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億件包裹幕後:拼多多爲何力推“電商西進”
本報記者 李立 上海報道
重慶寶媽牟女士,在拼多多上下單了一箱花牛蘋果。11月17日,這箱蘋果從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甘江果蔬保鮮庫發出,搭乘物流極速快車一路南下,11月19日上午被順利簽收。
小小的一箱蘋果卻是中國快遞行業的一個“里程碑”。以這箱天水花牛蘋果爲界,中國快遞年業務量首次突破1500億件大關。
據國家郵政局數據,今年以來,郵政快遞業區域發展結構更加均衡,中西部快遞佔比持續提升,業務量增速超全國平均水平。快遞業務衝破1500億件大關背後,是以拼多多爲代表的電商平臺大力推進“電商西進”。
9月開始,淘寶、京東等迅速跟進拼多多的西進行動,推出“西北五省包郵”:平臺承擔商家偏遠地區訂單物流中轉費,物流成本降低,大大激發了西部區域市場的消費活力。爲什麼電商平臺重金投入廣袤的西部市場,這場看似長期的投資最終會贏得什麼?
創新“集運包郵”模式
受限於地廣人稀、包裹運輸難以規模化、物流成本偏高等原因,新疆、西藏、內蒙古、甘肅、寧夏、青海六省區曾長期被擋在“包郵區”之外。
如何將西北偏遠地區也變成“包郵區”,電商已經悄悄運營了好幾年。2022年,拼多多針對這一痛點,首創中轉集運包郵模式。
中轉集運包郵模式,簡而言之,是商家將偏遠地區消費者的包裹先送至指定的中轉集運倉,再由平臺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運營商統一發貨至目的地。這一模式的創新之處在於,利用規模集運的優勢,有效降低了物流成本。
“拼多多的辦法是讓發往西部六省的包裹先運至西安中轉集運倉,平臺再通過第三方物流服務運營商統一發貨至目的地,農產品包裹的特點是重量重,不易保存。”一位接近拼多多的人士透露,要解決更多農產品從偏遠地區賣進內地的問題,就需要通過改造物流供應鏈,降低物流成本。
從氣味香甜的甘肅花牛蘋果、雲南大理的紫皮獨頭蒜到新疆伊犁牧民人家的酸奶疙瘩,不少消費者發現,在拼多多平臺上購買天南地北的特產和農產品越來越方便。
“電商上買水果、農產品,往往起重就是3斤,加上商家包郵方便又划算。”家在上海的陳旭(化名)見證了電商物流帶來的變化。往年春天,陳旭都要請雲南朋友幫忙購買當地特有的紫皮獨頭蒜,再發快遞到上海,小小的紫皮蒜運進上海價格不菲。但是通過拼多多,現在她可以買到天南地北的原產地農產品。
一位商家告訴記者,通過中轉集運包郵模式,商家需要承擔的費用分兩段:一是發貨地到集運倉的運費,以及每單3—5元的二段運費,相較於以往直接發貨至偏遠地區的高昂運費,物流成本大大降低。
疏通“最後一公里”
物流成本降低讓更多的商品在路上跑起來,但是電商平臺很快發現西部市場的購買力還沒有真正釋放出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包郵沒有真正落地,商品堵在物流毛細血管的“最後一公里”。
新疆伊寧縣喀什鄉石橋村,過去村民們不愛在網上買東西,快遞在路上走個十天半月是常有的事。最近的鎮子離村裡也有20多公里,去鎮子取一趟快遞來回車費要幾十塊,取件費再收兩三塊,在網上買東西又貴又耗時。
改變從拼多多“包郵進村”服務開始。現在50多歲的李桂花、兩個孩子的寶媽徐慧豔都是遠近聞名的網購達人。家裡幾乎所有的生活用品都在網上買,徐慧豔每個月在拼多多上要花掉500多元;李桂花則熱衷在網上淘貨,從密封玻璃罐到烤饢的電餅鐺,退休的李大姐在網上發現了更多新鮮事物。
幾乎“每天都在取快遞”的徐慧豔告訴記者,現在村民們只需要溜達到村裡的小賣部就可以取快遞,特別方便。李大姐給記者算了筆賬,以前光郵費有時就會超過商品價格。“買的東西十幾元,再加上郵費十幾元,郵費那麼貴,算一下就沒必要在網上買。現在快遞包郵送到村,消費熱情一下就起來了。”
平臺在運營中發現,西部地區逐漸包郵了,但末端派送仍面臨着挑戰。以新疆爲例,由於村落佈局分散、派送成本較高,不少包裹經常“堵”在縣鎮,需要消費者驅車少則幾十分鐘,多則一個小時,專程取快遞。
爲疏通物流線路上的“最後一公里”,2023年7月,拼多多聯合第三方物流服務運營商,在喀什地區莎車縣試點快遞進村服務,將末端配送網點與消費者的距離從幾十公里縮短至幾公里,簽收時效也從幾天壓縮到24小時內,消費者每天回家順路就能取到包裹。
“以前我們這裡很閉塞,所謂關內關外,新疆就是關外,好東西進不來、出不去。”一位當地幹了20多年物流的運營商見證了電商物流疏通給新疆帶來的改變,“之前從伊寧市的轉運中心到村民手上至少需要兩天時間,因爲量太少了,成本遠遠高於收入。必須要攢夠一定的量纔會往下送。”
對於快遞員,最大的改變是村民消費起來了,包裹變多,收入也隨之增加。上述運營商說:“剛開始快遞量特別少,只能把快遞統一送到附近的鎮子集中取件。現在幾乎每天都往石橋村和附近的喀拉巴克村跑,每天就有一百多件包裹。”
據瞭解,截至目前,拼多多“快遞免費進村服務”已經在新疆過半行政村推行,範圍仍在持續擴大。
臨門一腳
爲了開發西部大市場,通過“集運包郵”“快遞進村”等物流鏈路改造,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拼多多似乎認爲還不夠,今年9月推出“百億減免”計劃,宣佈承擔全部偏遠地區中轉訂單的“物流中轉費”,被認爲是踢出了“電商西進”的臨門一腳。
據瞭解,商家只需將訂單發送至中轉倉,中轉倉二次發貨至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臺承擔。
拼多多方面稱,此舉旨在進一步攤薄商品下鄉進村的物流成本,推動更多優質好物直連偏遠地區。目前,該項減免新舉措已經覆蓋平臺商家。繼拼多多之後,淘寶、京東、抖音電商等快速跟進落地相關政策,偏遠西部地區真正開啓“包郵時代”。
“以往我們極少對新疆地區發貨,一天訂單僅有2—3單。拼多多對偏遠地區實行中轉包郵政策以後,現在逐漸開通到新疆等偏遠地區的包郵服務。”經營甘肅興中創電子商務有限公司的張鵬飛表示,2019年開始在拼多多開店,主營花牛蘋果、櫻桃等地域特色優質農產品。
據其透露,目前公司在拼多多平臺日均訂單量在2萬—2.5萬單之間,佔全平臺銷量超50%,其中,花牛水果日銷量在2000單左右,峰值達到6000單。也因爲平臺減免政策,“高峰期一天能退返800—900元,平均每天退500元左右”。
北京工商大學商業經濟研究所所長洪濤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農產品物流費率從2012年的18%下降至去年的14.4%後,今年上半年再創新低降至14.2%。
“農產品物流費率再創新低,與電商平臺近期加大對優質農產品向西滲透的物流補貼,以及多年來持續重投生鮮冷鏈物流等基礎設施建設的舉措密切相關。”洪濤表示。
爲什麼拼多多等電商平臺要投入大量資金推進“電商西進”?清華大學戰略新興產業研究中心副主任胡麒牧認爲,西部始終打不通物流鏈路,在於基礎設施存在短板、規模經濟效應不夠,消費能力也有待加強。規模經濟無法形成,就會陷入電商不佈局、商家不生產和消費者不消費的僵局。破局重要的辦法之一,就是交給市場,讓電商踢出臨門一腳。
問題在於,不斷加大投資的拼多多們最終會賺錢嗎?在胡麒牧看來,由電商平臺先補貼,踢出臨門一腳,首先受益的是消費者。購物體驗好,購物成本低了,消費者就願意消費。消費帶動產業端去庫存,就像金融裡的用“期限錯配”去實現未來收益,最終形成可持續發展。
“平臺經濟的優勢在於通過用戶連接創造價值,連通消費者和生產者,進行商品、服務與信息的交換。”在業內人士看來,拼多多這些電商平臺在充分的市場競爭後,選擇先期投入,通過改造物流鏈路,進軍西部市場。看似投資巨大且暫時看不到明顯收益,但放長遠看,西部市場一旦激活,就會創造更大的潛力市場。
(編輯:吳清 審覈:李正豪 校對:顏京寧)