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傳真-小商家發展困境 需要政府整合資源
一例一休、基本工資調漲與租金逐年上漲等因素,小商家獲利下滑,經營受到衝擊。圖/本報資料照片
隨着我國經濟發展階段的演進,服務業逐漸成爲引導經濟成長的重要動能,2017年服務業佔GDP比重爲62.85%,佔總就業人數比重達59.4%,其中如民生服務業,包含批發及零售業、住宿及餐飲業、支援服務業(包含租賃業、旅行及相關服務業等)及其他服務業(包含汽車維修及美容業、美髮及美容美體業等),與民衆生活息息相關,重要性不言可喻。
根據2018年中小企業白皮書,民生服務業的小商家(中小企業)共約96萬家,佔整體中小企業67%,就業人數爲342萬人,佔整體中小企業就業人數38%,銷售額5兆1467億元,佔整體中小企業銷售額42%,顯示小商家在就業、經濟成長與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且所有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都是以「人」爲核心出發,是創新產品與商業模式的搖籃。
然而,進一步檢視整體民生服務業(包含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生產總額平均成長率,在1981~1986年之間是8.1%,到2011~2017年之間僅剩2.8%;營業盈餘平均成長率,在1981~1986年之間是8.7%,到2011~2017年之間僅剩1.5%;研發經費佔銷售額比例,2009年到2017年僅微幅從0.03%增加到0.05%,顯示內需小商家的發展趨緩,且獲利不如過去成長強勁,研發投入的經費也偏低,凸顯小商家發展面臨困境。
分析其近年發展困境的原因,首先,從經營成本面來看,一例一休與基本工資調漲,根據1111人力銀行2018年企業第四季徵才需求調查指出,2019年基本工資調漲,約43%企業受影響,人事成本平均多出5.18%,讓原本已經佔企業成本支出比例很高的人事成本在近兩年更增加;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編制的租金指數,從2009年1月爲96.13,到2018年12月爲106.65,成長率爲10.9%,租金逐年上漲造成小商家經營成本不停上升,卻又難以漲價因應,造成獲利下滑。其次,從消費市場面來看,外國旅客來臺消費金額連年下降,從2008年每人211.46美元,到2017年每人185.44美元,下降12.3%;再者2018年年金改革正式上路後,造成退休軍公教的消費力下滑,都讓國內消費市場動能不足,信心不振。
再者,從小商家自身經營管理來看,最常遇到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同質性太高,服務體驗設計不佳,創新動能不足,難以提高商品或服務的售價;運用數位工具及行銷企劃的能力薄弱,無法有效導客,拓展多元銷售通路;員工招聘不易且流動率高,造成新進人員訓練成本高,以及內部帳務及稅務管理等問題,需政府提供個別輔導協助。
政府應正視民生服務業的小商家在經營環境及自身經營管理的困境,擘劃發展藍圖,帶動小商家的轉型升級,首先,對於內需市場消費不振,小商家的經營受到衝擊,應規劃刺激消費方案,例如結合地方文化特色的節慶,配合地方商圈及市場舉辦展銷活動,緩解內需市場消費不振帶來的負面效果。其次,小商家常常會對於自身行業的法律規範不清楚,造成罰則出現,應提供企業經營的諮詢管道,降低遵法成本。最後,小商家家數衆多,應落實業必歸會,勸導其加入公協會,善加利用公協會之功能,宣導政令或是反饋業者意見,有助於雙向溝通。
除優化經營環境外,更重要的是強化小商家自身經營能力,站穩經營的腳步,首先,提供店家專家顧問諮詢,強化產品設計與服務體驗活動,定期舉辦消費趨勢及跨業交流的座談會。其次,對於小商家而言,多元銷售通路非常重要,可以協助小商家進行聯合行銷活動、上架電商通路平臺及國內實體通路,並透過參展、組團參訪直接與國外通路或企業媒合對接、落地輸出。第三,數位工具的運用,協助小商家導入模組化的科技工具,改善行銷、人事、進出貨、庫存管理效率,並透過社羣行銷,甚至是消費者行爲資料的蒐集,讓小商家制定更有效的行銷策略及鎖定目標客羣。最後,小商家會面臨員工的流動性問題,可以與各縣市地方政府合作,協助小商家媒合正職或兼職工作人員,並且藉由地方網絡,對於人事規劃、法規與財會,提供相關諮詢與制度建立,強化經營管理。
內需小型商家的發展需要一個整體性的規劃,逐步擘劃發展藍圖,應以經營環境改善爲主,企業經營能力強化爲輔,同時協調地方政府與中央各部會執掌,讓政府的資源能整合,共同協助小商家的發展,擘劃未來美好生活的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