+等串流媒體的崛起可能帶來轉機。

展望未來,當今多個串流媒體的競爭帶動購片與自制片的風潮,日本動畫憑藉着品質與人氣將處於有利地位,海外營收的比重也可望持續上升;未來製作流程的數位化可望紓解部分人力需求,改善低薪噩夢,但難以數位化部分也可能尋求外包至其他國家;此外,許多國家積極投入動畫產業將挑戰日本主導的現況,爲動畫市場投入更多有趣的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