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問|外商獨資醫院擴大開放政策出臺,外資就會來嗎?

·“外資會不會來,我覺得主要取決於市場,只要有市場,他們就會來適應市場。市場又由三個因素決定: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多不多,中國本土的富人多不多,以及醫療保險的發展情況。”

·“支付能力不是外商獨資醫院面臨的問題,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匹配其高昂的價格與相應的醫療體系、技術和服務。梅奧、克利夫蘭這麼貴,仍舊有人排着隊要看病。患者能認可服務的高收費的合理性和價值,多少錢都可以。”

2024年9月,商務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藥監局三部門發佈《關於在醫療領域開展擴大開放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通知》”),擬允許在北京、天津、上海、南京、蘇州、福州、廣州、深圳和海南全島設立外商獨資醫院(中醫類除外,不含併購公立醫院)。

兩個月後的11月2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商務部、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發佈《關於印發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簡稱“《試點方案》”),對外商獨資醫院的投資主體條件、設立和運行條件等作出規定。

根據《試點方案》,申請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境外投資者應符合三項條件:1、能夠提供國際先進的醫院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服務模式;2、能夠提供具有國際領先水平的醫學技術和設備;3、可以補充或改善當地在醫療服務能力、醫療技術和醫療設施方面的不足,拓展多元化服務供給格局。

經營範圍上,《試點方案》規定,外商獨資醫院類別爲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康復醫院,醫院級別爲三級,不得設立精神病醫院、傳染病醫院、血液病醫院、中醫醫院、中西醫結合醫院、少數民族醫醫院,醫院的診療科目不得登記血液內科;出於防止人類遺傳資源外泄的考慮,《試點方案》要求外商獨資醫院不得開展人體器官移植技術、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產前篩查和產前診斷技術,精神科住院治療,腫瘤細胞治療新技術試驗性治療等。

有知情人士告訴澎湃科技,《試點通知》發佈三個月來,有外商投資者諮詢,數量不多,且不太符合要求——“醫院級別爲三級”是個門檻。

中國的外資辦醫政策幾度變化。上一個類似的政策頒佈於2014年7月,原國家衛計委、商務部聯合下發《關於開展設立外資獨資醫院試點工作的通知》,允許境外投資者通過新設或併購的方式在北京市、天津市、上海市、江蘇省、福建省、廣東省、海南省等7省市設立外資獨資醫院。同時將開辦外資獨資醫院的審批權限下放到省級。然而不到一年,政策又收緊。2015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頒發《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醫療機構已經由“允許類”調入“限制類”,且投資形式僅限於合資與合作兩種形式。

此次政策重新放開,醫療界人士大多認爲,外商獨資醫院提供多元化醫療服務的意義不可否認,但對於中國的醫療市場來說,並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我們同樣好奇:政策放開,外資就會來嗎?在中國開辦外商獨資醫院,受到哪些因素影響?如何讓外商獨資醫院落地並更好地發展?爲回答這些問題,澎湃科技近日採訪了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事業管理學教研室青年研究員張天天,和第三方醫院管理研究機構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主任莊一強。

【對話】

外商獨資醫院存在的意義?

澎湃新聞:對於中國目前的醫療市場來說,設立外商獨資醫院的意義是什麼?

張天天(復旦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事業管理學教研室青年研究員):第一,醫療行業的發展不能只靠公立醫院與基本醫療保險。隨着我國市場環境的變化、社會需求的增加以及醫療體系的逐步完善,政策逐漸轉向開放。今天出臺外商獨資醫院政策,正是歷史發展的一部分,體現了我國逐漸認識到,適當的外資進入不僅不會威脅公共利益,反而有助於提升整體社會福利。尤其是對於需要技術、資金和管理創新的醫療服務領域,外資的進入能夠帶來新的活力和更多的選擇。可以看到,我國政府正在推動醫療行業向更具市場競爭力和效率的方向發展。

第二,補充高端醫療和專科。隨着老齡化加劇及健康需求的多元化,傳統醫療體系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高端、專業化治療需求。外資醫院能夠彌補國內在癌症、心血管、老年病等領域的技術與服務缺口,提供更精細化、個性化的醫療服務,特別是在高端病患羣體中。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公立醫院的壓力,爲國內公立醫院騰出更多資源去服務低收入和基礎醫療需求的羣體。

第三,外資醫院的存在有助於提升中國醫療服務的國際化水平,增強中國在全球醫療市場的競爭力,尤其是對跨境醫療和國際患者的吸引力。

莊一強(廣州艾力彼醫院管理中心主任):從目前國際大環境的角度來看,我認爲一個比較重要的意義是向全世界宣告中國會進一步開放,和我們國家擴大“免籤”範圍的含義相同。除了擴大開放外商獨資醫院,這次我們還允許外資參與幹細胞技術的開發,意味着我們正在從低水平的開放向更高質量的開放過渡。

澎湃新聞:有人講,吸引外商獨資醫院可能產生“鮎魚效應”(引入強者,激發弱者變強的效應)。

莊一強:這是一個美好的願望。這就很像到縣城開一個五星級賓館,說想產生“鮎魚效應”,帶動當地的酒店行業發展,你覺得可以嗎?外商獨資醫院只服務人羣中1%的那部分人,不需要給它賦予太多價值和責任。早期進入中國的外資醫院,對中國的醫改、分級診療等,並沒有起到作用。

澎湃新聞:外商獨資醫院與現有的公立醫院國際部會形成衝突嗎?

張天天:外商獨資醫院由外國資本完全控股或投資,通常引入國際化的管理模式、運營理念和服務標準。這類醫院在管理上有較強的靈活性和自主性,能夠迅速響應市場需求。其經營模式通常更趨向於市場化、企業化,注重提高效率和優化客戶體驗。

公立醫院的國際部通常隸屬於政府或地方衛生部門,是公立醫院爲滿足外國患者或高端患者需求而設立的附加部門。其管理模式通常受制於公立醫院的體制,較爲穩定,但在運營上受到政府規章和政策的影響,靈活性較低,且注重公益性而非純粹的市場化運作。

具體來講,外商獨資醫院定位爲純粹的高端市場,其所有的服務、管理、醫療技術和收費標準都圍繞着高端患者羣體展開,注重市場化和國際化,並且服務對象不限於國內患者,也包括來自全球的患者。公立醫院國際部雖然也提供高端醫療服務,但其主要目標並不是爲了盈利,而是通過高端服務滿足特定羣體(如外籍患者、高端國內患者)的需求,同時提升醫院的國際化形象。

醫生從哪裡來?如何支付?

澎湃新聞:政策放開,外資就會來嗎?

莊一強:外資會不會來,我覺得主要取決於市場,只要有市場,他們就會來適應市場。市場又由三個因素決定:一是在中國生活的外國人多不多。外商投資醫院涉及外國的醫療體制、醫院管理制度、外國的醫生和護士、醫院管理者,主要是給在華的外國人服務。在華外國人的比例增加,外商獨資醫院就會比較有市場。

二是中國本土的富人多不多。我們都知道,現在有很多中國人到國外去看病,如果國內有外商投資醫院,可以把這部分人留在國內。有點像北京、上海的醫生到縣醫院做對口幫扶,這樣縣級的病人就不用跑到上海看病。

三是中國的商業醫療保險,尤其是外資醫院的醫療保險情況。人家也在觀望,我們的醫療保險、金融業、銀行業會不會對外開放,如果這些都開放,說明中國是真的開放。中產階級負擔不起外資醫院的看病服務,但如果他們可以購買商業保險,就有可能負擔得起了。

澎湃新聞:有專家說,外商獨資醫院會面臨的一個很大的問題是醫生從哪裡來。你認爲這是一個問題嗎?

張天天:這確實是發展上的一個問題。首先,國內醫療人才短缺。從整體上看,高端醫療人才尤其是具有國際化背景的醫生,在國內存在較大缺口。尤其是在一些高端專科領域(如腫瘤、心臟病學、整形外科等),技術要求高、經驗豐富的專家更加稀缺。

另一方面,引進外籍醫生有難度。外籍醫生在我國執業需要通過中國的醫師資格認證才能合法執業。這個認證過程不僅時間長、難度大,還需要大量的行政審批和驗證程序。同時,外籍醫生需要獲得合法的工作簽證才能在醫院執業。此外,外籍醫生通常要求較高的薪酬和良好的工作環境,但外商獨資醫院作爲新興醫療機構,可能面臨一定的資金壓力,因此很難提供足夠具有競爭力的薪酬。

莊一強:國外醫生願不願意來,取決於薪酬水平。國外醫生的薪酬非常高,根據醫學網站Medscape的調查結果,美國醫生的平均年薪爲36.3萬美元。大陸醫生薪酬就沒有那麼高。

澎湃新聞:這次的《試點方案》允許醫院按規定聘用外國醫師、港澳臺醫師、港澳其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短期執業,全院管理和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中方(內地)人員佔比均不得少於50%。爲什麼要這麼設置?

張天天:爲了在引進國際化醫療資源和保護本土醫療人才培養之間實現平衡。通過保證中方人員在醫院的主導地位,能夠確保醫療服務符合中國的法律法規、文化習慣和患者需求,同時也能促進本土醫師的成長與技術進步。而外國醫師的短期執業,則能爲醫院注入國際化經驗,提升醫院在全球醫療領域的競爭力。

澎湃新聞:也有很多人說支付是一個問題,外資醫院一般主打高端醫療市場,通常也意味着高收費,保基本的醫保很難覆蓋,商業保險體系不健全,自費的話去看病的人會很少。你覺得這個問題有解嗎?

張天天:支付能力不是外商獨資醫院面臨的問題,真正的挑戰在於如何匹配其高昂的價格與相應的醫療體系、技術和服務。外商獨資醫院通常收費較高,這主要體現在高水平的醫療技術、高端醫療設備、頂級醫療團隊和國際化的支持性服務。但要確保高收費與患者的需求和期望相匹配,僅僅依靠“國際化”標籤和豪華的硬件設施是不夠的。看病的目的,是看好病。真正的問題在於如何建立一個全方位的高端醫療體系,使得高收費能在服務和醫療技術層面上得到充分體現。梅奧(Mayo Clinic)、克利夫蘭(Cleveland Clinic)這麼貴,仍舊有人排着隊要看病。患者能認可服務的高收費的合理性和價值,多少錢都可以。

莊一強:我認爲是外商獨資醫院的設立倒逼商業保險體系發展。你是等它健全再來開,還是開了以後倒逼它健全?

澎湃新聞:這次四部門還發布了《獨資醫院領域擴大開放政策“一問一答”》,關注到一個問題,外商獨資醫院能否成爲醫保定點機構,你覺得有可能嗎?

莊一強:可能會,但是我覺得機率比較低。因爲外資醫院定位的是高檔的醫療服務。來中國的外資醫院肯定是營利性的醫院,是爲了賺錢,如果在中國賺不到錢,他們爲什麼要來?因此外資醫院大概率不走平民化路線。當然也不能排除它會走平民化路線,那麼就有可能納入醫保。但是外商獨資醫院不可能成爲中國醫療市場的主體。

澎湃新聞:有人說,中國的醫療由公立醫院主導,所以外商獨資醫院要來的話,生存起來會更加艱難,會嗎?

張天天:我國公立醫院長期以來主導着醫療市場,且在許多方面具有制度優勢、資源優勢和社會信任優勢,這給外商獨資醫院帶來了不小的生存壓力。然而,隨着醫療市場的逐步開放和高端醫療需求的增加,外商獨資醫院有可能通過精準的市場定位、品牌建設、差異化服務等手段,在中國市場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莊一強:不會。在中國開五星級賓館,經營會很困難?最好是開三星,兩星?不是的,每一個層級的賓館都有相對固定的客戶羣體,醫療也應該是這樣子。問題是社會公衆認爲,只要開一個醫院,全國都必須是一模一樣的,這是不對的。

如何看政策收緊又開放?

澎湃新聞:十年前我們也開放過外資辦醫,後來政策又收緊,現在又放開。爲什麼外資辦醫的政策不太具有長期性和穩定性?

張天天:外資辦醫政策的開放與收緊反映了中國在不同歷史時期和經濟社會發展階段,面對醫療體系改革的多重壓力和挑戰時作出的調整。這些政策波動體現了國家對醫療體系自主權的維護、市場需求的變化、國際化與本土化的平衡等多方面因素的考慮。當前,重新提出的外商獨資醫院政策,區別在於政策的開放性、目標的多元化、以及監管框架的完善。今年的政策不僅是爲了引入外資,更是爲了解決我國醫療行業面臨的技術、創新、服務質量和國際化銜接等多方面的挑戰,同時通過加強監管,避免外資過度商業化,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

澎湃新聞:如果想要激勵外資辦醫,你認爲政策方面需要做進一步的調整嗎?

張天天:避免外資醫療機構與本土醫療機構之間形成惡性競爭,政府需要在政策層面保障公平性,確保不同類型的醫院——無論是外資醫院,還是國內公立醫院、民營醫院,都能在相同的法律框架下公平競爭。

政策的核心目標應是激發醫療行業的創新活力,提升服務質量,確保醫療資源的合理分配,並通過完善的監管體系、支付體系和市場機制,實現社會公衆、外資醫院和本土醫院三方的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