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量管制碳交易 明年試行
彭啓明表示,希望將碳費制度逐步轉爲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圖/陳君瑋
環境部推動總量管制碳交易
環境部持續研議「總量管制排放交易」,盼以市場機制帶動減碳。環境部長彭啓明12日表示,未來半年至一年將聚焦於法令研議修改,希望2026年下半年先找臺積電等企業組成「先行者聯盟」,預期總量上限會較現行自主減量計劃更嚴格。
碳費制度今年上路,環境部先前宣佈排碳大戶可申請自主減量計劃,以適用每公噸二氧化碳當量50元或100元優惠費率(A、B方案),分別爲「行業別指定削減率」及「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其中A方案較B方案更嚴格。
彭啓明12日出席由企業永續發展協會舉辦的「2025永續長新春議合茶會」活動時談及,環境部希望將碳費制度逐步轉爲總量管制的排放交易,2026年可能會有些不一樣的作法。
彭啓明說,碳交易代表碳的價值由市場機制決定,目前國內減碳成本從1噸3,000元至2、3萬元都有,如果有更好的碳交易機制,可使推動綠色金融時「碳資產」的認定更明確。
彭啓明指出,總量管制的天花板,預計將比目前的自主減量計劃更嚴格。依據目前的自主減量計劃,多數企業會提出B方案,另有約2、3成企業提出A方案,以取得優惠費率,基本上,如果選擇A方案的企業,就很適合做總量管制及排放交易。
彭啓明解釋,環境部會優先邀請願意做、有條件的企業試行參加,例如臺積電等,未來其也要加入歐盟、日本、美國部分州的總量管制碳交易制度。
根據規劃,環境部預計2026年開始試行總量管制碳交易制度,擬採強制性的碳費制度及總量管制排放交易制度,藉此促進臺灣走向綠色金融、碳資產管理。
另對環境部規範,高碳泄漏事業單位在碳費公式中最初可享排放係數折扣,但尚未明訂哪些產業符合,彭啓明說明,主計總處已公佈最新產業關聯表,環境部將據此訂定標準,希望未來一、二個月內早點定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