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擊!兩大拐點同時出現 ,最困難時期過去了
作者:時晨晨
經濟就是一場週期,而我們即將熬過最困難時期。
從國際宏觀看,最艱難的階段就是美聯儲加息週期,全球資本回流美國,美債收益率飆升,全球風險資產壓力很大。
對中國來說,由於受到國際環境的制約,國內貨幣政策也投鼠忌器,同時匯率壓力使得問題更復雜。再加上之前的債務灰犀牛,以及融資困難,宏觀環境也比較艱難。
現在情況變了,不僅國際宏觀開始轉向,國內宏觀也開始出現拐點,宏觀最友好時代即將到來。
天下苦美聯儲久矣!
歷次美聯儲加息週期,全球金融市場都神經緊繃,新興市場國家甚至會爆發金融危機。
這一次,美國先是史無前例的擴張貨幣和財政,然後又從一年多以前開始收緊政策,大開大合之下,全球宏觀環境相當緊繃。
11月14日,美國通脹數據完成最後一擊,美聯儲的邏輯即將調整,全球宏觀即將出現拐點。
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10月未季調CPI同比升3.2%,爲今年7月來新低,預期爲升3.3%;季調後CPI環比持平,爲去年7月來新低,預期爲升0.1%。
更關鍵的是,美國10月未季調核心CPI同比升4%,爲2021年9月以來新低,預期爲升4.1%,前值爲升4.1%;核心CPI環比升0.2%,爲今年7月來新低,預期爲升0.3%,前值爲升0.3%。
這傳遞出兩層含義:
如今美國的通脹水平,已經從9%的高位回落至3%附近,距離長期2%的平均水平一步之遙。這意味着什麼?美聯儲的通脹沒那麼可怕了,治理通脹也沒那麼緊迫了。
更關鍵的是,從今年6月份開始的這波通脹反彈,被證明只是暫時的,投資者完全可以鬆一口氣了。而且從目前情況來看,今後美國通脹也不太可能大幅反彈了。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另一個重要信號是,美國10月就業數據超預期下滑。
11月3日,美國勞工部數據顯示,美國10月新增非農15萬人,低於市場預期的18萬人及前值29.7萬人。
此外,8月和9月新增非農共下修10.1萬人;私人部門新增9.9萬人,較前3個月月均的16.8萬人顯著回落。
之前,美國實施史無前例的貨幣和財政刺激政策,以及爲了製造業迴流美國對企業各種威逼利誘,美國的經濟確實一飛沖天,全球一枝獨秀。
終於,美國火熱的經濟開始要冷靜下來了。
爲何關注通脹和就業呢?因爲美聯儲是否加息,主要看兩個因素,一個是通脹,另一個是就業。
這兩個因素某種程度上是相互制約的,比如政策制定者都希望就業率高,因此更傾向於放鬆貨幣政策,但是貨幣政策刺激力度過大的話,通脹又會起來,所以他們必須得找到平衡。
過去一年多,全球宏觀的主邏輯是,爲了遏制美國高通脹,美聯儲不得不加息,但是又不能加息太猛,因爲這會傷到美國的就業。
現在,這兩個信號結合起來看,全球宏觀拐點即將到來。
一方面,美國通脹壓力真正掉頭向下,而且即將達到目標區間範圍之內;另一方面美國的就業數據也沒那麼強了,對衰退的討論也開始起來了。
這意味着,美聯儲可以結束加息了,同時市場對美聯儲降息的預期也開始升溫。
在此前的美聯儲加息週期,美聯儲的策略一直是“大棒+蘿蔔”,即每次加息,市場就實質性挨一棒槌,然後美聯儲官員就趕緊安撫市場,發出“鴿派”講話,給個蘿蔔吃吃。
現在,從經濟邏輯和數據來看,美聯儲策略爲了將轉向爲“蘿蔔+大棒”,即不會實質性加息,甚至可能會降息,同時美聯儲會釋放一些“鷹派”講話,提醒市場別太着急。
接下來,再從市場角度看一下這個拐點。
去年8月份,美國通脹拐點出現,從9%的高位掉頭向下。而其公佈的時間是9月份,直接導致美元指數出現拐點,從115掉頭向下,最低跌至100關口。
也就是說,當美國通脹出現拐點的時候,美元指數拐點其實也出現了。
在全球金融市場,雖然美元指數是一個重要參考,但是更重要的參考是10年期美債利率。它是全球所有資產的基礎,跟風險資產負相關。
只要10年期美債利率還在上升,全球的資本還都繼續迴流美國,所有新興市場國家還都神經緊繃。同時,全球的風險資產就受到抑制,投資者也不敢放開手腳做多。
所以,我們看到,即便美國通脹掉頭向下,即便美元指數掉頭向下,全球風險資產的表現仍然不盡人意。
因爲,美債利率背後,不僅反應了美國通脹水平,還反應了美國的經濟水平,即實際利率。它要想出現拐點,需要更廣泛的因素,並且拐點出現的也比較晚。
現在,10年期美債收益率拐點確立了,完成最後一擊的是本次通脹數據。
看上圖,10年期美債收益率第一次躁動是,11月初期美國就業數據公佈時,市場認爲美國的經濟可能承受不了再次加息了。
這一次躁動是,國10月份通脹數據“低位”掉頭向下,市場認爲美聯儲完全沒必要再次加息了。
總結一下,這次通脹數據屬於“低位”掉頭向下,即將進入“合理區間”,而且美國就業數據也不再那麼強勢,這意味着美聯儲沒必要加息了。
而且從市場上看,這次通脹數據屬於完成了最後一擊,10年期美債收益率拐點正式確立。自此,美元指數、美債收益率均出現拐點。
全球宏觀最友好的時代即將到來。
全球宏觀進入拐點的同時,中國的宏觀也出現了拐點。
跟國際環境相關的有兩個,一個是中美關係,另一個是貨幣政策和匯率。
從這幾天釋放出來的信號來看,中美兩國關係確實在回暖,雖然不能奢望兩國經貿拐點就此出現,但是兩國關係的緩和確實提供了更友好的國際環境。
再看一下我國的貨幣政策和匯率。
在現在經濟和金融制度下,放寬貨幣政策能解決很多問題,但是也有兩個關鍵制約因素:國內製約因素是通脹,國際制約因素是匯率。
過去的現實情況是,通脹壓力並不存在,甚至出現了通縮壓力,也就是說放鬆貨幣的國內製約因素不存在。
但是,最大的制約是國際因素,即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大。
由於人民幣貶值壓力大,又反過來影響中國的金融市場,比如A股。每次人民幣匯率走軟,A股市場就會下跌。
尤其是7月份以來,隨着美國通脹再次反彈,美元指數從100上升至107,這讓人民幣匯率進一步承壓。
現在市場出現了拐點。
11月初美國超預期差的就業數據公佈後,美元指數大幅下跌,從107一度跌至105關口。昨天美國通脹數據公佈後,美元指數進一步下跌,從106跌至104關口。
相應的,人民幣匯率也從7.34關口一路下跌至7.25關口,升值幅度接近900點。
尤其是,美債利率也開始掉頭向下,美元指數再次掉頭向下,人民幣匯率拐點隱現,投資者可能會想:雖然把人民幣換成美元能夠獲得高一點的利息,但是萬一到時候美元貶值,人民幣匯率升值,說不定那點利差收益還不夠彌補匯差損失呢。
因此,市場預期自我實現。
現在有一點確信的是,美元指數重回下行週期,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暫時得到了緩解。
在新的衝擊到來之前,貨幣政策的制約開始放鬆,匯率貶值的大難題暫時解決了。
第二個是國內宏觀拐點。
之前市場信心爲啥一直起不來,主要兩個經濟基本面問題:
現在這兩個大問題都解決了,一方面出臺了一攬子化債方案,另一方面中央財政借一萬億特別國債搞基建。
新債換舊債,地方債灰犀牛又延遲了。新發1萬億特別國債,今年、乃至明年一季度的經濟增長都有保障了。
現在每年發行10萬億國債,其中5-6萬億替換之前的國債,剩下4-5萬億搞財政刺激,拉動經濟增長。
最關鍵的是,其融資渠道也暢通了,貨幣寬鬆的制約因素也正在消失。
所以,從中國角度看,人民幣匯率壓力開始緩解,債務、基建等空間也突然打開,貨幣寬鬆制約條件也正在消失,最友好的階段開始到來。
總體來看,國際宏觀最困難的階段即將過去,國內也將迎來宏觀最友好階段。
我們又熬過了一次經濟週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