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暴跌,但信息量很大

昨晚,可以稱之爲一份數據引發的慘案。

美國2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不及預期,引發了黃金、比特幣、原油、美國股市等一系列資產大幅下跌。黃金昨天一度暴跌60美元,比特幣跌逾5%,美國原油也大跌2.5%。

昨晚的數據不能一筆帶過,該數據原本並沒有在交易員們的重點監控名單上,但卻成了引發暴跌的導火索。

1)先來看數據本身。

美國2月諮商會消費者信心指數(簡稱:CCI)驟然下降至98.3,創2021年8月以來最大降幅,遠低於經濟學家預估的102.5,甚至比最悲觀的預測99.3還要低。

該數據由兩大分項構成:

一個是,現狀指數(對當前的評價):從139.9降至136.5。

另一個是,預期指數(對未來的前瞻):從82.2驟降至72.9。預期指數跌破80通常被視爲經濟衰退的信號——這是自2024年6月以來,預期指數首次跌破80這一預示經濟衰退的警戒線,並創下2021年8月以來最大單月跌幅。2008年金融危機前,預期指數持續下滑,提前預警了消費萎縮和經濟衰退風險。

與此同時,消費者對未來12個月的通脹預期從5.2%躍升至6%。高通脹預期可能引發“自我實現”的漲價循環,加劇美聯儲對“二次通脹”的警惕。

該數據被美聯儲納入了貨幣政策評估框架,因爲美國經濟約70%依賴個人消費支出,消費者信心直接反映家庭部門的消費意願和能力。數據平時對市場影響不大,但一旦出現問題,那麼需要高度重視。

2)這份數據喚起了人們對上週五“密歇根大學報告”的記憶——同樣是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的同時“通脹預期高漲”。一方面是對經濟衰退的擔憂,另一方面是對高通脹的擔憂,這一組合堪稱“經濟毒藥”:衰退預警與通脹升溫並存,直接動搖了“美聯儲完美降息”的敘事根基。

3)昨晚是市場自美聯儲降息以來,第一次從“軟着陸幻想”轉向“硬着陸擔憂”,市場想法第一次改變很重要。交易員將2025年降息押注擴大至61個基點,首次降息時間提前至6月。

昨晚不僅僅是一次暴跌,背後隱含的信息量很大。

第一,比特幣的大跌預示着,特朗普交易正在失效,接下來會出現一輪無序調整;

第二,市場對一般性經濟數據重視程度提高,未來還可能出現一份不起眼的經濟數據引發市場暴跌的情況;

第三,市場情緒已經極其脆弱,對關稅的定價仍不充分,一旦談判破裂,風險資產的脆弱性將徹底暴露。

多重矛盾不斷積累,市場情緒終究需要傾瀉。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青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